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白夜行 >> 白夜行结局 >> 正文 >> 正文

书评这世上有突如其来的爱,也有无缘无故的

来源:白夜行 时间:2018/1/2

Hey~

我们又见面啦~

你还好吗?

这是秦小姐的第33篇推文。

我就是恨你,你明明是我最亲密的朋友,明明你那么善良,明明你知道我猥琐的过去还帮我保密,明明你帮我实现梦想,可是我就是恨你,我恨你实现了我想的理想,我恨你有了优越的生活,恨我当初如此不屑一顾的你有了光明的前途,恨我自己运气不够,才能不够,我把我所有的恨一并给你,全部用来恨你。

——东野圭吾《恶意》

上周从家里回北京的火车上,开始看东野圭吾的这本《恶意》。2小时的车程,看了整本书的2/3。接着在第二天下班路上,看到了末尾。平时地铁上看书,在快要到站的时候,就会收起来。这次我出了站,靠着kindle背景灯,边走边看,终于看完了整本书。

北京的天气这时候已经很冷了,还伴有从西伯利亚吹来的冷风。我不由的缩了缩脖子。收起kindle。走在大街上,迎着风,看着街上的霓虹,我竟然流下眼泪来。如果要我用语言表达当时的心情,应该只有“难受”二字了。至于难受的原因,却不明所以。

 内容简介

畅销书作家日高邦彦在出国的前一晚在家中被杀。命案现场的发现者是作家的新婚妻子,及同样身为作家的昔日同窗好友野野口修。加贺恭一郎参与此次案件的调查。经过一连串的抽丝剥茧下,很快的加贺根据现场的烟头以及死者的朋友野野口修的口供等等确定他就是凶手。在彻查被害人与凶手的过去之后,警官面对案情、手法均平淡无奇的事实,却感到如坠万丈深渊般无边的寒意。而关于野野口修杀害日高邦彦的犯罪动机,野野口修的每次口供都不相同,最后通过加贺的一再调查下,得知真相:野野口修的杀人动机是“总之我就是看他不爽”,源于这种恨意让野野口修杀死了日高并在其死后尽一切可能的让其身败名裂。

写作手法

《恶意》是一本手记体推理小说。手记体这样的形式,通过第一人称的描述,代入感更为强烈。但是在读者身临其境的同时,作者也获得了更多的机会,顺理成章地利用读者心理盲点巧布迷局,引人入彀。譬如小说一开始就交代了日高邦彦杀猫的这一细节,而读者也就陷入作者布下的第一个陷阱——对于日高邦彦的第一印象。身为读者的我们,从这一刻,就开始被作者牵着鼻子走,一步一步陷入作者设置的情景,直至最终结尾。

其实,单纯从写作技巧上来看,《恶意》并没有运用多么复杂的技巧,书中在一开始就交代了凶手,而找到凶手,只是这本书的开始。后半部分对于寻找作案动机的描写,才是直戳人心的部分。

之前看过他的《拉普拉斯的魔女》之后,有些失望,甚至自以为是的认为作者的作品禁锢于这一类型,看得多了,自然能够了解其中的套路,推理出结尾。看完《恶意》,才发现之前自己的想法有多可笑。即使不使用过多的写作技巧,也能够一层一层的深入你的心里,直击你内心最深处,开上一枪,让你觉得生疼。

我想,这应该就是写作的最高境界了吧。

人性解剖:

《白夜行》为了爱粉身碎骨,《恶意》因为恨万劫不复。

电影《烈日灼心》里有一句台词:“人性有你想象不到的好,更有你想象不到的恶,没有对错,这就是人。”

东野圭吾的大部分作品,都是在解剖人性的“恶”。“恶”有很多种,《恶意》里是“无缘无故的恨”;《白夜行》则是深入骨髓的爱。如果说《白夜行》里桐原亮司是为了守护唐泽雪穗而所做的一切还勉强情有可原的话,那《恶意》里的野野口修无端生出的恨意,就让人不寒而栗。

日高邦彦是野野口修的国小、国中同学,幼时的野野口和日高住在一个街区,野野口内向自闭,而日高待人友好有正义感。初中时野野口遭遇校园暴力被人欺负,但懦弱的他没有反抗而是成为了坏人的跟班,甚至和坏人一起欺负每天陪他一起上学的日高。而日高没有向坏人屈服,在拿到有损野野口名誉的照片之后仍帮他保守秘密。

毕业之后多年两人再次相遇,日高已是小有名气的作家,野野口成为了老师,两人成为好友。为了帮野野口圆作家梦,日高帮他介绍了很多有帮助的人,给了他很多机会。日高像是野野口的灯塔,像是恩人,但日高的帮助在野野口的眼里像是施舍,让他产生了自卑感,正因这样的日久天长之后,恶意便开始生根发芽。本性就自卑软弱的野野口什么都做不了,他把这所有的一切归咎于日高。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将日高置于死地,并且精心设计,拼了命也要玷污日高的名誉。

明明是由于野野口自身的自卑和妒忌,生出了恶意,却要善良正义的好友日高来承受这一切,这样公平吗?不仅不公平,简直罪大恶极。这就是人性,是我们不愿承认,也不愿面对的人性的“恶”。东野圭吾就是这样把人性的恶呈现在读者面前,所以才会让读者欲罢不能,一边畏惧直面人性阴暗面,一边又想探个究竟。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是最美的爱情。

恨不知所起,深入骨髓,是最冷的人性。

原罪被放大,总有一角照出自己。

我们永远直面暗,心存阳光

也许有人会说,东野圭吾的文字过于阴暗,长期看这些消极的文字,对自己的心理没有积极向上的影响。但我觉得,只有你敢于直面人性的阴暗,你才能够真正去面对自己的内心。从他的每一个故事中,读者都能够找个某个自己,不管你是处于阳光的那面,还是阴暗的那方。

读完《恶意》的第二天,在下班路上刷微博时就看了关于江歌刘鑫案的采访。说实话,看到镜头里的江歌妈妈,听到她的一言一语时,我全身有些发抖。难以去想象事情的真相究竟是什么样,是如大家所猜测的那样,李世峰的目标是女友刘鑫,江歌为了保护好友刘鑫,与李世峰发生冲突,意外死亡,刘鑫害怕不敢开门;还是另一个猜想,刘鑫因为了解自己的男友,害怕得罪李世峰,拿好朋友江歌作为挡箭牌,把李世峰的所有的恨意转移到江歌身上?在现实生活中,那些跟男友吵完架找闺蜜诉苦,和好之后扭头就把闺蜜吐槽男友的话一字不差的人也不在少数。毕竟从李世峰角度来看,对于江歌能有多大的仇恨,才会在“意外伤人”后,扎10刀在女友的闺蜜江歌身上。当然,这一切都是个人猜想。至于案发当时究竟发生了什么,我们谁也不知道。

在《圣经》中,人的罪恶的来源有七种,即称为“七宗罪”。

中世纪著名的神学家圣·托马斯·阿奎那在评注亚里士多德的《尼各马可伦理学》时,撰写了《论恶》(OnEvil)一书,书中对宗教罪做出了具体的描述,顺序是:

虚荣(VainGlory)/嫉妒(Envy)/倦怠(SpiritualApathy)/暴怒(Anger)/贪婪(Avarice)/饕餮(Gluttony)以及色欲(SexualLust)。

《恶意》里野野口的恶意的来源就是七宗罪中排名第二的——嫉妒(Envy)。嫉妒源于自卑,源于身边关系亲密的人的不对等关系。我们不会嫉妒一个陌生人,不会对于毫不相识的人产生恶意,却会对身边的人产生嫉妒,甚至产生恨意。这就是人性难以捉摸,却又无法解释的地方。

人究竟是性本善,还是性本恶,是一个深刻而又值得探究的问题。

而我所能做的,就是继续以最大的善意的揣测他人,也以最大的善意去对待他人,就足够了。

秦小姐

爱美食爱旅行

也爱摄影和写文

想在有你的地方

开家属于我们的

解忧杂货铺咖啡厅

解忧杂货铺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里正规
白癜风该怎么治

转载请注明:http://www.laiyindu.com/byxjj/137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