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玄说:“我们的心要像大圆镜,凡所鉴照,尽皆清明。”而书籍就是吹净我们心上蒙尘的一缕清风。清明已至,休闲之余,别忘备上一盏清茶、一本好书,让我们在书中寻找一处清明之所。
有书研究院的优秀领读达人,为大家精选出最值得阅读的精品书籍,让你的清明假期不再虚度。
《外婆喊我毛毛》梅子涵
我的外婆是在我大学毕业那年的清明节走的。所有人都说老人家操心一辈子,最后走了还要挑个方便的日子,生怕给儿女们添麻烦。“毛毛”在老家方言里是“小孩子”的意思。记忆中的外婆喜欢坐在老屋院子里晒太阳,看见我和妈妈回来了,总会笑眯眯的说:“大毛毛带着小毛毛又回来蹭吃蹭喝了。”
《外婆喊我毛毛》是在外婆去世后,朋友送给我的一本书。书中的“我”有外婆陪伴,好像永远都长不大。我被书中的童趣与温暖治愈心灵。时光或许会带走我们爱的人,但时光永远无法带走我们的爱。珍惜眼前人,时光不为任何人留步。
外婆,我想你再喊我一声“毛毛”。
——有书领读达人李可乐
《我们仨》杨绛
在丈夫钱钟书与女儿钱媛去世的四年后,杨绛写完并出版了回忆录《我们仨》一书。全书分为两部分,作者以独特的行文方式和梦境般的结构布局为世人展现了一家人风雨63年的心路历程。
以前觉得生死是天大的事,读罢掩卷才知生死原也平淡。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我们或许曾痛失所爱,痛失至亲,但请永远相信他们会以另一种方式陪伴着我们。日子一天天过去,一切都将归于平淡。珍惜生命,珍惜眼前人才是目前最要紧的事。
——有书领读达人西蒙
《微尘众》蒋勋
春暖花开,阳光灿烂,我们可以带着好心情沐浴在大自然中,也同样可以在书中找寻“诗和远方”。
《微尘众》多到像尘沙微粒一样的众生,通过小人物的故事,懂得他们的艰难与卑微,懂得生命的不忍。蒋老师擅长从柔软的人性角度分析,即使是最卑微的小角色,也可挖掘出每个角色的悲悯命运,体恤每个人处境的不易。蒋勋老师的文笔兼具感性与理性,就像一个文学领路人,让读不懂名著的人,更深层次的理解《红楼梦》,懂得生命的不易和谦卑。
本书最适合春天来读,从这个万物复苏的季节开始,珍惜每一个美好的当下!
——有书领读达人才赋裴伴
《白夜行》东野圭吾
清明前夕,雾蒙蒙的天空久违地投下一抹羸弱的阳光,突然想起《白夜行》中雪穗的那段悲戚的自白:“我的天空里没有太阳,总是黑夜,但并不暗,因为有东西代替了太阳。虽然没有太阳那么明亮,但对我来说已经足够。凭借着这份光,我便能把黑夜当成白天。”也许,只有在清明节这种氛围中,才能体会到东野圭吾真正想表达的情绪:人间最是凄婉的不是生死咫尺,而是相见陌路。通过这本书,愿你我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抹阳光。
——有书领读达人南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丛书:清明节》丛超
大多数人只听过清明节扫墓祭拜祖先,可却不知道寒食节是中国民间第一大祭日,更是中国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由于两个节日相差一两天,而对清明节和寒食节起源和由来总是混为一谈。
这本书介绍了清明节的由来、起源、发展。寒食节的起源、流行和奇特的习俗。表现出我国文化现象的精髓,展现了节日经过多年的传承和发展变化的文化形式和内容。
清明节不是简单的放假回家,烧烧纸钱,拜拜祖先。我们早已经忘记清明对我们的意义,也不知道我们为什么要在这一天回家祭拜祖先,这些年做这些的意义是什么?
所以我觉得此书能够让我们明白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去做,更加深入的去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
——有书领读达人挽清风
《鲁迅的故家》周作人
温情而平凡,这就是我们的一生。哪怕是名人、圣人,他的生活也不是处在尽是大道理的仙境云端。生活是琐碎拼成的诗,我们都在琐碎中挣扎,在琐碎中咀嚼,也在琐碎中彻悟。
本书是我很喜欢的一部作品,它用克制而客观的手法讲述了鲁迅的人生中或沉重或美好的故事。作者是鲁迅的兄弟周作人,但行文中没有对鲁迅的过度“神化”,而是以温情的笔触,还原了那个时代的韵味。印象深刻的是清明节时,他们祭祀扫墓、吃“紫云英”、游玩……这些平凡的幸福,让我们看到了以刀做笔的鲁迅的另一面。正值清明节,希望这本书,能让你体会到别样的感觉。
——有书领读达人任公子
《亲爱的兔奶奶》迪克·布鲁纳
《亲爱的兔奶奶》是荷兰插画大师迪克·布鲁纳的《米菲绘本系列》第三辑。这本书写的是米菲的奶奶去世了。奶奶被抬进一个棺材里,安详的睡着,米菲总是会去拿多彩的鲜花去看望兔奶奶。她会在墓地轻轻地呼唤奶奶的名字,像是奶奶可以听到那样。
整个故事,简单、干净又纯粹。这个故事少了几分感伤,多的却是几分安详。其实面对我们爱的亲人,我们能做的就是在他们的有生之年尽最大的孝心,别等到失去以后才懂得珍惜。同样,我们也要摆正心态去面对亲人的离去,并且尽可能多的去看望他们,相信他们一定可以体会的到我们的爱意,让他们有了我们的陪伴而不孤单。
——有书领读达人六六儿
《清明》张茂彬
清明节是祭祀先祖的重要节日,就是在这样一个缅怀先贤的时节中,有这么一部文化关怀性质的小说,小说描写了几名大学生在接触社会,融入社会的过程中所发生的事情为主要线索,再现了学生、名人以及权威这几类人物之间的人物关系。字里行间充满了黑色幽默,把学校、社会以及文化群体之间的生活方面、精神面貌进行了深度,多角度,多层面的展现。批判并教育了一定的社会现象,对于当下青年一代有一定的启迪和教育作用。
——有书领读达人薄荷
《埋在雪下的小屋》曹文轩
一个村庄、一只白鹿、一座雪山、一间木屋、一次雪崩、四个孩子,便构成了一个童话般的世界,在娓娓道来的童话叙述之余,作者又巧妙地引导观者进行了一番人性的较量。厚重的白雪下,掩埋着童年的美好回忆、掩埋着两代人的恩怨、掩埋着繁复的人性、掩埋着生的欲望、也掩埋着人间至暖的温情。
用双手除去墓前的杂草,逝去的灵魂会得以安宁;用阅读掸去心灵的尘埃,心灵便得以宁静。值此清明,愿这本书中的白雪能够濯净你生命中的铅华,从此如清风如朗月,如人间的四月。
——有书领读达人小豆包的老师
《马提与祖父》普密尼
面对紧闭双目的祖父,马提没有像亲友一样泪流满面。在虚幻与现实的生死交界处,马提与祖父开展了一段奇异的旅程。其实我一点都不好奇他们爷孙的旅程,如果可以,我希望这段旅程属于我和父亲。
父亲离开已经五年了,原本我以为我对他并无太多想念,可当我看到马提与祖父的旅程时,我的脑中只想到父亲。我希望能跟父亲喝一顿酒,希望能带着父亲去我大学的校园转转,希望能再吃一顿父亲做的饭,而这一切都不可能了。我不是马提,我也没有生活在童话的世界里,只是我相信我们所爱的人并不会真正死去,他们永远活在我们心里。
——有书领读达人肯肯
《活着》余华
清明是我国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在缅怀逝去之人之后,我们也应该带着这种心情重新审视人世间的意义。
《活着》这本书,适合给每一个迷茫的人阅读。它讲述了地主少爷福贵嗜赌成性,终于赌光了家业,一贫如洗,穷困之中的福贵因为母亲生病前去求医,没想到半路上被国民党部队抓了壮丁,后被解放军所俘虏,回到家乡他才知道母亲已经去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带大了一双儿女,但女儿不幸变成了聋哑人,儿子机灵活泼……然而,真正的悲剧从此才开始渐次上演,每读一页,都让我们止不住泪湿双眼,因为生命里难得的温情将被一次次死亡撕扯得粉碎,只剩得老了的福贵伴随着一头老牛在阳光下回忆。
生活的意义,伴随着清明时节的清朗气息,让我们从一本书开始,好好感受活着的意义。
——有书领读达人木子
《清明上河图密码》冶文彪
《清明上河图》描绘人物位,牲畜60多匹,木船20多只……5米多长的画卷,画尽了汴河上下十里繁华,乃至整个北宋近两百年的文明与富饶。那么这副画卷中又藏着怎么样的秘密。
这是一本严谨的悬疑小说,就像清明上河图一般,本书涉及人物极多,描写也十分精细。不仅言事,亦言思想,把当时的社会风情由内到外细细地描摹呈现。看这本书的过程中,就感觉越来越好奇最后的结果,作者会如何对这些千头万绪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融合成一个完整精彩的故事呢?感觉作者自己也走进了这个棋局之中,跟着书中的人物一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很是过瘾。
——有书领读达人兰酱
《舍得,舍不得》蒋勋
又到了拆桐花烂漫,乍疏雨,洗清明的时节,静候远山蔓草,只是一片凄清之感。此时,寻一个无人打扰的时间,拿起这本蒋勋先生的《舍得,舍不得》,以金刚经和佛学的智慧解读生命、自然、文学、艺术,在洪荒自然里旅行,一路读经、抄经。无论是行至京都、清迈、巴黎、花莲,亦或是有幸领会苏东坡的诗句、邹复雷的梅花、杨维祯的书法,都会让我们与一切有情众生,用心感受自然之美,思考生命的无由因果与甚深缘份,体会何为舍得与难舍。
——有书领读达人伊文
《海底两万里》儒勒·凡尔纳
北方的春天来得总是晚了一些。四月的清明节,雨夹着小雪,在每颗思念先人的心上又增添了一丝凉意。这是我第无数次翻开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在略带哀伤的清明时节,第无数次地思念我的父亲。
小学时候写作文,写来写去都是那几个场景。父亲说:“你这想象力也太匮乏了,给你,看看这本书,好好开拓一下你的想象力。”一本精装版的《海底两万里》送到了我手中,那时恰好也是清明前后。那时我被书中描绘的海底世界深深吸引,脑补出了无数多的深海奇景,这些景色陪伴我走过一个又一个四月,毫不褪色。
父亲已经去世了很多年,但这丝毫不会影响我对他的想念之情。文字的力量总是如我所愿地把我带回到有父亲陪伴的日子。
《海底两万里》推荐给每一个亲爱的读者。愿各位在清明时节,能陪伴在爱的人身边。
——有书领读达人桃溪川
《中国传统节日》王文章
漫溯历史的长河,我们站在河岸,向后看,一望无际;向前望,是波浪滔滔的文化之水奔涌而来。《中国传统文化》就是这样一部凝聚着我们传统文化的一部书。当时接触到这本书的时候,我本以为它会枯燥无味,可是当翻开时,我感觉到的是一股中华文化气息扑面而来。就清明这一节日来说,它里面写了其节日渊源,风俗,所蕴含的情感,当它们一下子摆在我面前时,我似乎对传统节日有了更多的情愫,或许是因为血脉相连,即使时代变迁,也不能冲淡我们对于情感,对于中华的情深。
——有书领读达人梧桐树
清明已至,你的书单准备好了吗?
图片来源于网络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有深度的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laiyindu.com/byxjz/25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