柜中窥影特里·伯纳姆和杰·费伦在《本能》一书中写道:由于没有“阅读”能力,人类之外的物种只能依赖最落后但很神奇的方式积累经验——基因遗传。借文字形式的记录与传播,人类突破了个体经历的局限,冲破了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阅读,毋庸置疑是知识获取的重要渠道。它能让人在有限的时间内,穿越空间、种族、性别,获得丰厚的体验。新的知识注入后,原有的世界将被颠覆,它改变着你对人、对事的看法,给你的人生带来更多可能。改变命运,阅读是成本最低的方法之一。普通人从自己的错误中恍悟,聪明人从别人的错误中学习。通过不断地阅读,思索、实践、交流、沉淀、整合、表达。灌进脑袋的知识会成为属于自己的,别人偷不走的财富。机会永远提供给已经准备好了的人。九月她们在读天娇《维摩诘-花雨满天》南怀瑾《维摩诘经》是大乘佛教的主要经典之一。因此经的主人公为维摩诘居士,故而得名。“维摩诘”是梵文Vimalakīrti的音译,译为净名、无垢尘,意思是以洁净、没有染污而著称的人。唐诗人王维深受此经影响,更取字摩诘。维摩诘早已成佛,为在家居士,他不乐涅槃,不离世间,其心净,故无往而不净。本经通过描绘维摩诘居士,为度化众生,与文殊菩萨及本师释迦摩尼佛心念互通,运用权巧方便,示现生病,在诸菩萨及佛陀弟子探病过程中,问答之间,凸显维摩诘居士悲智双运的菩萨道精神。南师怀瑾先生自年起,在台北十方书院讲解《维摩诘经》,石宏先生凭南师口述的录音,录入整理成就此书。对于现代人来说,原典晦涩,不易理解。《花雨满天》依文解义,旁征博引,非常适于初窥佛境者,信受奉行。[书摘]别人有过错,应当劝导,或者观过而知非,自己反省不要犯这个错误。因为别人犯错,就叽叽喳喳,这是犯了口业。佛教界里也是。你们问我,某某人这么讲对不对?我不答复。你不提人名,说有件事这么说对不对?我或许会答复你。魔在古时写成磨,就是磨难、折磨的意思。挫折、烦恼都是磨。你肚子饿了没饭吃,饭就是磨。夫妻吵架,彼此就是对方的磨。后世把石字改成鬼字,你就把魔想成鬼了。魔跟佛是有同等力量的。佛能降伏一切,但降服不了魔。《严华经》中说,魔王波旬是十地大菩萨的转变,故意走魔王的路子来磨练人,看你能不能过关而成道。所以修行人并不一定怕魔,经过一番魔障,道理进步一番。学菩提道的人,上要亲近善知识,下要“不憎恶人,起调伏心”。坏人要慈悲他,怜悯他。学佛不是要普度众生吗?善人固然要度,恶人更要度。调是协调,伏是降伏,使他转成善心。佛菩萨的宝座下面都是恶鬼抗住的,绝不是善人来背的。天娇《俗语佛源》日常用语中,有很多词汇源于佛典,例如:心花怒放、心眼、心心相印、海阔天空、逢场作戏、石沉大海、翻译、手续等。正本才能清源,通过对佛教经典的再读,才能深入了解文化发展的脉络。当代书法大家,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早年悉心整理、编辑《俗语佛源》,年就出版过同名丛书,后两次再版。九月出行我一共带了四本书相伴,其中就有《俗语佛源》。这是一本有意思的小书,像是一本小词典,读起来没有压力。段落式,适合随身带在身边,随时翻阅。[书摘]爱河:爱欲浸染人心,使人溺没而不能自拔,故喻“爱河”。如《华严经》卷二六所说:“随生死流,入大爱河。”又如《楞严经》卷四说:“爱河干枯,令汝解脱。”世俗之爱以男女间的情欲为基础,故《圆觉经》指出:“轮回,爱为根本。”逆水行舟:佛教把生死烦恼称为“生死流”,修行者必须逆生死流而上进,以至于究竟解脱。如《楞严经》卷四:“今欲逆生死欲流,反穷流根,至不生灭。”声闻四乘之“须陀洹果”意即“逆流”。现在:《俱舍论》卷二十指出:“有作用时,名为现在。”意谓事物正在发生作用的刹那间,谓之“现在”。《维摩诘经·弟子品》谓:“若现在生,现在生无住。”又《金刚经》谓:“现在心不可得。”无住、不可得,均指出“现在”的特点是刹那变迁,不可滞留。紫桐《学会提问》《学会提问》提供了一种理性思维方式——批判性思维。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思辨能力的加强必不可少。本书循序渐进,提供了批判性思维的系统训练,是逻辑升级的有力工具。一般情况下,思维方式分为两种:海绵式思维和淘金式思维。海绵式思维就是吸收外界信息,好处在于材料足够丰富,
白癜风治疗的较有效医院初期白癜风能治好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laiyindu.com/byxyy/4325.html
上一篇文章: 逃离黑暗,追赶光明白夜行阅读分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