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白夜行 >> 白夜行结局 >> 正文 >> 正文

张爱玲花开一次,竟自萎谢

来源:白夜行 时间:2017/10/27

导读——

我对张爱玲,始终怀有一种近乎崇拜的喜欢。决定写这篇文章之前,我犹豫了很久,直到真正开始落笔,又屡屡搁浅停滞。是的,我怕自己写不出她真正的味道来。张爱玲的美,带着拒人千里之外的严寒,却依然让人神往。

上学期开始写《灵魂有香气的女子》的系列书评,说是书评,倒不如说是借这个契机,给自己的民国梦做一个小小的总结。

从张幼仪开始写,一篇一篇写下来,本来井然有序的进行着,到了第八篇张爱玲这里,我竟一度写不下去,开了许多篇,写着写着就弃文了。我于是知道,现在的自己是无论如何写不好张爱玲的。

但是不能放弃。

篇名用了张爱玲的一句话:“你到底是不肯。我想过,我倘使不得不离开你,亦不致寻短见,亦不能够再爱别人,我将只是萎谢了。”

这句话,是她说给深深爱过却屡次辜负她的男人听的,这个男人就是胡兰成。

张爱玲和胡兰成的事情,我不欲多讲,无非是痴情大才女爱上风流凤凰男,无奈浪子难回头欢爱成虚空,佳人于异地孤独终老的故事。

我初初知道张爱玲,年岁还小,那时候家里藏书不多,每次去钟祥,都必去新华书店买书回来读。读到一篇文章,里面谈到了张爱玲一句名言:“出名要趁早。”当时心里想着,这人何以如此轻狂?后来长大,开始真正接触到张爱玲,发现这个从十岁起便穿高跟鞋,梳爱司头的姑娘果然少年成名,文学上的才华早早地便展露出来。

张爱玲年9月30日出生于上海麦根路。年,母亲去往法国,张爱玲首次发表短篇小说《不幸的她》于圣玛利亚校刊。年,张爱玲在圣玛利亚发表第一篇散文《迟暮》,并开始与父亲学写旧诗。年父亲再婚,张爱玲写《理想中的理想村》、《摩登红楼梦》、《后母的心》等文章,但是皆未发表。年,母亲携美国男友返回上海,张爱玲在《凤藻》上发表散文《秋雨》。年,张爱玲在圣玛利亚校刊《国光》半月刊发表小说《牛》、《霸王别姬》及评张若谨小说《若馨评》,在《凤藻》发表《论卡通画之前途》。

她12岁即发表文章,从此笔耕不缀。而张爱玲真正步入文坛,是在年夏。这一年,张爱玲与炎樱返回上海,与姑姑居住在爱丁顿公寓6楼65室,开始了写作生涯,在《泰晤士报》上写影评和剧评,在英文《二十世纪》月刊发表《中国人的生活与服装》、《中国人的宗教》、《洋人看戏及其他》等散文和其他五六篇影评。年,张爱玲认识了当时月刊《紫罗兰》的主编,作家周瘦鹃。五月,张爱玲在该刊物上发表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这是张爱玲在上海崭露头角的开始。六月,张爱玲发表续作《沉香屑·第二炉香》。七月,张爱玲认识了评论家柯灵。此后张爱玲在《杂志》、《万象》、《古今》等刊物发表《茉莉香片》、《到底是上海人》、《心经》、《倾城之恋》等一系列小说,散文。年9月,张爱玲的小说集《传奇》由《杂志》出版,四天后即再版。张爱玲也因此在上海文坛大放异彩。

我读张爱玲,从《小团圆》开始,那句“宁愿天天下雨,以为他是因为下雨不来。”着实一瞬间抓住我的心。张爱玲写情感,往往鞭辟入里,深中肯綮。很难想象这样一个芳华正茂的“青涩大学生”(来自胡兰成第一次见张爱玲时的印象:“他一是觉得张爱玲个子之高,二是觉得她坐在那里,幼稚可怜相,不象个作家,倒象个未成熟的女学生。”)一样的姑娘,如何对人对事如此透彻明晰。但结合她成长起来的环境和经历,也不难理解张爱玲为何早熟。

童年的经历会很大程度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对张爱玲是这样,对张志沂也是这样。

张志沂的母亲是李鸿章的女儿李鞠耦,当年李鸿章择婿不按常理,选了张佩纶做女婿,这事说来也颇有渊源。

(李鞠耦)

传说是这样:“当年张佩纶因不受清廷重用,无事可做,入李鸿章幕司文案,传说某日,李中堂偶感风寒,唤张佩纶入内室讲话,张在案头,见有诗稿,系咏马江战事,诗为:“鸡笼南望泪潸潸,闻道元戎匹马还;一战岂宜轻大计,四边从此失天关。焚车我自宽房管,乘璋谁教使狄山;宵旰甘泉犹望捷,群公何以慰龙颜。”“痛哭陈词动圣明,长儒长揖傲公卿;论才宰相笼中物,杀敌书生纸上兵。宣室不妨虚贾席,玉阶何事终请终缨;豸冠寂寞丹衢静,功罪千秋付史评。”情感诚挚,对张佩纶的遭遇十分同情。张佩纶读后非常感动,问后方知是李鸿章幼女祖玄小姐所作。这个祖玄小姐是继室赵夫人所生,年方二十,善于作诗。李鸿章于是请张佩纶帮忙择婿,张问要求才学地位如何,李随口答,像你这样便好,张佩纶便趁势跪下求婚,李鸿章冷不妨这一着,只好答应了。这事传到赵夫人耳朵里,赵夫人竭力反对,大骂李鸿章老糊涂,说:“自己如花似玉的女儿,高不成低不就,千拣百拣,这会倒选了一个四十岁的老囚徒,这事休想。”老俩口争论不休,祖玄小姐怕事情闹大,便出来劝母亲,表示择婿才学第一,官职次要,表示同意这门亲事,赵夫人见此只得罢了。李中堂为佩纶捐了一个三品道职,两人婚后,情投意合,十分恩爱。”

但是这桩被世人传颂标榜的婚姻在李鞠耦和张佩纶唯一的儿子张志沂自己来看,却是另一番景象。

张志沂说,《孽海花》里李鞠耦在签押房与张佩纶一见钟情,情投意合且得到李鸿章赞同的这个情节是假的,那首诗也是假的,所有唱和的诗都是张佩纶自己做的。他干净利落地剔除了所有传奇元素,将故事还原为“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平淡婚姻。

后来,清廷日益衰败,豪门望族盛景难再,这时的李鞠耦在张佩纶身上已然看不到任何振兴门楣的希望,于是,她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于自己的一双儿女——张爱玲的父亲张志沂和姑姑张茂源身上。

李鞠耦对待自己的儿子张志沂,颇为严厉。张志沂尚年幼时,李鞠耦就要他熟背四书五经,她的父亲和丈夫都是少年进士,李鞠耦立意在儿子身上复制他们的成功,“三爷背不出书,打呃!罚跪。”这是老女仆的回忆。多年后,张志沂还能将古文甚至奏折倒背如流。可是,辛劳赴流水,年,张志沂十岁左右清政府废除了科举,他搭进了整个童年并为此消耗掉所有快乐时光的东西,全都变的分文不值。

后来张爱玲看自己的父亲背书,张口就来滚瓜烂熟,心里也是惋惜的,为了无用的东西,失去应有的快乐,到底不值当。

童年的不快乐和家族沉重的使命感,使得张志沂长成了一个压抑放浪、憧憬自由又痛恨新时代生活的不得章法的遗老。他爱着黄素琼(张爱玲的生母)的热烈、自由和鲜活,又无法从清朝的旧时代里跳脱出来,终于变成一个一身恶习、偏执、暴躁、啃着老本的旧社会男人。而他和黄素琼注定失败的婚姻,也造就了张爱玲不幸的童年。

父亲对于张爱玲的意义,难以言喻。他是她的第一个知己、老师、伯乐,是启蒙她写作的人生导师,可是同时,他也是她的噩梦,她的愤怒悲伤的来源,是她难以愈合的一块心病。父母在她九岁的时候离婚,我在前文写过,黄素琼是热情洋溢,追求自由的新女性,陈腐荒唐的张志沂根本留不住这样生机勃勃的女人,离婚之后,黄素琼出国定居、游历,活得鲜活张扬而自由,张志沂仍然沉浸在自己清朝遗老的世界里无法自拔,这个家,在年幼的张爱玲看来,已然如同生锈的铜铁,腐烂的食物、发臭的死水,她要从中抽离出去,去呼吸新鲜的空气,去接触广阔的世界。这个小小的女孩,遗传了母亲性格里独立自由果敢的一面,她对未来毫不畏惧,她向往母亲和姑姑的生活,所以她不惜一切地逃出去。

她和父亲的全然决裂,是在17岁。和黄素琼离婚后,张志沂仍按照老样子生活度日,再娶娶了门当户对的原北洋总理孙宝琦的女儿孙用蕃。后妈与继女之间似乎总有天生的恩怨,张爱玲经常偷偷跑去母亲黄逸梵那里。终有一日,孙用蕃忍无可忍地发飙了,她一个耳光打过去,张爱玲本能地要还手,被拉住,孙用蕃已经一路锐叫着奔上楼去:“她打我!她打我!”张志沂趿着拖鞋冲下楼来,一边狠狠地揪住张爱玲一边愤怒地吼道:“你还打人!你打人我就打你!今天非打死你不可!”张志沂的暴怒,来自于对张爱玲母亲黄逸梵复杂的情感。他一面爱着黄逸梵的热辣美艳,怀念他们曾经拥有过的甜蜜时光,一面又对黄逸梵充满愤怒和仇视,他恨她的抛弃和离去。而对于张爱玲,他显然害怕她继承黄逸梵的张扬自由,害怕她成为又一个抛弃他的人。

这场长达半年的幽禁,使得张爱玲差点因痢疾而丧命,逃走之后的张爱玲彻底与父亲决裂。此后出现在她小说里的父亲的形象,都是恶霸一样,张牙舞爪,全然不顾女儿的感受,让人发恨。

血浓于水,两个不知道如何表达感情握手言和的人,夜深人静之时,心里难道就没有一丝丝对亲情的希冀和梦想?但是,犹豫着犹豫着,这一辈子,也就这么过去了。多年以后,生活在美国的张爱玲著文回忆说,有一次父亲带她去买点心,她要小蛋糕,他却买了香肠卷。在多伦多,她看见类似的香肠卷,一时怀旧买了四只,却不是那个味了。

许多事情,不及时把握,等到回头再寻的时候,早已物是人非。

也许正是因为童年与父亲这样的经历,让张爱玲心生这样的信念:及时生活,想做什么马上去做,想要什么立马着手。这种对生活的信念,应验在胡兰成的身上,就是她丝毫不介意他的卖国贼嘴脸和卑劣人性,只因为他是除父亲之外第二个如此懂她的男人,所以她爱的孤注一掷,不计后果。

张爱玲的爱,持久、稳定、专注而无怨无悔。在那封著名的分手信里,她这样说道:“我已经不喜欢你了,你是早已经不喜欢我的了。这次的决心,是我经过一年半长时间考虑的。彼惟时以小吉故,不欲增加你的困难。你不要来寻我,即或写信来,我亦是不看的了。”依然透着名门才女的涵养和人品。她选择在他已经脱离困难之后才选择分手,哪怕是他伤她一次又一次,她也时时处处为他着想。爱一个人,要怎么才能做到这样的深情而克制、热烈而冷静呢?在文字的世界里,她像俯视人间的上帝,每一样事物都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而在自己的身上,这位轰动民国的才女,依然只是一个陷入爱情痛苦挣扎的女人。

“有一次,胡兰成有机会途径上海,在危险之中,他在张爱玲处住了一夜。他不但不忏悔自己的滥情,反倒指责张爱玲对一些生活细节处理不当。当夜,两人分室而居。第二天清晨,胡兰成去张爱玲的床前道别,俯身吻她,她伸出双手紧抱着他,泪水涟涟,哽咽中只叫了一句兰成,就再也说不出话来。这就是两人最后一次见面。“

从此,他还是那个花天酒地情人不断的浪子,她转身去了美国,嫁给了老作家赖雅。天各一方。

我爱张爱玲,由衷地爱她笔下的每一篇文章,讲述的每一个故事。《倾城之恋》里因战乱终成连理的范柳原和白流苏,《多少恨》里阴差阳错让人遗憾的夏宗豫和虞家茵,《红玫瑰与白玫瑰》里对感情懦弱无能的振保和为感情热烈奔放的娇蕊,《色戒》里爱上特务头子易先生乃至甘愿丧命的王佳芝……这许许多多的形象,一点一滴的描摹,每一笔都像是带着我去亲身经历体会,她就是有这样的才情,有这种动人的魅力。

寒假在家里翻阅她的全集,以前读过的故事重新开始读,竟然屡屡读不下去。当时读《半生缘》的恍惚和难过已然留存在记忆里,我一读到故事的开头,它们就全部苏醒了。断断续续读到一半,心里竟然如同哽了一块坚硬的石头,知道后面的发展会是如何,心一狠,合上书,再不去看它。

其实何止是书中人物自己呢?在这个世上生存着的每一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推手。你无法告知未来的自己,选择这个职业不要选择那个职业,去这里不要去那里,爱这个人不要爱那个人。

无非是,选择之前多斟酌,做了之后不后悔。

世界广袤奇诡,宇宙浩渺无垠,人生在世不过蝼蚁一瞬,这一生,做错了也不要紧,生活是自己的,快乐还是不快乐,幸福还是不幸福,都是自己的,无关他人。

所以我想,即便早慧如张爱玲,即便她洞悉所有人情冷暖世态炎凉,这样不顾一切的爱上一个人,她心底,依然不后悔。

目前《民国系列》已推送出的文章有:

1.张幼仪:婚姻之外收获无限种可能

2.陆小曼:“自云端上,入烟尘里”

3.林徽因:情商高到没朋友

4.林洙:真实的人性

5.唐瑛:何以炼成资深美人

6.江冬秀:胡适的“三从四德”

7.黄逸梵:第一代出走的娜拉

8.张爱玲:花开一次,竟自萎谢

查看往期精彩内容,请直接回复人物名称,如:张幼仪

白夜行

如同“文学是一个字一个字地救出自己”,电影如是,音乐如是,绘画亦如是。

这里不媚俗,不鸡汤,不张扬,聊聊艺术、佳人和美酒,将青春共赴好时光。

期待你的加入。

坚持原创

若您喜欢这篇文章,可在左下角点赞示意。感谢支持原创,欢迎分享到朋友圈。转载需得到授权。

与书为伴天地之大白夜行豆瓣:白夜行0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民国往事

赞赏

长按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医保医院
白癜风治疗的有效方法

转载请注明:http://www.laiyindu.com/byxjj/6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