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白夜行 >> 白夜行剧照 >> 正文 >> 正文

ldquo唱你若做了佛,也不介意我是

来源:白夜行 时间:2018/8/3

“唱你若做了佛,也不介意我是魔”

——记葭南12.10.史航分享会

作者:霍洁

现场视频节选:

视频拍摄:童悦

视频剪辑:陈浩

今天有幸在江安的葭南茶室见到闻名已久的史航老师,并且更加有幸的是在他的真情表述中感觉自己确实得到了很多启发和感悟。

分享会本是以“那些我后来读懂的书和电影”为主题的,但一开始史航老师就开门见山地说,这其实是一个“老套路”了,因为其实什么事都可以混在这个话题里说,便也就省的人再费心去思考什么主题。而且他还笑称说自己是一个喜欢跑题的人,所以也许这个话题最适合这次分享会。

史航老师在这次分享会里,主要谈论了两本书,一本是《白夜行》,另一本是《老人与海》,很有幸的是这两本书我都读过,于是便对老师的解读更加地觉得颇有感触。对《白夜行》,史航老师是这样说的:《白夜行》让我看得很冷,看的时候起初坐在酒吧里,觉得很冷,后来坐在人来人往的马路边上,还是觉得很冷,最后干脆坐在了北京过街天桥的一级台阶上,被熙熙攘攘的路过的人们蹭着才算把书看完。似乎只有像这样坐在穿梭的人群里才会有安全感。在他看来,《白夜行》讲了一个两只“考拉”却生活在没有树的世界上的悲伤故事,然而读到故事的结尾他才发现,两只“考拉”中有一个其实是“树”,相比而言“它”更狠心,更无情,而另一个却在故事的最后表现出了脆弱,这脆弱使“它”得到怜悯,也使人们突然意识到,狠心的那一方“树”是有根须的,而“它”有的,只是爪子。

史航老师坦言他不喜欢东野圭吾的这部作品,并不是说他写得不好,而是这种少男少女联合起来报复世界的设计让他觉得没有好感。他说他不是不明白这个世界是怎样的,所以不需要其他人把世界的真相放在盘子里端到他的眼前。他还是愿意更多地看到这个世界的美好,我想这没有错。而我在这一方面与史航老师很像。

我是一个喜欢看动画电影的人,不论是迪士尼,还是美国梦工厂,或是宫崎骏新海诚,我几乎部部都会去影院向它们的票房做出我微弱的贡献。但我喜欢看动画仅仅是因为我喜欢那个世界的美好与单纯,喜欢主人公永远不会死掉永远不会放弃的坚强,喜欢善良的人永远自有天助的鼓舞人心,也喜欢不论剧情如何急转直下都会有幸福大结局的圆满,但这并不代表我不知道现实是怎样。但也有一些自诩为成熟的人总是会对长大了以后看动画嗤之以鼻,但我比任何人都清楚的是,我只是喜欢沉迷于观影时为我造的这个美丽的梦,并不是醒不过来。

说起来看《白夜行》的时候我其实也一直憋着一股气,它的剧情的发展常常让我感到极端的压抑甚至窒息,越看到最后越接近事情的真相反而越是难以名状的沉重。但这却也不妨碍我欣赏甚至喜欢这部作品,我承认它黑暗,但却也同时引人深思。

谈到《老人与海》,史航老师说他第一次看的时候也觉得这是一个描写硬汉不屈服于命运的励志故事,直到后来他买了海明威的亲笔信,是一封他写给朋友的信。而从这封信里他读出了这个坚强硬汉的脆弱,而他的脆弱实际源于他的孤独。于是再次读起《老人与海》,他忽然觉得,这其实并不是一个硬汉的故事,而是一个普通人渴求朋友的故事。而这一点,是我从不曾体会到的

后来谈到寂寞,史航老师说没有人会不寂寞,因为人本来就是寂寞的。我们都孤独地出生,然后孤独地死去,终其一生都是在为死亡做准备。而寂寞同时又是不可避免的,它与你身边的人多人少无关。史航老师说:即使我身边睡着一个女孩,打着呼噜,我依然会感觉自己是寂寞的。然而寂寞其实并没有那么可怕,那么面目憎人,如史航老师所说,正因为有了寂寞当背景,才衬托出生活的那些鲜艳的色彩;正因为有了寂寞的难熬,才有了遇见那首懂你的歌、找到那本你一直在找的书、遇见那个你一直在等的人时所感受到的喜从天降,也因此生活才有了起伏波澜,才让你觉得之前的所做都是值得。

谈到如何保持读书的饥饿感,史航老师笑称说“都是闲的”,但其实这简简单单的四个字也并不是随口一诹。史航老师坦诚地讲到,自己一屋子的典藏,其实真正读完的可能也不到一半,甚至他自己的书也并没有分门别类地放置,他也不清楚自己到底有多少本书。但是史航老师提到,正因为自己“闲”,才有空买书看书,才因此有了自己的“黄金屋”。而且,读书是有选择的,正所谓“有选择的无知”,就像史航老师自己承认,当他拿到一份报纸时,他对报纸的内容是有取舍的,汽车、房地产、求职、股票、美容等等这些都是他会果断跳过的版面,因为他明白人不可能面面俱到,人的时间精力或者说脑容量都是有限的,所以他允许自己在这些不感兴趣的方面“一无所知”,他允许自己在别人谈论这些话题时插不进脚。但是,也正因为这样,他才有时间去细读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才在这些方面拥有不同于他人的独到见解和别人无法企及的深度。所以关于读书,史航老师的选择是“有所为,有所不为”。

细细端详史航老师,坐在我面前的他一身麻布衣衫,戴着复古的极具文艺气息的圆框眼镜,却同时也戴着一顶造型奇特的恐龙形状的帽子,但奇怪的是外人看起来却丝毫没有觉得这身装扮有任何突兀之处。在我看来就好似他的言辞,多数听起来觉得直接而了当,毫无避讳,毫无遮遮掩掩,让你一时被哽住或者难以认同,但同时却又带着引人深思的闻所未闻的奇特比喻,于是便形成了他明明在说一些你可能不是很接受的话,但你却在他讲的时候为他的观点而频频点头的奇怪场景。

不得不说史航老师是一个睿智的人,而他的睿智,他思考问题的奇特的出发点,使我又一次对读书充满了极度的渴求。不恰当地说,就如同一个胖子看到那些身材纤细的人们的美好姿态而心生羡慕从而下定决心减肥一样,我也在心里暗暗期待着将来饱读诗书的我会不会也拥有着他那般的自信淡定,也拥有着他那般的面对各种问题时从容不迫的娓娓道来。

后来他还谈到关于霍金的一个小故事,说是有一个记者采访霍金,问他最感动的事情是什么,这个伟大的物理学家一时语塞,沉默了好久,最后回答说:“遥远的相似性。”什么叫遥远的相似性?可能就像左括号和右括号,即使相隔遥远,但是却遥相呼应,距离因为相似而不再遥远。因为你内心深深知道,我懂你。

但是他又说,人是等不到人的,这遥远的相似性隔的可能不仅仅是山川湖海,隔的可能是时空,而这时空是人的寿命无法承载的,多数情况下并不是可数的二三十年,而可能是一辈子,甚至几个世纪。但所幸,人们有了艺术,因为唯有艺术,是可以替人等到人的。梵高的画作在他死后才变成价值连城的珍宝,作家的作品在他离世后被评为时代经典,古希腊哲学家的思想在他离世的几百年甚至几千年后才被认为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所以说,人啊,是等不到人的。但如果足够幸运的你等到了那个人,还请千万要好好珍惜。

谈到爱,史航老师说,爱从来都不是平等的,但爱的不平等应该是此起彼伏的。就好像是一个跷跷板那样,今天我是女皇,你是奴隶,但也一定有一天你是国王,而我变成女仆。但最重要的是,不能把改变一个人当成硬性条件去要求,这是不可能谈成的,无论是亲情,友情,还是爱情。好的感情应该是“你不要想改变我,但我会为了你偷偷改变我自己。”

史航老师是编剧,是策划人,是演员,他有着太多重的身份,而当被问起对他来说最重要的是哪个身份时,他的回答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我最重要的身份是我前女友的某一任前男友。”

最后,史航老师给我们背了一段写给前女友的歌词,他笑称说其实就只是想写最后一句,但为了编成一整首歌便只好借押韵编出了前面的那一长串。本来在听前半截的时候我以为这就只是为了凑韵脚然后不断用反复的方法写成的一段诉说情意的常见歌谣罢了,直到听见了最后一句,而就是这最后一句,便一击命中我的心脏。

“唱你若做了佛,也不介意我是魔。”

想把所有所有的美好都给你,地位悬殊怎样,道不相同又能如何?只要你好。

只要你好,怎么样都可以。

谈到做真实的自己,史航老师说,委屈不能求全,妥协也已经太迟了,所以不要放弃做自己。因为当你把面粉袋丢进水里,过一段时间再想捞它时,捞出来已经不是面粉了。

谈到写作,史航老师说,大致分为四个阶段吧,从写日记开始,到写书信,再到写作品,最后才能成为产品。这短短一句话对我来说却颇有启迪,愿与之共勉。

最后写到这里,想起来一句话,“一个人仿佛是一个包得紧紧的蓓蕾。一个人所读的书或所做的事,在大多数情况下,对他毫无作用。然而,有些事情对一个人来说具有一种特殊的意义,这些具有特殊意义的事情使得蓓蕾绽开一片花瓣,花瓣一片片接连开放,最后便开成一朵鲜花。”很幸运的,我感觉到自己抱得紧紧的蓓蕾似乎也开始有所松动了。

这次分享会也让我又一次认识了史航老师,你若问以前的我他是谁,我可能会说他是《铁齿铜牙纪晓岚》、《射雕英雄传》的编剧,他是《奇葩说》里高晓松和蔡康永争相抢夺的神级别奇葩辩手,他是在微博上大战小时代粉丝三百回合的毒舌网红,但现在,我发现这些语句都不足以形容他,他其实就是一个养着14只猫,乐于与一屋子书为伍,有着童心的“小老头”,就是那个喜欢晒猫吸粉晒签名本拉仇恨的鹦鹉史航。

海子说:“我们最终都要远行,最终都要跟稚嫩的自己告别。”虽然这告别并不容易,但只要是在变好的路上慢慢走,速度不快又何妨呢。

也许就如这句话所说:“在芸芸众生里做一个普通人,享受生命一刹间的喜悦,那么我们即便不死,也在天堂里了。”

葭南茶室

小王掌柜联系方式:

a

欢迎下方评论留言~~

霍洁

赞赏

长按







































白癜风中医医院
氮芥酊

转载请注明:http://www.laiyindu.com/byxjz/30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