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n说,每次看完一部好电影,觉得人生更加完整了。我听完点点头,想起了我的书。
细数今年从头到尾读完的十五本书,每一本就是一个雕塑家,他们齐心协力地雕琢着我,让我的轮廓更为鲜明,我的个性更为完满。
《树上的男爵》是妹妹推荐的,因为我一直不太习惯英译中的书,所以它是作为我的睡前读物。读了一半之后,渐渐有了兴趣,于是另一半一口气读完了。这是我年第一本读物。
然后捡起了没有读完的《人类简史》:人类政治组织和科学革命部分。还记得当时的自己,坐在窗前,看着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扩张。读完之后一个感觉:对人类感到悲哀,尤其是看到人类去破坏自然界的时候,更是觉得愚不可及。
然后看了一半的百年孤独,没有看下去,是一个很大的遗憾。明年要读完它。
后面读了kindle推荐的教育家朱永新新作《未来教育》,本想增加点专业能力,但其实更多的是概念的转换,和之前接触的TKT理念很接近,不算收获很大。
再后面读了政治讽刺小说《》。第一段,就深深吸引了我,人物刻画,环境描写都是我喜欢的风格。这本小说描写的本是年的,但是为了贯穿讽刺的手法,故意将后面48,调换为84。书里人们的生活荒谬至极,你甚至觉得不可思议。在极权统治下,人们思想受到严重破坏,毫无人权可言,成为一个个傀儡。读完不禁感叹:思辨的能力多么重要。如果没有自由的权力,那活着又有什么意义?
看完了,加上大学读的动物庄园,我开始对作者乔治奥威尔很感兴趣。我这个人,因为一本书,喜欢一个作家,因为一个作家,就会想着看他其他的书,就像我因为一首歌喜欢一个歌手,从而听完她所有的歌。所以我看了他的杂记《我为什么要写作》。
然后读了妹妹推荐的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初看题目,并不吸引我,在妹妹一再强迫下,我翻开书,然后就一发不可收拾,精简的语言,朴素的杨百顺的农民生活,跌宕的情节,让人欲罢不能。怀念那个每天晚上下班后,坐在床上迫不及待地想看书的自己。
有一次,听到一篇丰子恺的一篇名为:我的苦学日记。当时自己正处于一个徘徊期,不知道接下来的人生路要如何走下去。听到书里的那个人和我是如此的相似,他有着和我一样的苦恼,一样的境遇,我似乎找到了方向,于是听完之后,我就找来他的文章集《丰子恺自述:我这一生》。
然后又读了妹妹推荐的《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这本自传让我进一步明白:教育的作用。我觉得每个人说受的教育体现便是:你对哪种社会现象认为是理所当然。如果你认为女生就应该在家相夫教子,那我知道了你所受的教育依然停留在远古时代。
然后无意间读到了《房思琪的初年乐园》,读的过程中,我几乎全程是咬牙切齿的,对于这种人渣还能当教师,我真的表示不理解。不是所有持有教师资格证的人,都有资格当教师。一个无德之人,怎么可以当老师,学校都不查师德的?另一方面,我对一些陈腐观念的盛行表示担忧,被害的女学生被害之后,觉得是自己的错。在这种观念下,导致被害者不敢报警,并且放过作恶者,却没有放过自己。可悲!
再是很有趣的《怪诞行为学》,帮助我们分析我们一些很不理性的行为,可以让你避免陷入消费陷进。
《窗边的小豆豆》的日本儿童作家黑柳彻子的类似自传的书。可以帮助我们理解那些“有问题的小孩子”,以及如何去帮助他们健康成长。又或者“有问题”的孩子觉得我们才“不正常”呢。
然后是我年度最爱的一本书《三体》,感谢彭老师的推荐,关于这本书,我当时读完之后写了读后感,现在想到它依然让我激动。
然后是我年度最后悔读的一本书《白夜行》,读完的那个晚上,我失眠了,然后第二个晚上,也失眠了,于是我看其他的书,我出去逛街,我花费了很久才缓过来。
帮我缓过来的一本书是《乡土中国》,它让我更能理解父辈,也带我梦回了记忆里面的故乡。读完的第二天,我在图书馆写了读后感。
然后是今年最后的一本书《最好的告别》,读完它,才知道自己以前关于养老的想法是多么的幼稚和简单。我们欢喜新生,但我们从没有好好和过去告别,和生命告别。
我还想写,可是夜深了.....
祝大家:新年快乐!
施施呀
转载请注明:http://www.laiyindu.com/byxdy/94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