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彦虎小名白素,经名穆罕默德.阿尤布。他确切出生年月应该是年5月25日,去世的日子是年7月26日,年仅42岁,正值壮年。
关于白彦虎的出生地和籍贯说法不一,据西北大学教授马长寿对陕甘两省十几个县分调查,大部分人倾向于白彦虎是西安人,具体地址,一说是长安叶护人,还有一说是长安王曲人。白彦虎为长安叶护人说不成立,因为西安大皮院清真寺对面白家就是长安叶护人。同治元年回民起义,为躲避战乱举家到西安城内避难,而定居在大皮院。要是白彦虎是长安叶护人,白家应该是比较清楚的。但是据白彦虎的嫡孙,解放后扔居住在新疆伊宁的白万喜老人讲,白家是泾阳塔底下人。总之是众说纷纭,目前连白彦虎后代也搞不清楚白家的祖籍到底在哪里。
当年见到过白彦虎的波雅尔科夫(该人是当年回民移居地七河省省长,曾经写过一本书名叫《东干起义后记》)这样描述白彦虎:“他是个中等个子,宽肩膀,身体十分健壮,目光炯炯,反应机敏。他浑身好像有使不完的劲”。“他的脸上有几道伤疤,好几道伤疤互相交错着。这些伤疤不但没有影响他的美观,反而使他更加威武”。“白彦虎穿的是亮黄色丝绸衣衫,属地道的中国款式。他的体型,他的步伐反映出他很有自信心”.“他的目光透出了一种智慧,他的整个外表是典型的中国汉子。他的脸型也很有特点”。
年,年仅26岁的白彦虎被推举为十八大营元帅之一。年,回民十八大营整编为四大营,分别由白彦虎.马正和.禹得彦.崔伟率领。年左宗棠出任钦差大臣,率领12万清军入陕,动用白银四千二百二十万两购置大量洋枪洋炮镇压回民起义军。双方人力财力对比悬殊,绝非一个档次。在这场实力悬殊的战争中,回民义军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年,随着清军攻占陕甘回民起义军的最后据点,崔伟,毕大才,禹得彦等实力很强的几支回民义军纷纷投降了清军,有些人甚至成了镇压回民起义的帮凶,但是白彦虎决心抗争到底,不怕孤军作战,表现出一种崇高的革命精神。据马长寿调查资料,“在西出嘉峪关后,有人劝白彦虎投降,他就表示过:“我的头可断,可这些广大老幼将如何?”
至今,中亚营盘老人中仍流传着《白彦虎杀嫂》的故事。白彦虎部队进入新疆后,由于生态条件恶劣,队伍中伤病员太多,义军人心不稳,情绪低落。当白彦虎部队走到吐鲁番与乌鲁木齐之间的一个驻地时,白彦虎的大嫂在灶房做饭时大发牢骚,埋怨白彦虎不知要把它们带到何方。她一边往灶里填柴,一边发牢骚。正好白彦虎身佩宝刀,走到她身后,旁边一批人为她捏了一把汗。他一见白彦虎,声更高了,白彦虎一怒之下杀了亲嫂。白彦虎的目的在于稳定军心,表明宁死不屈,没有退路,只能前进。其兄白彦龙在酒泉中弹身亡,过了不久他又杀了亲嫂。事后,白彦虎三天没吃饭。一个人在炕上躺了三天。他后悔,但是为了这批人的生存,为了民资整体利益,军心和军纪此时比什么都重要。如果没有他这么个统帅,这支特殊的部队很难坚持到最后,也许只能落个石达开式的全军覆没的下场。
据《伊米德史》记载,年夏,白彦虎同时受到西面阿古柏军和东面清军夹击,当时白彦虎处于东临强敌,西遭堵截,北去遐荒的窘境,而他和及其战友又誓不降清,只有选择利用阿古柏借南路逃亡的一条出路,故又同阿古柏结成形式上暂时联合。其后,阿古柏战败。左宗棠放出话来,务必全歼白彦虎一部。白彦虎且战且退。最后经喀什喀尔,进入俄罗斯境内。等到清军追到边境无功而返后,他们四处追铺逃散的陕西回民,据喀什回民老人年回忆说,当年清军在喀什街口上摆了多口铡刀,每天都有几十名被捕义军被害。这种屠杀持续了近半个月。这一血腥事实证明了白彦虎的英明决策:若不过境,这批坚持到最后的反清勇士们难逃灭顶之灾。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laiyindu.com/byxjj/28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