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办了个活动,参与人数在60+,先不做复盘吧,先说一点做活动中的反思和警示叭,如果你也要办一场线下活动,可能这些是你也需要注意的坑。
1、时时刻刻谨记活动目的
前两天一个朋友问我,你来三节课以后的最大的改变是什么?
我想了一会说,大概是做什么之前都会想想目的是什么叭。
以前我做很多事是不思考为什么做的,就是好玩啊,还能是因为什么目的?这也是大学的时候办活动,和工作以后做事情的明显的不同。在大学你不用想为什么办,有什么转化,需要收集什么数据的,你只要办出来,大家爽,大家开心就OK了。
但是在三节课晓玲跟我说过一句话,想要好玩,好玩的事能做太多了,没有目的,再好玩也走不长久,所以想清楚目的是首先且必要的,谋定而后动。
在活动筹备、环节策划等等过程中吧,做所有事情之前,或者不知该怎么做选择前,可以把它放进整场活动目的中,或许会有帮助一些。
当然这里也有一个派生问题,就是学会向自己提问。
2、做“实”,而不是做“了”
当从一个活动的辅助者转变到一个活动的负责人,要做的最大的一个转变就是“负责任”。
当一个辅助者时,这个活动出了什么事,是负责人的问题,负责人需要担着,但是当我开始负责这件事了,这件事做坏了就是我的责任了,这时候就要要求每一个动作我都必须清楚做实到哪步了,而不是只是做过这个动作就可以了。
比如最开始做这个活动的宣传的时候,我就按照流程,做了海报,海报做的也还清晰美观,海报发到群里了,然后我就开开心心做别的去了,这时候的我是没有对这件事负责到底的,数据有问题没有?有问题怎么解决?怎么提高?下一步宣传怎么做?整体的宣传策略是什么?
3、活动里不要特殊化任何一个岗位
这次活动,签到是相对比较复杂的一件事,因为签到的时候会涉及到分组,分组的整个环节都是只有我知道怎么做,只有我能负责签到分组环节,听起来是不是特别爽?特别帅?特别“高不可替代性”?最开始的我也是这么觉得的,并且十分骄傲,后来事实就证明我有多愚蠢了。。。
因为分组环节完全离不开我,所以我没法现场把这件事交给任何其他的人,只能是我一直站在那里,这就导致开场前我完全没法做其他任何事,其他情况我完全顾不上。
而如果分组环节我在之前就同步给其他工作人员了,或者做一个简单的签到分组流程,我现场完全可以把控更多的事,而不是只被拴在这一个地方。
当然我再想一步,那就是现场不止我,其他的工作人员也应该尽量降低“不可替代性”。
4、协调参与活动的各方
这次活动参与的人有:三位三节课的老师(Luke老师、布棉老师、黄有璨老师),银客产品合伙人于冬琪老师,3.3计划同学,三节课的助教们,三节课的同事们。
而在活动之前,我简单粗暴的只把它们分为了,嘉宾和同学们两类,但是,其实他们是有一定差异度的,应该不同关怀的,应该多想一步他们需要什么的。
比如,嘉宾需要嘉宾区,三节课助教们需要对3.3计划的认知,三节课的同事们需要跟上级请假也需要我收集一下有谁想下楼听分享的。
在我看来,周六的活动里我的表现还是可以打70分的,但是要是能想的再清楚一些,上面这些事情可以顾及到的话,或许能打80分?
PS:这周看的书是东野圭吾的《幻夜》,一本不仅书名甚至连套路都和《白夜行》有点像的书,但是正如东野圭吾自己说的,他希望这两本书可以是各自独立的故事,读者没看过任何一本,都不会对另一本的理解出现问题。当然,两本书的故事都是相当复杂且细碎,所以这周没有写幻夜的故事。
PSS:周一是圣诞节,那就祝大家圣诞节快乐~这周末看了明星大侦探讲的“微笑抑郁症”,还挺揪心,愿你是真正的快乐。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北京中科中医院好不好白癜风早期症状转载请注明:http://www.laiyindu.com/byxdy/18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