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尔邦“尔德”,一个因忠孝而来的节日!回回民族,一个忠孝于祖国母亲的民族!
洪荒时期,圣贤伊卜拉欣老年得子,甚是疼爱!
一日忽得造物主--真主命令,要他宰掉他的儿子伊斯玛尔,献给造物主!
伊卜拉欣听闻后虽然老泪纵横,心如刀绞,但依然从命!他告诉儿子这件事后,年幼的伊斯玛尔毫无惧色,顺从地躺下,并告诉父亲,如果不忍心下手,在下手时可转过脸去!伊卜拉欣连宰三次,刀子都是卷刃,这时传来造物主的命令!忠诚考验已经过关,不必继续行动。为奖励父子忠孝行为,一只洁白的羊作为献祭的替代品!
一次忠诚考验演变成古尔邦节,代代相传,年年庆祝!
回回民族的古尔邦,与中国儒家仁义礼信忠孝思想,一脉相承!而植根于儒家思想沃土,嫁接于根深叶茂的中华文明大树上的回回民族,有机地把中华文化与穆斯林文化恰当地融合、结合在一起,对忠孝二字,理解尤深!自古以来,多少回回精英,忠于我们伟大的祖国,孝敬我们的祖国母亲,做了虔诚举意!把自己当成献脊的圣羊,甘愿抛头颅,洒热血,流尽最后一滴圣洁的血!远的不说,甲午战争中汉城战役,面对数万装备精良占优势的日寇,清军统帅叶志超弃城逃跑!回回总兵左宝贵,率领所部,与优势日军激战,甚至亲自开炮,直至壮烈牺牲!更不用说后来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先驱马俊和郭隆真烈士,为革命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只是我们一个忠孝节日---古尔邦节。
一个奉行儒家理念忠孝双全的民族--回回民族,一个代代出忠勇之士的群体。不仅别人不知古尔邦的含义,我们忠孝的文化和历史,以及回回忠勇之士的事迹,我们自己亦不知,让那错误的谬论一直在流传,使古尔邦节和回回民族蒙受不白之冤!要想使一片沃土不再杂草丛生,那就种上粮食和美丽的鲜花!要想了解古尔邦的来历,那你就得认真学习一下回回文化!墙推倒了就是桥,要想兄弟民族不再误解,那就加强团结和联系吧!
今天是回回民族的传统节日--古尔邦尔地(宰牲节、忠孝节)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像流浪者一样在外地做“尔地乃麻孜”(会礼)。
今年古尔邦尔地,一大早天刚亮,著名回回文学家、民俗学者“真正东干人”专门赶到陕西村--皇宫上坊寺,参加一年一度的古尔邦尔地会礼!
这里是一百五十年前同治年间西迁的关中回回聚居地,传统保持良好!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真正东干人在这里出生,在这里接受了传统回回文化及民俗教育,领略了传统回回民间文学的博大精深!
俄式铁皮顶子的北亭子
知道了回回民族悠久辉煌的历史!一个民族文学者!如果不植根于本民族的文化沃土中,不汲民族的文化营养,不深入民族民间和群众中,不能与本民族同胞同呼吸、共命运,怎能创作出受本民族同胞欢迎的作品?
溪水长流绕寺院
真正东干人今天重温了回回传统文化,找到了童年儿时的感觉!同时真正东干人在“买扎坟园”里参悟思考了人生:人生苦短,回回民族无论帝王将相、富商巨贾或是达家贵人、市井之徒、家徒四壁的流浪者,最后的归宿都是这里!都是三尺白布,不起高坟隆冢!游坟时坟堆不添土,任由冢平,最后回归自然!
在这里一切都能放下!心灵获得了安宁!阿訇和满拉们那关中调的赞圣词和诵经声久久回荡在坟园里,使我深深陷入怀念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中!曾祖父母、祖父母、二姑等众多亲人长眠在这里,我却多年未能探望他们,是多么的不忠不孝!我要利用有限的有生之年,为繁荣民族的文化教育、文学、经济多做些事!以后长眠在这里……
先民们来伊犁时建的第一座中国传统宫殿式清真寺的柱基石,只可惜寺在改革开放后被无知村民拆了,只剩下证明历史的柱基石
陕西村皇宫清真寺理事长哈胡赛在一起
陕西村皇宫穆斯林过乜贴场景
陕西村从老家关中带来的陕西蒸肉
陕西村皇宫穆斯林宰后布施给寺里的牛皮塞外陕西村:皇宫塞外陕西村:皇宫
每当晨曦微露。在悠扬的邦克声中,塞外陕西村皇宫又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伊犁地区由于伊犁河的流经而气候湿润,物产丰饶,景色迷人。素有“塞外江南”之美称,是人们理想的安居乐业之地。伊犁地区现有回族二十八万余人。是新疆回族最为集中的地区。在伊犁地区最为著名的灌溉渠皇渠边上有一个居住着六千余陕西回回后裔的大村----皇宫。
皇宫位于乡政府驻地愉群翁村以东约九公里处。北靠皇渠,西依国道。关于皇宫村村名的来历,有两中说法:其一,皇宫是清朝的绿营“屯兵”之地,为皇帝种地纳粮,故名皇工,后人误将“工”写作“宫”。其二,此地为湟渠工程开凿时的大本营,故名湟工,皇宫系“湟工”之误。
皇宫回回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一百四十余年前的陕西回民起义。由于满清政府的民族压迫和宗教歧视政策,以及后来种族灭绝式的屠回行动。据说,满清政府和地主勾结在阴历五月十七日那天大开杀戒,开始血腥的屠杀回民的行动。
终于在同治元年(年4月)激起回民起义,起义首先在陕西渭南,大荔交界地带回民聚居的村庄爆发。起义烈火迅速燃遍号称八百里秦川的陕西关中平原。继而引发了轰轰烈烈的西北回民大起义。在起义中,陕西回民组成以白彦虎、禹德彦、任武等十八人为首的十八大营。在清廷左宗棠指挥的清军进剿下,起义军组织了著名的董志塬战略大撤退。其中的一支起义军在著名回回起义领袖白彦虎大帅的指挥下进行了西征,最终穿过了新疆进入了中亚,其后裔就是今天中亚的东干族。
在西征途中,不断有许多老弱病残以及妇孺脱离了大部队而在新疆停留了下来。他们的后裔成为了新疆回回的主体。笔者的家族--哈氏家族就是跟随白彦虎西征的众多家族中的一个。据说在笔者的老家陕西西安,哈氏家族由于重视文化,在清朝曾出现了几个有名的将军和官员。如哈攀龙、哈元生等。清乾隆赞曰:中土回人,性多拳勇,哈其大族,每出将种。在大敌当前,民族存亡的紧要关头。哈氏家族
作者真正的东干人(右)
真正的东干人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laiyindu.com/byxcq/28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