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边的恶意,从何而来?
文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班罗简仪
东野圭吾的《恶意》和《白夜行》可谓是双生花。后者讲述的是男孩为了女孩,不惜毁掉自己;而前者讲述的是男孩因为“不知从何而来”的恶意,毁掉了他的朋友,甚至可以说恩人的日高邦彦。一个是极爱,一个是极恨,人性中的极端在这两本书得到了完美的展现。
第一章看野野口修的自白叙述时,我觉得日高是一个伪善虚荣,甚至可以说非常阴险的形象。他将野野口的作品据为己有,还借此成为了一个畅销作家。野野口与日高邦彦的妻子初美产生了暧昧的关系,这一切都成为日高邦彦要挟野野口做自己的影子写手的条件。后来初美出了车祸,怀疑初美并非意外死亡,也为了本该属于自己的荣誉的野野口,用了一年的时间精心策划,展开复仇杀死日高。看到这,我只觉得同情野野口。
读到后面,我才知道,我一开始就被这份“虚伪”的自白误导了。
原来真正的受害人,竟然是日高。怀有这无边恶意的,是我始料未及的野野口。
这个反转我很喜欢。
日高已经死去,而野野口也很快承认了自己的罪行,但死亡不是结束,只是开始。他的目的,是为了让日高死,而且要背负着骂名死去。而造成野野口这无边恶意的根源,便是校园暴力。我想起书中一个情节,在加贺警官调查当年与野野口相关的校园暴力时,他问施暴的学生,为什么要打人时。孩子回答说,“总之我就是看他不爽!”这么一句简单的话,却让人听着毛骨悚然。
小说虽然是虚构的,但是其中反映的现实问题一定是存在的。校园暴力确实是魔鬼,会让坏人肆无忌惮,会让无辜者从此背上难以承受的枷锁。或许你也不知这恶意从何而来。人的阴暗面毕竟是不可揣测的。
排版
文学院新媒体中心李萱源
校对
文学院新媒体中心李萱源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laiyindu.com/byxjj/13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