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读完东野圭吾的书都要消化好一阵子,这次《白夜行》带给我的冲击无疑是更大的。
我本想消化一阵《白夜行》再去读其它的社会派推理小说,但转念又想把这种感知到的人性的薄情感冲发到最大,所以又接连读了陈浩基的《网内人》,以及东野圭吾的又一本,《恶意》。
不同于本格推理和变格推理专注于案件本身和凶手是谁的刺激感,这类社会派推理小说更注重于案件背后的东西,人性。而它所带给人的寒意相比于变格推理中刻意营造恐怖情节所带来的要更甚,也更让人脊背发凉。
就像《网内人》封面所著,“杀死人的从来不是凶器,而是,恶意。”
在刚看完的三篇推理小说中,作者都在揭示人性的阴暗面,但陈浩基在《网内人》的最后还是刻意营造了美好,而《恶意》所刻画的人性对刚看完的我来说还有些莫名,我想再重新审视这篇小说。但《白夜行》所给我的却是彻头彻尾的寒意。
我在读完整本书后,一直疑问东野圭吾在关于人性的恶上,是想表达恶就是恶,还是也在纠结究竟什么是恶。
在豆瓣上,我看到有人评论说,“为什么有人一定要在罪恶里看出花来?不管怎样,恶就是恶的,恶人是这个社会上存在,却不能被欣赏的存在。潮湿黑夜里头的花,注定只能生在黑夜中。”
从客观和理性的角度看,她讲的没什么不对或者说是完全正确的。这个世界,犯罪就是犯罪,没有任何缘由可以为其开释。
但对于《白夜行》,我就偏偏做不到理性。我曾说,这世间最可怕的就是共情,共情会让人失去通常意义上的理性思考。但很遗憾,我无法阻止我共情,而且我共情在了“正义”的对立面。
的确,案件中涉及到了太多无辜的人,她们所受到的伤害仅仅来源于施害者雪穗的自私和嫉妒,最最无辜的应该就是雪穗的好友江利子,是的,她一丁点儿错都没有,为什么要受到这样无辜又痛彻心底的伤害?但转到当初的雪穗,她有错吗?她为什么又要受那种十万倍的伤害?难道她就该生下来被母亲出卖,被恋童癖蹂躏?再说亮司,他为什么只能逼自己行走在白夜?他难道没有活在阳光下的权力?
是的,他们在以恶制恶,甚至在单纯的行恶,但又是什么造成了这一切?
亮司和雪穗是单纯的恶吗?
亮司对雪穗的行为又是善是恶?
潮湿黑夜里的花注定只能生长在黑夜,但是是什么让这些花只能生在黑夜呀?为什么不问问难道它们从一开始就不配拥有阳光?
是原罪?
我迷茫了。
我承认我偏激了,但我对于善恶的界限模糊了。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在某些时候,是不是善非善,恶非恶?善恶的距离到底在哪儿?
我找不到答案。留给我的只有一阵阵凉意。
这不禁让我想到在看完《暗黑者2》时的感受,尤其是结局前丁科和罗飞众人对于花的隐喻。
院子里有一株菊花长歪了,为了不影响旁边花的生长,有人提议只能将其拔掉。但有人又觉得都长的这么大了,拔了岂不可惜。之前的人说没办法,谁叫它长歪了呢,不能耽误其它正常花的生长。此时丁科说,那就没人想过是什么原因让它长歪了吗?是其它的花挡住了应该给予它的阳光,所以它长歪了。罗飞则说,为了服务绝大多数,这一株必须拔掉,无可厚非。最后丁科换了一种方法,将长歪了的花挪到向阳的一面。
人就像花一样,有一些人也长歪了,但大多数人不会在意他为何长歪,只会着急将他拔掉以免耽误了自己的生长。
为了服务绝大多数而牺牲微不足道的一小部分,这是再无可厚非的社会法则。
只可惜的是,人终究不是花,没有任何人或者任何一种途径能让所有的人都向阳。
不去追究因果,或者说没有办法去追究因果、解决本源,恶生恶,这世间会不会出现更多的恶?
《白夜行》中,老警察说雪穗在小时候已经埋下了罪恶的种子,最后只能长成罪恶之花。但为什么不去追究为什么会埋下那颗种子?
只剪掉花朵而不先挖掉种子,花会一直开下去。也许不是这朵,但也还是这朵。
我不否认亮司和雪穗是凶手,尤其是雪穗,从亮司弑父之后她所有的恶都只是为了让自己一个人过的更好。但不觉得这些恶所造就出的完美形象是雪穗在证明着什么吗?或者说在报复着什么。或许这才是雪穗对这个让她觉得肮脏不堪的社会的最大的报复,也是她对人性最好的讽刺。
你看啊,你们羡慕的,嫉妒的,喜欢的,爱上的这个完美女人,她其实是“罪恶的凶手”。
在整本书里我最心疼的是亮司,尤其在他说“我的人生就像是在白夜里走路”时。他会不渴望太阳吗?有人说亮司的人生是赎罪,是对雪穗的愧疚,对她的救赎。但我觉得那就是爱,也是他认为的能对自己爱的人所付出的善,他或许想让雪穗知道这个世界还有人为她保留这么一份“善”。
回到现实中来,亮司和雪穗都有罪,这已成事实,毋庸置疑,但他们是否恶,我想又是另一个问题了。我可能太偏见了,出于对亮司和雪穗更多的同情和怜悯,我站在了“凶手”的角度去审视一切,但如果我是藤村都子呢?我是川岛江利子呢?
果然,“世界上有两样东西不能直视,一是太阳,二是人心”。
当你看透了人性时,你可能会发现肮脏丑陋的不是那些恶人,而是整个社会。
地域空荡荡,魔鬼在人间。或许不只是句玩笑话。
《壹心理》的一篇文章写到,人性是善恶并存的,而人性最大的恶,在于察觉不出自己的恶,以恶伤人不自知。
善与恶的距离,可能只在一念之间。孰善孰恶,可能只有等每个人自己去定义吧。
就如《网内人》中对于杜紫渝的审判,也许阿怡就守住了自己的善。
善与恶,永远不变的辩题,也是人世间最大的悲凉,因为争辩就永远意味着恶的存在。
再说几句关于亮司和雪穗的爱情,我看好多人都说雪穗对于亮司只有利用没有爱。而我恰恰认为亮司和雪穗是最纯粹的爱情,亮司深爱着雪穗这是没有争议的,那雪穗呢,我想也同样深爱着亮司,高宫诚,筱冢晴川甚至筱冢一成,这些都只过不过是雪穗为了虚构那个完美女人所利用和想利用的工具罢了,这些才是利用。而对亮司,我想是一直的深爱,从小时候起,但她永远都不会承认,因为她觉得自己已经永远都配不上亮司了,她也明白亮司对于自己的情感,所以她不能允许这种不应该存在的爱情存在,但她对于亮司的爱却是永远葬在心底最深处的。不然她也不会说,“我的天空里没有太阳,总是黑夜,但并不暗,因为有东西代替了太阳。虽然没有太阳那么明亮,但对我来说已经足够。凭借着这份光,我便能把黑夜当成白天。我从来就没有太阳,所以不怕失去。”
亮司就是雪穗的那一束光,就这一束光,足以照亮雪穗的整个世界。所以她也不需要太阳。
小说的结尾,在亮司自杀后,小说描写雪穗的样子,“只见雪穗正沿扶梯上楼,她的背影犹如白色的影子”。如果说之前的雪穗还是有灵魂的,那么从这一刻起,她只剩下的是一副皮囊了,或只是没有灵魂的影子,因为她的最后一束光熄灭了。
亮司解脱了,或许雪穗也解脱了,因为从此她再没情感了,只是黑暗世界里白色的影子。
当然以上都是我自己的臆想,我觉得这就是东野圭吾这本书最精妙的地方,他留下了诸多谈论,关于人性,关于爱情,孰是孰非,等自己心里的答案吧。
最后,也借用撒贝宁在明星大侦探中的一段话,生而为人,愿你我温柔善良,愿世界温暖如初。
.8.3
YT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laiyindu.com/byxjj/51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