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为读者倾力打造
——《原创》专栏
二十六女其四——林洙:最真实的人性
白夜行
我其实是不大愿意写林洙的。因为不喜欢,甚至于是有一点讨厌这个人。不得已写她,则是因为她和林徽因、梁思成绕不开的关系。
首先,林洙与第一任丈夫的经历奠定了她不怎么光彩的人生基础。
林洙同林徽因一样,出生于福建福州。林洙的父亲也是学建筑的,他对一表人才,天资出众的程应铨赞赏有加,竭力撮合二人。年,程应铨经沈从文介绍(也有说法是经程的同班同学吴良镛介绍)去清华大学建筑系任教,当时完成高中学业的林洙随男友前往北京。
程应铨后来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林洙的第一任丈夫,他是一个怎样的男人呢?在师友眼里,他极Gentleman(绅士),个性十足,一身才气,一身傲骨。对志同道合者,披肝沥胆;对不入眼者,不置一语。梁思成、林徵因都很赏识程应铨。程在城市规划与建建筑思想上很有艺术眼光。许多年里,程是他们的得力助手。程应铨教书也很受学生欢迎。由于他业务好,还翻译过一些高水平的建筑学著作,填补了国内建筑艺术方面的某些空白,许多杂志纷纷转载。他才华横溢,抱负多多,满怀激情地想在城市规划上有所建树。
可惜,他失之于太单纯。年鸣放,他没有必要地卷入当时建筑界在城市规划上的争论。在系里的一次小组会上,他激昂慷慨为华揽洪、陈占祥被调出北京建筑设计院而抱不平,因而获罪划右。在程应铨被划为右派而受尽打压污蔑之时,林洙选择了一条自保的路,她第一时间选择和程应铨撇清关系,与程应铨离婚并带走了两个孩子。真是应了那句”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的老话。她事后是这么解释的:”我不得不考虑这个家庭将给孩子带来的影响。孩子长大以后会不会来问我:‘妈妈,你当初为什么没有和右派划清界线?’我将何言以答?最后我决定离开他……“可事实却是,林洙不仅不让孩子见自己的生父(见一次打一次),反而把两个孩子都送到了农村,自己一个人留守在北京“艰苦的阵地上”,这一搁就是十年。这两个孩子错失教育长大之后都平庸无为。
众所周知,林洙后来博得梁老先生的垂爱,转身做了大她27岁的梁思成的第二任夫人。而她当初和程应铨的婚礼请的证婚人就是梁思成。不但如此,林洙当时初到北京,想要学习英文,于是跑去请教林徽因。林徽因彼时正在病中,肺结核晚期了,但仍是抽空在每周二周五的下午细心教导她。她在清华的工作也是梁林两位老先生从中帮忙落实,她和程应铨在清华相处时着着实实得到了他们许多照顾。后来林徽因病入膏肓行将就木直至最终逝世,林洙也没有去看过她一次。这可不是我瞎掰,这是林洙后来在接受采访时自己说的,只不过人家说得委婉一些:“林先生去世时,梁公也医院住院,后来听说他出院了,住在谐趣园养病。于是我带着‘请罪’的心情去谐趣园探望他。一路上我盘算着怎样问候他,并解释一下没能去探视林徽因的原因。自然什么原因也不能自圆其说,反正不管怎么说,我无论如何也得去看望他了。没想到一见了他,我竟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眼泪不住地往外滚,一下便伏在他肩上哭了起来,反过来倒是梁先生来安慰我,他轻轻地抚着我说:……“值得注意的是,当时的梁思成刚刚丧偶,而林洙却并未离婚,甚至年她和程应铨的第二个孩子才出生。
林徽因逝世七年之后,梁思成终于用老来再度话春风的精气神写了一封类似于求婚的情书给林洙,林洙深为感动,当场就哭着扑在了梁思成的怀里......而在这之前,林洙以照顾梁思成的名义,已经在他身边帮忙了七年。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林徽因刚去世,林洙就来安慰老先生了,而且一安慰就是七年,这七年里,她迅速地生下了与程应铨的第二个孩子,然后离婚闪人。明眼人这个时候应该瞧出些什么了吧?多长的一场战役啊。但是稳赢不输。
再说回程应铨,林洙在他最危难的时候带着孩子离他而去就算了,竟然摇身一变成为了自己的师母,两个人天天抬头不见低头见,各种环境带来的压力终于让这个为人忠义学识渊博真性情的男人走上了不归路。年12月13日,程应铨换上访问莫斯科时所穿的崭新西装,跳入他无数次如鱼般游弋的游泳池,将自己和水一道冰封……
年,林洙与梁思成完婚,尽管这段婚姻遭遇了比徐志摩和陆小曼当初还要激烈的阻扰和抨击,但是梁思成最后仍然铁了心地娶了林洙。据林洙自己后来的爆料说,他们生活得一直很幸福。
(我一直觉得相由心生,年龄越大越明显。这张合影里的林洙34岁,已经有一股市井之气。)
后母可不是好当的,林洙住在梁思成家里后,取下了大堂林徽因的一幅画像,开始慢慢清理之前女主人的痕迹,这事儿被梁再冰知道了,梁再冰气冲冲跑回家里,扇了林洙一巴掌走了。林洙就是有怨气也得忍着。而且因为嫁给了梁思成,她和之前的两个孩子的关系也疏远了很多,并没有尽到母亲的全部责任。林洙再嫁之后的生活完全是围着梁思成转的,她在梁思成这里收获地位,收获尊敬,收获金钱和名誉,当然也要付出全部的心血为这个家。文革期间,梁思成被人污蔑,没有了工资,工作也受到限制,他们的生活陷入困境,林洙用自己一个月62元的工资养活一家老小直到生活逐渐好转起来。梁思成晚年病重,需要人尽心操持服侍,她一心一意守在他身边,陪伴照顾直到梁思成最后合眼。医院的病床上对老友陈占祥说:”这几年,多亏了林洙啊!“林洙到底做得好不好,只有当事人才有资格评价。在这一点上,林洙还是值得肯定的。
梁思成逝世后,没了他的保护,她在清华园里甚至连走路都抬不起头,知道他们之间事情的人对她都是冷眼相待,她很难得到人们的尊敬。之后的她开始耐心整理梁思成的著作,替他完成一些琐碎繁杂的身后事。年,林徽因百年诞辰之际,她出了一本书,叫做《梁思成,林徽因和我》,她一下子出现在公众视野里,惹来风雨一场。
对于这本书我不做多说,有兴趣的人可以自己百度内容看。我自己的建议是,如果你只是想要满足猎奇心的话读读无妨,但如果你想要以此为史实做些什么论断,那还是趁早收起这份心思吧。
在《灵魂有香气的女子》一书对她的介绍里,有一段话,我觉得说得尤其好:“人到中年之后,生活早已成了一滩泥泞,哪里分得清千头万绪里的曲直?中年人都有一些自私的事,不过是有人愿意反省,有人不愿意而已。夫妻间的是非别人岂能判清?犹如站在地上的人仰望飞在高空的风筝,远看俏丽醒目,离近才发现,鲜亮的风筝背后居然拖着两条黑色的尾巴,不过,却也正是这不光线的尾巴保持平衡,风筝才飞得稳当。或许,有尾巴的风筝才是完整的风筝,犹如有弱点的人才是常态的人。”
说到底,林洙不过是一个再平凡不过的普普通通的女人,她只是活得很清醒很现实,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也知道怎么去做才能得到。对程应铨来说,她是挥之不去的梦魇;对梁思成而言,她又是一朵温柔体贴的解语花。她本着人性的驱使,选择了自己的人生。
他人的故事,我们看一看也就过去了。毕竟别人的幸福、欢乐、曲折、心酸……又岂是我们这些局外人能真正明白的?收起无谓的评判,有时候,宽容和慈悲才更有力量。
落红流水应常在,清风满月合新颜。当时多少悲欢事?只留今人共笑谈。
(《文艺》原创发表作品,未经同意请勿转载)
《原创》专栏欢迎读者们投稿,有关投稿细则如下:
投稿邮箱:aiwenyi01
.海口治疗白癜风的医院身上有白癜风怎么办转载请注明:http://www.laiyindu.com/byxjj/7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