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难想象,向来对科幻题材不怎么感兴趣的我竟然会一连追了《黑镜》四季。
每次看它都有种脑洞大开,心里一寒的感觉。每一集它都通过介绍一件黑科技产品,先来满足人类最贪婪的欲求后,再以最恶毒的结局来揭露批判人心,通过视觉暴力的手段来痛快的鞭挞着喜欢做白日梦的我们,让人细思极恐。
《黑镜》第四季在今年月初刚上线,就一如既往的同前三季一样,在番茄、IMDb上获得了高分评价。
一口气看完了第四季的全部六集,你会感觉就像是看完了自己的整部人生。从儿童世界到成人世界,从出生到离世、从善良到罪恶,我们在人生的每个阶段可能会犯下的错,在这一季中几乎完全被黑镜映射出来。
一.成长篇
前段时间,上海携程幼儿园、北京红黄蓝幼儿园的虐童事件,在社会上引起了一阵不小的风波。要知道,孩子在未成年时期受到的伤害很有可能会带来一辈子的阴影。
像是东野圭吾《白夜行》里的雪穗,14岁时就被酗酒嗜毒的妈妈卖给“恋童癖”的老男人用以还债,而老男人在小黑屋里进行的这种龌龊行为,不巧又被年仅11岁的儿子桐原亮司看到了。就这样,两个可怜的孩子用剪刀刺死了父亲后,从此便走上了逃亡的道路,由于从小心灵上受到的创伤,让他们已经无法再像正常人一样去爱了。
《白夜行》剧照
而这条继续逃离的路,让那把剪刀沾染了更多人的鲜血,让他们每次忏悔后犯下了更残忍的罪孽,最终走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小时候的伤害,让他们的天空里从此没有了太阳,只有黑夜。
而这样关于儿童欺凌题材的电影还有很多,像是《熔炉》、《素媛》、《可爱的骨头》等更是强调了儿童保护问题的不可忽视。
在大部分家庭中,从一个小生命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对孩子24小时的监护工作就一直是父母家长们的一大心病。
而《黑镜》的第二集《大天使》,就为许多父母臆造了一件儿童守护界中最牛掰的黑科技利器。因为女儿的一次意外走失,单亲妈妈毫不犹豫的决定带女儿加入了“大天使”的第一批实验小组。他们在女儿的脑中植入隐形的芯片,妈妈只需操控平板,就能随时监控女儿的行踪。
女儿就是一个行走的摄像头,更像是妈妈的眼睛,只要她所能看到的场景,都会以视频的形式完全呈现给妈妈:画错了一种颜色,偷吃了一块儿饼干,甚至和早恋男友一起干羞羞事儿的整个过程,都被妈妈尽收眼底,还被偷偷的下了药(避孕药)。
更牛逼的是,妈妈还可以随时控制女儿的意识,她只要一键“过滤”,邻居家狂叫不止的恶狗、街头众人围观的打架斗殴、电影中的暴力情色桥段……凡是有伤大雅的、对女儿安全造成威胁、影响到她情绪的不利景象,在其脑海中的呈象中都会自动打码。
总之,只要是会引起情绪波动、皮质醇度升高的画面,在女儿眼中都是一团马赛克,自动忽视。以至于外公高血压突发在她面前摔倒,她都视而不见,幼小时的她更看不到妈妈在外公墓前哭泣时的脸庞,也更不会有哀伤悲痛的感受。
不完整的见识与情感,让她渴望从同学们那里知道什么是毒品、什么是做爱、什么是流血。不可遏制的好奇心驱使着她,不惜用笔尖来扎自己以体会血流的感觉,过度的保护诱发了她扭曲的心理。
最终,时刻“裸露”着的她,用“大天使”把亲生妈妈打的头破血流后,选择了无情的扬长而去......
二.单身篇
成年后,大多数的单身汪们,会选择把自己大部分的闲暇时间打发在撸管和吃鸡中,力图把自己心理和生理的压力统统发泄在无人知晓的虚拟世界里。而在《黑镜》第一集《卡利斯特》里,IT男就带我们玩出了最高境界,只需太阳穴上的一颗芯片,无需动手,就能让r人有置身其中的游戏体验。
他和朋友一起创办了一家游戏开发软件公司,但性格孤僻懦弱的他却受到的合伙人沃尔顿的排挤,只能做一名首席技术员,眼巴巴的看着别人登上首席长官的职位,受不到公司员工的尊重。于是,他便把这些愤恨发泄到游戏中,开发了一种专属于自己的《星际迷航》游戏版软件。为了方便控制,游戏版本采取的是完全封闭式的,无需联网。
他通过搜集女同事咖啡杯上的唇印,厕所里男同事手淫后留下的精液,检测后来获取那些得罪过他的人的DNA,再把每个人的DNA转化为一连串的自定义代码,输入进他名为“无穷”的游戏系统中。
就这样,傲慢自大的沃尔顿、不爱笑的前台小姐罗莉、大嘴巴的艾莲娜、冷嘲热讽的瓦德克、包括最后移情他恋的新同事,凡是他看不顺眼的人,都被作为意识影像载入到了游戏中,成为他太空舰队里的一员。下班一回家,他就进入游戏,虐待这些游戏中的生命体。不听从他指挥的人会被变成不能呼吸的无脸人和黏糊糊的怪兽。
通过改写代码,他还让船员们没有了生殖器,让他们再也体验不到任何形式的排泄带来的快感,让他们找不到生活的乐趣。即使是自杀,程序猿也会利用储备好的DNA把他们的代码重新编入,从而陷入一个死循环。
看到结尾处,只想用细思极恐来描述这一集,单身狗不可怕,单身久了的IT男才最恐怖,所以请大家善待身边的程序猿!
三.恋爱篇
随着年龄的增长,眼看着身边同龄的朋友渐渐结婚生子,即使嘴上再怎么强硬,相亲却早已划上行程。而面对工作和生活上的压力,我们已没有精力再去经营一场场不知结果的爱情,我们奢望能一次性找到终身的伴侣,不再浪费时间去承受失恋和虐恋的暴击。
《黑镜》第四集《绞死DJ》就帮我们实现了这一愿望,它展示了一种新科技——DJ恋爱配对系统。和《黑镜:圣诞特别篇》里的一集剧情很相似,真人Greta复制了自己的意识,然后把自己的意识复制体残忍地关在系统中,奴役它们每天为自己的生活起居服务。
而本集最后系统显示的对成功恋爱配对的Amy和Frank,就是他们真人手机上恋爱配对系统复制出来的,真人版的他们利用了他们的意识复制体来帮助自己谈恋爱。
他们的意识复制体在恋爱匹配系统中,一切都要听从“导师”的指挥,定期更换恋爱对象,在他们进行的大量感情经历的过程中,系统会收集信息不断加深了解,最终利用数据选出一个最终伴侣。
意识复制体版的Amy和Frank,在系统的安排下,就开始替真人版的他们经历了一段段此起彼伏的情感波折:先是有了第一次12小时期限的恋情,虽然彼此一见钟情,却又不得不按时分手,接下来就是男主Frank和性冷淡的尼古拉长达一年的枯燥无味的同居生活。相对来说,女主Amy的(性)生活就相对丰富多彩了,和Frank分手后,她和兰尼维持了9个月的恋情,紧接着就是三段仅有36小时期限的爱恋,嘴上说不情愿,身体却很诚实的和不同阶段的男友啪啪啪。
分别是为了更好的重逢,在Amy的第六次、Frank的第三次配对中,他们又重新成为了彼此的匹配对象,并发誓不再接受系统的摆布从此相伴一生。可Frank还是犹豫了,他再次偷偷打开系统,想获知他们真正能够在一起的年限,正是由于这种不信任,让原本他们可以在一起5年的期限缩短为了23小时,再次的分手又痛苦地折磨着彼此。
画面的定格和燃爆催泪的背景乐的安排,美妙的让我忍不住倒回去看了好几遍。
这一集也给我们带来了有史以来最高甜的结局,系统之外的真人版Frank和Amy一次性的配对成功了。但别忘了,这是在奴役了系统中的对儿意识复制体版的Frank和Amy,在历经了上述的种种悲欢离合的感情历练后所获得的成果。
四.罪恶篇
波兰作家莱蒙特就说过“人只要活着,罪恶就存在”。如今我们生活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每个人都在寻求利益的最大化,但超出了原本的界限后就变成了自私。
在《黑镜》第六集《黑色博物馆》中,第一个故事情节就是,医生道森为自己植入了一个共感诊断器,用来共享病人的感觉,只要给病人戴上蓝色传输发网,就像是读心术一样,他就能通过“超强版耳洞”,发现病人身上的隐藏病症,更加准确的作出诊断。
但是,除了能感受病人的痛苦,植入器也能帮助他接收到愉悦感,比如在爱爱时,他能同时感受到男性和女性的高潮。渐渐的,他发觉自己能在手术台上享受到恐惧、痛苦与死亡结合的快感,因此而变得一发不可收拾。
在一次失误的就诊中他同病人一起体验了死亡的感觉,五分钟的窒息醒来后,大量内啡肽的释放让他完全与疼痛的感觉偏离了,疼痛感越强,他就越愉悦。就像我们喜欢吃辣椒,越辣越过瘾,但当我们一旦体验过了魔鬼辣并适应了它,就没有什么能再刺激我们的味蕾了。
道森就是通过一步步的痛感成瘾,习惯了驾驭疼痛感并将其转化为自己神奇的涅槃与快感,而走向自残,最后甚至去杀人来使自己获得愉悦。即使变成了植物人,他也因生命最后一刻的满足而保持着勃起的状态。
纪伯伦就说过“罪恶的别名是需要,它也是疾病中的一种”,绝大多数的我们又何尝没有这种疾病,红灯绿酒的诱惑在一步步的侵蚀着我们,贪婪与欲望的不知节制,又让多少人走向了沉沦。
五.离世篇
死亡是我们每个人必须经历的阶段,就像《寻梦环游记》所说:“死亡不是真的逝去,遗忘才是永恒的消亡。”
《黑镜》第六集《黑色博物馆》中的第二条线,讲的就是这样一段感人、最后却以凄凉落幕的故事。一次意外的车祸,让女主凯利成为了植物人,打破了一家三口原本幸福美满的生活,丈夫杰克只能通过昏迷交流仪上的绿色键和橙色键,来感知病床上妻子的反映。与妻子交流的怀恋与渴望,让他决定加入一组意识移植的实验测试。
由于我们人脑一般只开发了40%的潜能,剩下的60%仍处于闲置状态,实验员就把妻子的意识转移到丈夫60%的大脑空间里,再将其身体进行安乐死。
就这样,妻子的意识脱离了本体与丈夫的意识共存,共应感知,她能体会到丈夫吃东西时的味觉、拥抱孩子时的温暖,一家三口在意识上再次团聚了。
但是,渐渐地,妻子也成为了时刻住在丈夫脑子里的警察,不能看情色漫画书、不能偷看电梯里的美女、不能训斥孩子、不能吃她最讨厌的凤尾鱼、不能和邻居搞暧昧……在孩子面前,杰克就像是一个人格随时会分裂成爸爸或妈妈的怪物,每天不断的在和自己吵架。
最终歇斯底里的精神折磨让杰克决定只在周末的时候打开妻子的意识,只让妻子感受带孩子一起去游乐园的快乐,而关于自己私人领域的意识感受他是不会和妻子分享的。他已经逐渐将妻子遗忘了,有时候甚至一连几个月忘了开启与妻子的共享意识。
几年后,杰克有了喜欢的人,完全要遗忘掉妻子了。出于人道主义,他请求了实验组将妻子的意识从他的脑海转移到了一件玩具中,这样他既能彻底的摆脱掉妻子,又能让妻子作为玩具时刻陪伴着儿子帕克,而玩具里的妻子也只能通过“猴子爱你”、“猴子需要拥抱”两个按键来向外界表达自己的情感了。
能够想象,孩子们大都喜新厌旧,而这件存有妈妈意识的玩具也早已经被小帕克遗落在角落了。玩具里的她还在牵挂着他们,玩具外的他们却已将她遗忘。
真正的死亡就是世界上再没有一个人记得你。被家人遗忘的凯利也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死亡了,但不幸的是,它又再次被人类利用,放置在黑色博物馆的玻璃柜里,供馆长发财,供人类消遣,玩具里的她每天看着形形色色的人来来往往,却无法忘掉再也见不到的丈夫和孩子,又会是怎样的感受呢.....
相较于前三季,第四季的《黑镜》在强大的脑洞下更贴合人性本质的批判。年幼时的纯真让我们看不清这个世界的穷凶极恶,而容易成为社会的受害者;成人后的欲望却又让我们迷失了自己,继而加深罪恶,不经意的成为了社会的加害者。就在这样循环往复的生命进程中,人性里的恶在不断发酵,人性里的善在逐渐消退,我们只顾着和一己私欲纠缠着,而丢失了最初意识里的真善美,会遗忘掉亲情,会轻易原谅自己的罪恶。
即使是在《黑镜》的世界里,人类也会任意摆布脱离肉体的“意识”。而很明显,“意识”在第四季的剧情发展中,已经从人性的角度来为脱离本体的“意识”维权了。在最后一集馆长也提到了这一点,国家已经规定储存器也是需要人权的。所以有观众已猜想,《黑镜》第五季将会有在意识的驱使下复活了的储存器与现实人类的一场直面的反击大战,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微博:疯魔电影
ing
投稿、合作联系
惕惕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laiyindu.com/byxjj/35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