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白夜行 >> 白夜行小说 >> 正文 >> 正文

六号线阅读年12月

来源:白夜行 时间:2018/6/7

忙碌之余,书看得不多。总说大学学者自由清闲,不用加班,但正如最近很火的那篇帖子说的,我们不加班,因为我们从不下班。健身、做饭、行走,任何时间脑海里可能都是论文或项目的事。事情一直拖拖拖,其他事做起来总不带劲儿,这可能是大多数同行的共同心态。而归结为一点,还是书读得太少,人也过于浮躁,耐不住等待。本想借此机会也总结下年的人情世故,但回想一下,这一年除了成为半个社会人以外,术业上竟无过多值得纪念的细节。第一个季度忙求职的同时还在某些人身上浪费太多时间,第二季度开始忙毕业,之后就开始为新工作的任务做准备。转眼这一年竟就这么过去了。12月赶七赶八还是没有完成既定的目标,也算是为年留了点遗憾。

一年又过去,从年6月开始坚持六号线阅读,不觉已有大半年,阅读约四五十本书,计算下来还远远未达到一年百本的目标,也算是为年留了个念头。

菲利普·柯丁:《世界历史上的跨文化贸易》,鲍晨译,山东画报出版社年版。

阅读指数:8

时间消耗:12小时

如作者所言,这是一部“非主流”的贸易史,而主流范式是“欧洲中心论”,这一点与前几个月提及的加州学派有相似之处。第一章算是理论框架的构建,例如对贸易离散社群、商人寄生性等问题的阐释,都是后文展开的大背景。全书通俗易懂,从非洲到西亚地中海,再到中国、印度,继而远至北美,本书提供了很多饶有趣味的材料,闲来可以当作故事书翻一翻。书中多处谈及到中国的情况。当然,有些史料仍有待考证,例如第八章说中国是以概念而非地理为特征将海外贸易分为西洋(马来半岛等东南亚大陆)和东洋(日本菲律宾印尼等岛屿圈)两大块。

第八章题目为大公司时代的亚洲商人,谈及的内容值得继续商榷:十八世纪后半叶之前的所有时间,亚洲人依旧能够掌握自己的贸易,欧洲人并未掌握主动权,这一变化,究竟是技术革新的结果,还是受到公司制度变迁的决定性影响?这实际上也是道格拉斯·诺斯等人制度经济学浓墨重笔意图论证的一个问题。作为一个公司法学者,我倾向性地认为制度变迁的力量估计更为深远一些,当然,这可以探讨。

贸易史很大程度上就是商人迁徙史,所谓的贸易离散社群是自发生成的。受到十八九世纪工业革命的影响,各地自发生成的社群逐渐衰落,而不可逆转地走向了西方化,这算是全球化进程的开端。本书第十一章对此进行了论述,多少带有一点悲情的意味。但作者在最后也谈及,尽管如此,商业文化仍有很多方面保存了下来。例如公司中的亲缘关系,企业的传统运作方式等,还有就是对宗教的影响等等。实际上,不管是企业还是宗教,在其内部都有相对固化的结构和程式,这可能是导致其难以全面实质同一(最多只是形式趋同)的根本原因。

想起刚读博的第一个国庆读过看过的《欧洲商贩史》,结尾写得恰到好处,并且可以作为柯丁这本书的一个注脚:“他们为历史上欧洲的消费者提供了宝贵的商品。在他们的消费者间创造出新的需求,确保了家族与受其庇护者财源不断,并在其力所能及处带来遥远的承诺。”

尼古拉·杰因茨:《金融隐私——征信制度国际比较》,万存知译,中国金融出版社年版。

阅读指数:7.5

时间消耗:10小时

最近一直在







































白癜风初期能治愈吗
南京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laiyindu.com/byxxs/24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