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白夜行 >> 白夜行演员 >> 正文 >> 正文

近代史上一次莫高窟最危险的大劫难白彦虎火

来源:白夜行 时间:2018/7/21

白彦虎火焚千佛洞

近代史上一次莫高窟最危险的大劫难

文/远近

在中国近代史上,敦煌莫高窟有过几次大的劫难,除了大家熟知的:至年的外国探险家连续盗卖藏经洞文物、年白俄流亡军安置莫高窟,使洞窟文物受到严重损坏外,还有一次就是年西北回变起事的白彦虎武装对莫高窟的破坏。这次劫难可谓危险之极,莫高窟险遭灭顶之灾!

▲晚清破烂不堪的莫高窟大佛殿

白彦虎其人

白彦虎(年-年)小名白素,经名穆罕默德·阿尤布,陕西泾阳人(一说大荔人),早年投效清军,年(同治元年)利用陕甘回变起事,在多隆阿的打击下退至甘肃董志塬,后被推为陕西回军十八大营的首领之一。白彦虎善于设伏,多次击败清军,沿途常对汉民村庄烧杀抢掠,在陕西、甘肃造成极大破坏。年(同治八年)反攻西安,被左宗棠击退,仍退入甘肃。年(同治十三年)撤至新疆,与外来势力阿古柏合流。年(光绪三年)在左宗棠的讨伐下率余部逃入沙俄统治的中亚境内。年死于沙俄。他及其部众的后代成为东干人。

▲白彦虎画像

此人在中亚东干人中流传着“白彦虎杀嫂”的故事。白彦虎部队进入新疆之后,由于生态条件恶劣,队伍中伤病员太多,军中人心不稳,情绪低落。当白彦虎部队走到吐鲁番与乌鲁木齐之间的一个驻地时,白彦虎的亲嫂(白彦虎之兄白彦龙的妻子)在灶房做饭时大发牢骚,埋怨白彦虎不知要将他们带向何处。她一边往灶里填柴,一边发牢骚。正好白彦虎身佩宝刀走到她身后,旁边一批人为她捏了一把汗。她一见白彦虎,声更高了,白彦虎一怒之下杀了亲嫂。

两次围攻敦煌城

宋元以后随着海上丝路的畅通,敦煌失去了往日的繁荣,至明代,嘉峪关关闭,将瓜、沙(敦煌与安西)两州居民内迁,敦煌成为游牧民族活动的荒芜之地。致使这里的佛教石窟寺受到宗教与民族矛盾的影响,遭受破坏。有文史资料记载当时的敦煌“......问禅无僧侣,稽首冷香烟,字落残碑在,丛深蔓草缠。”

▲晚清莫高窟外貌

清代平定准噶尔乱后,西北地区渐趋平稳,加之雍正移民,开垦屯种,经济逐渐恢复。佛教信徒开始汇聚瓜州、沙州,重建庙宇,再塑金身。沉寂多年的千佛洞(莫高窟)焚香重燃,渐趋繁盛。

▲晚晴时期敦煌百姓在莫高窟上寺前合影

但自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国势衰微,对内加紧剥削压榨,各地纷纷掀起反抗斗争,这期间就发生了同治年间的陕西回民白彦虎领导的回变起事。

白彦虎率领的起事回军,号称二十万,于同治六、七年由陕西进入甘肃陇东一带,后势力遍及今陕、甘、宁、青四省区,一时关陇震惊。公元年5月,白彦虎部转战青海金积堡,后进入河西地区,迅速与在肃州的回变武装马文录部会合,以肃州为据点,计划出关西征,以打通到新的道路。

▲敦煌城南门“靖远门”

期间,白彦虎和马文录两部合一围攻敦煌,敦煌官兵绅民同仇敌忾,据城守堡,齐心御匪。驻军统领李天和、胡飞、参将赵得魁、乡绅团首雷起瀛、习登瀛等多次率兵勇团练与白彦虎匪部激战于秦安坊、秦州坊、庄浪坊、新店坊等地,并于习家堡击毙白彦虎之弟白小虎,力保敦煌有利战局。这场保卫敦煌城的战役长达半年之久,白、马回变武装最终没有攻破敦煌而撤离。

这场战役,敦煌兵勇团练消耗口粮三万余斤,均由习家堡团首、举人习登瀛一人捐助,军民一心,于此可见一斑。习家至今保存有当时百姓感念其功而赠送的木质楹联:“锦堂映日祥集千秋,华构凌云庆衍五福。”

公元年春天,在甘肃董志塬一带盘踞的白彦虎再次集结万余人围攻敦煌。由于敦煌军民团结一心,顽强抵御,战事又相持半年之久。

不久,左宗棠大军进入河西。为尽快平息叛乱,左宗棠亲自到肃州督战,盘踞肃州的马文录部很快溃败被歼灭。围困敦煌的白彦虎部成为孤军,立即仓皇撤离,打算沿古丝绸之路窜入新疆。

破坏和火焚千佛洞

白彦虎部放弃攻城后,在敦煌一路疯狂烧杀抢掠,窜至莫高窟。寺院僧人闻讯早已四处逃生,敦煌当地官员也没有对莫高窟采取有效保护。受当时宗教与民族矛盾的影响,加之白彦虎本人没有文化,便把对敦煌军民的仇恨发泄到莫高窟,他们对莫高窟洞窟的佛教彩塑和壁画肆意毁坏,纵火焚烧窟檐走廊,所到之处一片狼藉。

▲第窟前窟檐梁架痕迹及被火烧变色到前室壁画

今天在敦煌莫高窟第窟甬道南侧壁上嵌有一方民国五年《重修千佛洞宝贝佛殿功德碑记》木碑——敦煌民间称此碑为“同治回乱碑”,记载有莫高窟(千佛洞)入清以后的繁盛与同治年间遭焚之事:

敦煌之有千佛洞,由来久矣。稽诸邑乘,证诸父老,亦莫详其所自始、述其所以来也。历观古碣,惟唐为盛。自前清定鼎以来,洞宇如旧,佛像犹新,级有三层,像约万数。洞各千佛,实不止千,不过总其成数而已。每年四月八日,相传为浴佛会,邑之士女邀福酬愿者,络驿不绝。诚为一邑之胜境焉。迨同治年间花门变起,遂将佛龛半付灰烬,令人有不忍目睹之状。

今天读来,仍然让人可骇!

当时白彦虎部因为害怕左宗棠大军的到来和敦煌军民的四处剿击,惶恐不可终日,因此在莫高窟也只是匆忙火焚,没有进入洞窟逐一捣毁佛龛造像。这才使人类文化瑰宝莫高窟躲过灭顶之灾,得以侥幸存世!

▲第窟甬道南龛被烧毁的塑像

然而即便如此,白彦虎回变武装仍然给莫高窟造成了极大的破坏,烧毁的木构建筑不提,从《敦煌莫高窟殿堂遗址》一书中的记载可知:莫高窟的许多洞窟在考古发掘时均发现火焚破坏痕迹,比如第窟之南大像窟,甬道两侧佛龛内均有被焚毁的西夏佛造像遗迹。年维修窟顶上部窟檐,又在被焚毁的殿堂中央发现有焚烧后孑遗的木佛床,可知当时白彦虎部对莫高窟的纵火焚烧的严重,自底部至顶部,火势之烈,仇恨之深,想来惊心!

▲第窟甬道南龛被烧毁的塑像第窟顶被烧毁的佛殿

▲第窟顶发掘残存的木佛床边饰

白彦虎在西北回民起事中有重要历史影响和历史地位,但起事之后,没有明确的政治纲领和军事路线,军队也缺乏严密的组织纪律,只知攻城掠地,打家劫舍,不分恶善地乱杀汉族百姓,引起严重的民族矛盾,而失去人心,他的部队最终以失败告终。白彦虎本人进入新疆,投靠阿古柏,成为民族罪人。

参考资料:1、孙毅华《波映重阁今何在——莫高窟南区窟檐遗迹调查》2、张仲《敦煌简史-同治年间白彦虎围攻敦煌始末》

作者简介

远近本名张自智,敦煌人。曾在新闻单位从事记者编辑工作多年。发表小说、散文、报告文学散见报刊。曾创作电影剧本《草圣》、《关城燕鸣》、《石油师长》、《五色沙》、《画匠》;电视连续剧本《敦煌旧事》;专题纪录片《诗意两关》;广播剧本《石油师长》;小说《敦煌传奇》、《白梅和李梅》、《敦煌,远去的枪声》(长篇)等。十五集广播剧本《石油师长张复振》曾获全省重点文艺创作扶持项目;电影剧本《石油师长》获年度甘肃优秀剧本奖;三十集电视连续剧剧本《敦煌旧事》获年优秀西部剧本奖。入选甘肃《影视大观》编剧。《当代敦煌》执行主编。

文中部分图片选自孙毅华《波映重阁今何在——莫高窟南区窟檐遗迹调查》一文,表示感谢。

封面设计:一田

本期编辑:远近水中天

文章校对:苏?

往期文章点击推荐

敦煌工匠杜永卫的“新不了情”

巨大的文化意象|敦煌?六千大地或者更远

曹建川|千里河西大走廊

原来敦煌石窟是这样建造起来的!

柴剑虹|敦煌是移民城市最有文化的地方

敦煌学家谭蝉雪的传奇人生

洪姓起源于敦煌之谜

莫高山下的记忆|父亲的信

苦难羔羊|我外爷爷夹边沟蒙难纪事

震撼敦煌画派来自莫高窟的视觉感动

玄奘——画家李阳的心路历程和精神驱动

欢迎转发个人朋友圈。

网络、微平台转载须经当代敦煌授权。

擅自转载必究。

投稿信箱:

m

.







































北京治疗白癜风多少费用
治白癜风哈尔滨哪家医院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laiyindu.com/byxyy/28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