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白夜行 >> 白夜行结局 >> 正文 >> 正文

近代史4圣山砍竹事件

来源:白夜行 时间:2018/7/25

按照课本的节奏

学渣讲近代史

第四单元:同光中兴

第四课、陕西回变

这节课说的这位北漂,可以说是陕甘回乱的核心人物,名字叫白彦虎,小名白素,阿拉伯名叫穆罕默德·阿尤布。

白素贞,哦不,是白素,原籍陕西。其父为大清的的小吏,其兄白彦龙中过武举为官,所以白家长期在北京居住,白素的青春期,就是在北京度过的。也就是说,白素是属于体制的人,没少沾了体制的光。不过白素没有当过官,一直在北京从事宗教工作,成年后的白素,回到了陕西生活。

年,强弩之末的太平天国闲着没事,派陈玉成的叔叔扶王陈得才攻打防御薄弱的陕西。陕西汉军几乎全部阵亡在八里桥之战,所以陈得才攻打陕西的时候,陕西几乎到了无兵可调的地步。大清自立国以来,在军队方面一直有这样一个传统。本来大清的正规军就是八旗军,但是,一直以来都是八旗不够则绿营凑,绿营不够则团练凑。陕西的驻防八旗和绿营都调到了北京,那么只能组织团练部队来抵御了。所谓团练,就是军服上写着“勇”字的部队,俗称乡勇,其实就是雇佣军。

当年的大清,镇压太平天国的著名部队湘军,其实就是湖南的团练部队。这次抵御陈得才的陕西团练,就是丁忧在家的前江西巡抚张芾联系当地回民,组织陕西回民形成的“回勇”。白素就是回勇的一员。

扶王陈得才面对的,就是这些毫无军事训练的团练部队。战斗结果就是让人们墙都不扶,就服这位扶王。太平军一败涂地,回勇大获全胜。

那么说白彦虎怎么就从一个政府军变成了叛军呢?这个转变,除了长期的民族矛盾之外,当然有个导致民变的导火索。这个导火索,还得从陈得才说起。年5月,太平军打到渭南的时候,渭南回民赵权中临时组织了五百回民抵御太平军。结果这一战回民战败,具体过程不详,我个人琢磨是这五百人临时组织起来,手里的家伙事不行,所以这些回民在溃败之后,才会引发下面的事情。

这些回民溃逃后,行至圣山村,见到了这里有大片竹林,那仿佛就像看到了武器库。这个事啊,有的资料说是回民砍了汉民的竹子,双方发生了械斗,回民吃亏。而当时的陕西巡抚瑛棨给朝廷的奏折上说,是回民要买汉民的竹子,汉民不给团购价,回民强行降价购买,双方械斗,回民吃亏。

反正不管怎么说,回民在这次殴斗中吃亏,有人死亡,有人受伤。回民集体去华州府告状,华州知州濮尧问询了事情经过后,一拍脑袋写出判决如下:以后回汉再打架,回民打死汉民一人则十人抵命,汉民打死回民十人则一人抵命,退堂!

这事都不用堂下的回民不满意,当堂捕头秦英就是个回民,这位爷退堂后就去联系回民,准备造反。这就是清史上著名的“圣山砍竹事件”,也就是陕西回变的导火索。

还一个诱因,当时云南杜文秀的成功,大大鼓舞了陕西回民。从云南来到陕西的回民任武,谎称陕西巡抚密令陕西清军搞“秦不留回”的民族灭绝政策,并绑架杀害了回勇的组织者张芾,陕西弥漫着恐怖气息。

这时候,连锁反应出来了。由于太平天国闹事,所以清廷的正规野战军有一半葬送在了江南。这就导致了清廷不得不调西北的部队拱卫京师,去防御英法联军。这些部队全军覆没之后,导致了太平军攻打了空虚的陕西,从而又导致了清廷不得不武装回勇抵御太平军。当回勇大败太平军之后,白素所在的回勇就成了西北最强的武装力量。那白素就不是白素了,而是以大号白彦虎的名义带着回勇造了反,号称要在陕西建立一个穆斯林国家。

年,白彦虎正式造反,陕甘回乱正式拉开帷幕。杨文治、马正和、张四明、王明章、沙学德、赫明堂、冯君幅、禹得彦、崔伟、余彦禄、蓝明泰、阎兴泰、邹保和、陈林、马生彦、华大才、任午十七位回民都带队伍起义,再加上白彦虎,号称十八营元帅。这十八路元帅的领袖起初并不是白彦虎,而是杨文治。

中国传统时代的各种造反中,回族造反的情况是比较特殊的。如果汉族造反,那么谁先举起义旗,谁就是领袖。比如明末汉族起义当中,老资格闯王高迎祥一直是领袖。要不是高迎祥点子背让孙传庭捉到了北京凌迟,且轮不到李自成当领袖呢。如果是胡人造反,那就看谁能打谁是领袖。还是说明末的例子,辽东建州卫的女真人造反,一定是以最能打的努尔哈赤为领袖。但是回民造反,那就不能脱离宗教的影响了。伊斯兰教的地方领袖,就是教内的阿訇,相当于基督教的神父。陕西这十八营元帅当中,杨文治的宗教身份就是阿訇,所以这位爷是十八路元帅的领袖。

起初这些回军主要攻打西安、泾阳一带,思路类似于列宁的十月革命,想着拿下大城市,造反就成功了。陕西缺兵,提督雷正绾镇压回军互有胜负,虽然保住了西安,却难以扑灭这支反贼。而反贼们举起屠刀,开始对汉族进行种族灭绝政策,看那意思,回军们要进行“秦不留汉”。

这时候同治皇帝刚在北京坐稳龙椅,两宫太后和恭亲王对陕西的屠杀事件高度重视,马上做出人事部署,调同治朝第一悍将多隆阿带兵入陕,镇压叛军。三个人统治国家,就是比咸丰帝一个人统治靠谱。恭王第一时间认识到陕西的乱子并不比太平天国小,必须扼杀在摇篮里。本来陕西的屠杀不会扩大到后来那个地步,多隆阿入陕平反贼,其实并不难。多隆阿是满洲正白旗的达斡尔人,在清朝算满人,按今天的血统来看,他其实是契丹人的后裔。多隆阿属于索伦骑兵的一员,十六岁参军,后来林凤祥、李开芳北伐的时候,多隆阿随索伦骑兵进驻京畿。赶上多隆阿命好,他的部队去追击太平军,没有参加八里桥自杀式冲锋,所以在僧格林沁跌下神坛的时代,大清朝公认的两大悍将,头一位就是这个多隆阿,其次是曾国藩帐下第一猛将鲍超。这二位有点“北乔峰南慕容”的意思,江湖人称多龙鲍虎。

也赶上陕西人倒霉,年多隆阿西进的时候,还没到陕西,就遇到了太平军的大规模反扑,多隆阿奉命镇压太平军,没能及时西进。那陕西的事,朝廷也不能坐视不理,于是派出了咱们前边屡屡提及的督办大臣胜保带兵入陕。

胜保这个人物,我在太平天国和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及辛酉政变中反复提及,这是个典型的官油子,虽然一直带兵,甚至英勇到在八里桥之战时,被英法联军的大炮炸成重伤。但是这个哥们从镇压林凤祥、李开芳的时候就用实际行动非常具体的告诉我们,他不会打仗。

虽然胜保不会打仗,但是这哥们有过活捉太平军重要头目陈玉成的伟大功绩。他怎么办到的呢?之前讲过,胜保大搞江湖关系,跟三姓家奴苗沛霖关系密切,后利用苗沛霖欺骗活捉了陈玉成,大功告成。所以年胜保督办陕西军务,也想这么搞。但是,胜保没能和回民的头目们搞上关系,从而一败涂地。胜保不在意,上书朝廷大获全胜,企图骗取嘉奖。胜保不愧是读书人,深谙明末左良玉的生存之道。他打仗不行,却拉起了一直属于自己的队伍,胜保曾带着这个队伍,保证了两宫太后和恭亲王搞政变成功。除此之外,胜保和捻军大佬宋景诗、苗沛霖、李世忠关系密切,有养寇自重的不臣之心。自康熙朝起,清代地方督抚都有专折密奏之权。所以胜保欺上瞒下的行为,遭到了大臣们集体弹劾。湖北巡抚严树森甚至在奏章中说,回捻之乱不过疥癣之疾,粤匪之乱不过肢体之患,而胜保却是心腹大患!

恭王和太后们商议,把胜保召回京城免职,经审讯,定了个养寇自重、要挟朝廷的罪名。念在他带兵搞八大臣的份上,赐自尽。不服不行,被胜保招降的捻子大佬李世忠,在清廷也混到了一品大员的提督衔。老李仗义啊,听说大哥胜保要被杀了,要用头上的顶戴花翎换胜保的命,不过遭到了朝廷的拒绝。

胜保挂了以后,陕西的局面更是难以控制。恭王再派多隆阿入陕,那么说这位大清第一悍将入陕功绩如何?下节课再说。

返回目录









































北京治白癜风最权威的医院
北京哪里医院看白癜风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laiyindu.com/byxjj/283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