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联节气出品
一月,已经接近尾声了,回看自己年尾设定的开年目标,在读书和电影上完成了60%吧。
原打算在“网易蜗牛阅读”上看完《邓小平时代》和《故事》,因为每天限时的缘故,看的时候总是会不自觉去看时间,实在是不舒适,也就放弃了。《鲁迅杂文集》和《汪曾祺精短篇小说选》因为每本书里有超过50篇的小短文,我看这类书总是很慢很慢,所以会没有耐心。不过,相对应的看了《十一种孤独》、《白夜行》、《养成习惯,就是教育》、《低俗小说》和《文章讲话》。总的来说,还可以吧。??
本想着每天一部电影,最后看看电视剧和综艺节目,没达成目标。不过一个月下来,还是有很大的收获了。
前两天自己心里还在沮丧,这个月貌似没做什么事,怎么一个月又没了,直到今天早上做总结的时候才发现,时间还是被记录了的。在这一本本书里,在这一部部电影里,还在一篇篇笔记里。
每天用一分钟记录当天的事情,我就可以在笔记里找回我的时间。我想这是一个不错的开始,接下来的一个月,我会继续这么记录。
一月·生活(可上下滚动)
关于阅读一直以来总觉得自己读书少,所以看到好书推荐和书单整理都不自觉地收藏,自己的百度网盘里的电子书少说也有几百本了吧。我一直在想等我有时间了,我就把有关读书的书都看了,或者是品读所有收藏的小说,又或者是那大块头一样的心理书,我一直假象着我得制定一个完美的读书计划,然后以高自律严苛自己每天完成,这样我就可以有很大的提升和收获。
然而这样的时候总是没有来,这个月的读书经历让我终于明白了,这样的时候永远不会来。生活不是为了我的读书而静止的,我读书也不是为了在看到漫天飞雪的时候,咏一句“未若柳絮因风起”。就像是叶圣陶先生在《养成习惯,就是教育》中说到的:
以生活为本位,随时学习,随时受用。
知识不是点缀品,追求知识是为充实生活,只是必须化为身体上的血肉,生活上的习惯,不仅挂在口头笔头装点门面。多受一天教育将与前一天不一样,在做事,为人,想心思,辨事理种种方面多少必有进步,如是一天天继续不断,一直往更真更美更善的路上前进。
我之前总以完成了一本又一本书来安慰自己已经学习到很多知识,而每次在写书本的总结时总是很为难。因为自己只能记住书的大概,回看自己的笔记时能够看到很多“金句”和“人生哲理”。但是当我自问在什么方面有所改进时,却是大脑一片空白。如此一来,我就对看书这件事越来越怀疑。每天看一小时,写笔记一小时,最后一周,一个月,一年过去了,咋问题还是没有解决呢?
可是每个人都说读书好,我也记得自己有过读书的甜头,所以就还是每天读书,每天写笔记。我不想像以前那样因为怀疑而放弃了。《刻意练习》里说过,Focus,FdbackandFix。
所以我调整了,每读完一本书,我就总是问自己:
“这本书怎样?为什么自己这么认为?这本书里的这么多干货,你最想记住什么?为什么这一点对你重要?是不是自己有什么问题可以通过这个解决?”
何帆老师在“何帆读书俱乐部”(得到APP的专栏)提到了读书不是我注六经,应该是六经注我,说白了就是把书读成自己的。也就是这样一个想法,我记住了:
《蒋勋说唐诗》里李商隐的热情:我觉得蜡炬成灰与春蚕到死都在讲热情,而不是悲哀。这两句诗写的是热情——活着有没有热情,有没有自己执着的事情?···因为他的时代充满了哀伤、没落、颓废,他希望在哀伤、没落、颓废中找到一点生命存在的理由,所以“人间向晚晴”这个句子才会有特别的意义。
《十一种孤独》里鲍勃·普林提斯的希望:老天爷知道,这儿总有个什么地方会有窗户的,一扇我们大家的窗户。
《活着》里的力量:作为一个词语“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本想继续写下自己在其他书里的收获,脑海里不自觉地stop。够了,一个月里从书中学到四点,然后实践,够了。别贪心,把他们消化了用在生活里吧。
对了还有一本英文书ThSubtlofNotGivingaF*ck.
娱乐化时代我一直特喜欢看电视剧,而且认为电视剧才能把一个故事讲完整,故事里的每个人都几乎是完整的。本来读大学的时候应该有很多时间可以尽情看电视剧的,倒又不舍得花很多的时间看电视了,看电影的习惯也就慢慢培养了。
很长一段时间为了学习英语,只看美国和英国的电影,结果自然是对学习的帮助并不大。这个月月初,本着再试一次看电影学英语的想法,我开始了每天一部电影,哪怕这部片子不怎么吸引人,我也看完了再说。这里又得说我自己的另一个坏毛病——不厌其烦的下载电影。我大学里下载的电影到现在还没有看完,我往往花了三个小时下载好几部电影,到要看的时候因为纠结哪部片子值得先看,把时间花在了选择上。所以在月初我就和自己说:
“我现在选择的电影都是豆瓣高分电影,不用纠结,就一部部看吧。”
在我还不能分辨好坏和个人喜好时,先开始吧。好坏也是要时间和经验的累积的。
这个月看电影最大的收获有两点:
美剧和英剧给我最多的不是语言上的进步,而是文化上的理解。每次在看外文书籍的开头时总是很难进入文字描述的状态,在看到Thisisus的第一集时,我突然理解了,这就是他们讲述故事开始的一种方式,习惯就好,不用过于纠结。如果真想弄清楚,那就找本专门的书来看看吧。
影像所传达的色彩和布景,如穿衣打扮和建筑物将文字里的描述立体化。看看电影再看看书,相互着促进理解。重要的是自己有没有带着疑问到文字和图像里去找。
《你好,旧时光》,《海棠依旧》,《风筝》,《声临其境》,《最强大脑》,《芳华》,《河神》,《生门》等等国内的电视剧和综艺节目我也非常喜欢。通过他们了解中国的历史和当代的发展,也是获益匪浅。
杏月(贰月)的期待HowToRadABook《谈美》—朱光潜
《斐多》—杨绛译注
《孤独六讲》—蒋勋
《张爱玲散文》—张爱玲
《中国大历史》—黄仁宗
《汪曾祺精短篇小说选》—汪曾祺
......
READMORE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laiyindu.com/byxjz/23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