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万字,终于读完了。
读这本书的过程是艰难的。20年前当铺命案是一切故事的开始,从那里起,相信大多数读者跟我一样,都是带着急切想知道事情原委的心情在飞快地从文字中汲取信息。一直到四五百页的地方,结局才隐隐约约地浮出了水面。每隔几个部分就会出场新人物,故事的重点无疑是雪穗与亮司互相依赖的关系,那感情可能不同于友情和爱情,畸形地,彼此互为对方生命的理由。如果没有对方的存在,任何一方的生命都会显得荒唐而唐突。从20年前的当铺凶杀案开始,雪穗和亮司的生命就被一股邪恶的诅咒捆绑在了一起,使本应纯洁美好的东西畸形化,虽然同样伟大、动人,但却令人望而生畏。
这份感情的雕琢应该说煞费苦心,读完后回想起来,字里行间,边边角角,仅仅读者意识到的暗示就数不胜数。但我想说的是这种揭露显得有些牵强。牵强这个词可能有些过,或者说苦口婆心。
我一直觉得,艺术是极致的,只有当作者想表达的东西被极致地突出、表现的作品才能成为艺术品。但极致不是极端,或者说表现极致不一定要用极端的方式。本书中对人性的揭露建立在童恋癖和各种扭曲的现象上,不免让人觉得太极端了。的确在某种程度上很好地达到了极致表现的目的,但就好像两个围棋高手对弈的时候一方用非常手段得胜,不免有胜之不武之嫌。又好像是在接数学问题的时候必须要讨论的特殊情况,有时候可以窥探结果,却难以让人心服口服。
仔细想想,这和更高一个层次的文学作品可能就差在它太极端了,极端到让人仅仅把它当做侦探小说来看。生活才是艺术的本源,那里平淡又不乏极致。
上帝想要证明这世界是他创造的。他却没有毁灭世界来展示他的力量,而是让万物静静生长,来感恩创造生命的极致。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laiyindu.com/byxjj/5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