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中国的这位“叔儿”是谁比较好?
又过了没几天,再度传来消息:《悖论13》也被内地公司买来了,要拍它的是……贾樟柯?我只有一句“我的天啊!”内地大银幕上的所有推理电影名额就都要被东野圭吾占去了吗?
东野圭吾的银幕大热得益于日系推理在年轻读者中的流行,东野圭吾之所以能成为推理影视的流行符号,得益于他的文本创作,也就是小说原著的流行。不仅如此,东野圭吾、岛田庄司、宫部美雪、凑佳苗……小说被改编成影视作品并在内地观众和读者中流行的日系推理作家不胜枚举。反观华语作家中,能以推理小说为主要创作方向的却寥寥无几,年轻书迷几乎到了“推理必谈日本”的地步,而大多数看着《名侦探柯南》动画片成长的青年观众们,更是能在华语的各种“破案”作品里找到柯南的影子。
我是跑题姐内心os架不住柯南破的案子太多了,多集还没完,青山刚昌是有多能画,犯罪分子都想不出比他更新鲜的词儿了。
日本推理为什么那么红?
跑题姐看过的《知日·了不起的推理》里曾经分析“推理非常依赖逻辑,而近现代的日本人或许因为在这方面受到比较好的训练,所以无论是作者还是受众,都能比较容易接受进而喜欢这样一种文学创作类型。回头看看我们的市场,貌似怪力乱神的小说更发达一些,因为一个鬼要出现在你的背后是不需要逻辑的。”但话说回来,日本推理小说兴起之初,并没有学习西方的渠道,而是从我国的公案小说学习借鉴。如今,我们自己的推理影视作品,除了经久不衰反复播放的“元芳,你怎么看?”还有哪些能成为经典?去年陈思诚执导的《唐人街探案》能否掀起大银幕上的推理影片热潮?
过去几年间,华语推理类型的影片并不少见,只是与惊悚悬疑混在一起,表现并不突出。曾经苏有朋主演过一个系列的影片,叫做《密室》,他塑造的推理作家,也就是“侦探”形象叫做“柳云飞”,影片拍了《密室之不可逃脱》《密室之不可靠岸》《密室之不可告人》三部(第三部是陈冠希主演的)号称“开中国推理电影之先河”。
另外,刘青云也塑造了一个侦探,那个电影都叫《消失的什么》拍了“子弹”和“凶手”两部,然后就和“消失的爱人”神马的混在了一起。
其实获得柏林电影节金熊奖的影片《白日焰火》本身也是一部推理影片,笔者当年曾经一句话剧透电影主题“中国版《白夜行》”。
海报上都印着“用爱推理”去年让郭涛、邓超和段奕宏同时获得金爵奖影帝的《烈日灼心》在“涉案”的背景下也充满了“推理气质”,虽然开头就知道凶手是谁,但破案的过程也是相当好看。
给用心看到这里的姑娘们一点福利(慢慢拉)
《心迷宫》《东北偏北》等在年备受影评人推崇的小成本电影,也或多或少都有推理成分在,一些精妙的情节设置不输日系推理小说。虽然我们的推理电影在创作上会受到一些限制,比如涉案,比如没有侦探等等,但《唐人街探案》这样的影片也摸索出了自己的路。
华语推理影片,从照搬借鉴,到自己创作,从影视作品的回暖,倒逼文本复兴,相信是跑题姐这样的“推理迷”在年最期望看到的局面,各路侦探加油吧,虽然“真相只有一个”,但让华语推理热起来的路却有很多条。我们会成为华语影坛第一名侦探吗?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laiyindu.com/byxyy/1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