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从爱之深到责之切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这是两千多年前触龙劝说赵太后的话。而在两千年后,这句话已然成为了许多中国父母的共同写照,并以此作为强迫孩子做一些事情时,理所应当的理由了。无论是剧中的田雨岚以“为孩子未来着想”的初衷,停掉颜子悠的足球课,让孩子的所有课余时间被学习和竞赛填满;或是生活中与父母意见相左时,常常听见父母所说的那句“我都是为你好”。而剧中不管是“鸡妈”田雨岚,还是理性派妈妈田俪,亦或是米桃妈妈,都曾因为孩子的学习对孩子大吼过。当然剧中的父母的极端表现比起现实生活还要温和的多。不能说父母这样的爱和初心是错的,只是当这份爱走向极端的时候,似乎很多事情的天平就必然失衡,事情也就会到达一个无法挽回的境地。而这样的事情无论是在影视剧,还是现实生活中都并非个例。台湾科幻剧《猫的孩子》讲述了这样的一个故事:高中生阿衍每次考差了都会被母亲指责,在巨大的家庭矛盾和压力之下,阿衍跟着另一个自己,找到了拿满级分的方法——在平行世界里杀死一只猫,他就可以考一次满分。而在现实生活中呢?北大吴谢宇弑母的故事让人唏嘘不已。庭审时,吴谢宇谈到弑母动机,竟然说“杀了她是一种伟大的成全”。有谁能想到这样一个”完美“的孩子最后竟会冷血杀掉自己的母亲,且如此从容镇定的处理、逃走。3.育人先育心
《白夜行》中说到:世界上有两样东西不可直视,一是太阳,一是人心。对于吴谢宇的案件,李玫瑾教授分析说:“他的聪明让他绰绰有余地应付现实,应付各种人,但他的内心是空的,空到没有灵魂。”这也让父母不得不意识到,养育孩子,最重要的是育心。在学生时代只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在大学毕业之后,又以世俗所普遍认定的“金钱、权力、地位”这些东西来作为衡量他们的尺度。考上最好的学校,拿到最高的名次,成为社会的顶尖人才必然是好事。但如果一味只追求这些,而放弃转载请注明:http://www.laiyindu.com/byxjj/93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