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知日读者调查(源自豆瓣)
有删减
点击“阅读原文”可查看完整版
周三晚19:00时间仓将上映
《白夜行》
一个很悲伤故事,一部很压抑的电影
影券可享受深浅饮品88折或两人同行第2杯半价、悠燃当天八折
↓↓↓购票请联系二当家↓↓↓
记得在早稻田大学的面试的时候,一位早大的教授问我:你认为日本文学有什么特点?
我的回答是:当你拿起一本日本的小说的时候,你不知道读完这本小说后的自己的价值观会发生怎样的改变。作家们肆意描写着性,谋杀,毒品以及病态的心。而这些真实存在的,我们故意说服自己去忽视的细节,往往在一衣带水的文字里得到赤裸裸的暴露。日本作家们像是催眠师一样,用他们的语言更改着我们对生活的认知与理解。世界在我们的眼中呈现了另外的一副模样,它不光是美好的,它还掺杂着血淋淋的罪恶。这是世界的补全,也是人性的补全。
已经不需要我来提及川端康成,村上春树,渡边淳一这些响彻国内外的日本作家,单单是近几年在中国掀起狂澜的东野圭吾就足以诠释。在我去日本留学之前的假期,每每逛到书店,总会看到最醒目的书架上满满的摆放着东野圭吾的各种小说。也许很多很多年之后人们会忘记东野圭吾甚至其他日本作家的曾经铺天盖地的各种小说,但是一代代人过去,他们会记得一本《白夜行》。初读白夜行是在同名电视剧已经上演后很多年的一个高二的夏天,很厚的一本书,舍不得有丝毫间断的读完后,直到翻过最后一页的时候感到了彻骨的冷。
小说本身
白夜行就像很多为人称道的小说一样,故事本身有一个置身于缜密思维之下的合理结局,而这个结局实在是太过于震撼,让人在反复的咀嚼和回味的同时找不出一丝的破绽,不知是不是每位读者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当读及白夜行最后几页的时候,虽然脑海中再反复的回忆着每一个细节但又无能为力的目睹着所谓的真实一点点的剥落它华丽的外衣,露出原本残忍又颓败的样子。
不可能不可能,怎么可能十几年前命案的凶手是曾经还在上小学的亮司?怎么可能是两个小孩子平静的冷酷的杀死了自己的父母?怎么可能会有那样的狠心的母亲和那样变态的父亲?怎么会有一个人为了另一个人那样绝决的去犯罪?怎么会有那样的爱情在罪恶的笼罩下奄奄一息的活着?怎么会有那样的人从孩提时期就放弃了追寻阳光的权利而背负起一生的黑色?怎么会有这样的人踏着淋漓的鲜血一步一步的越走越高?怎么会有这样的情感让你混乱的分不清是真情还是利用?又怎么会有这样的罪行背负着爱的名义让人怜悯又愤怒?但是这就是结局,以雪穗头也不回的离开作为终结。
我很庆幸没有看过绫濑遥版日剧白夜行,因为它善意的将整个结局篡改成了一个符合大众心理承受能力的结局。但是很遗憾,正是因为书中的结局里雪穗走的是那么的决然,那么的毫无留恋,才使得整部书拥有了让人震撼的力量。这个结尾就像是一个冰冷的句号。相比较于一整本精心编制的谜题而言,雪穗的冷酷显得充满了自相矛盾的瑕疵与破绽。我们不在确定亮司放弃了活着得权利所守望的爱情是否真的存在过。但是那句雪穗曾经的那句“我的天空里没有太阳,总是黑夜,但并不暗,因为有东西代替了太阳。虽然没有太阳那么明亮,但对我来说已经足够。凭借着这份光,我便能把黑夜当成白天。我从来就没有太阳,所以不怕失去。”以及代表了雪穗亮司两人名字的RY,仿佛都在隐隐的留给我们一丝念想一丝希望——他爱着她,而她也爱着他。也许这也正是亮司赖以生存的一米阳光。但是他还是死了,死在她面前,而她笑容依旧的说着我不认识他,走的彻底,再也不曾回头。东野圭吾的小说打碎了这层温情的外壳,也许现实就是,他爱着她,而她却不曾爱过。书的腰封上写着“绝望的念想,悲恸的守望”,显得何其的精准而深刻,令人动容。东野设下了一个绝望的局,无人不是困兽,在劫难逃。
关于导演和编剧
正如我之前所言,我非常非常不喜欢日剧版本的白夜行,虽然可能电视剧更能容易的让观众接受,但是我欣赏的这部日本版的白夜行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它最大程度上的还原了原书本来的结构和结局。虽然进行了一定量的删减但是完全忠于原作的结局使得整部片子具有了思考的空间和人性的分量。
电影所使用的色调近似于studio的感觉,近似于黑白但是又不全是黑白,可以分辨的出不同的颜色只不过渲染出了一种冷峻的效果。白夜行三个字出现在大屏幕上的时候非常像是树立在田野间的惨白色的十字架,让人觉得压抑,而这感觉就像在读东野圭吾的原著时的心情,明明眼前是是简单的语句,却好像在文字的背后蕴藏着让人难以承受的景象。将一本五百多页的小说压缩成一部电影并非易事,全片两个多小时的长度已经到达了极限,但是还是不能避免的在影片中后部出现了拖沓的感觉,如果不是东野圭吾的重视读者我想很难保证后半部分我不会睡着。但是我还是要大言不惭的继续重复的称赞结尾的部分,由警官而娓娓道来的真相简直让人有行云流水的酣畅只感,加之小童星的精彩演绎使得整个影片的高潮非常不同凡响。导演深川容洋对原著进行了适当的删减,去掉了很多的人物,甚至将几个人物的形象合并在一个角色的身上,但是我认为这种做法非但没有破坏原著的感觉反而使得整本书搬到荧幕上后简化了不必要的情节而留出时间来更加细腻的表现人物的情感,本片还运用了大量的人物的特写从而突出了人物细微变幻的表情,这也成为了本片最大的特点之一。有人说把软件公司那部分全盘删除并不合适但是我们仔细想一想就会发现事实上软件公司的那部分的删节与否并不会构成对整个主线的影响,反而现在删去软件公司的本片显得非常的自然流畅。
让我充分感受到深川荣洋作为一个日本导演的感性是在他插入的原著所没有的一个桥段里面。这个小小的,可能总计不到5分钟的片段,是长大后的雪穗和亮司唯一的面对面的交集,而导演将这个简单的片段分割成了三个部分,当你在片尾终于将这三个片段看过之后,你就会顿时明白了何所谓“无望的守候”,还未察觉就已然泪下:第一个部分我们只看到亮司身着脏兮兮的工装,不知面对着什么泪流满面的笑着,这个片段穿插的非常突兀,上一秒还淡然的离开典子死去公寓的他,为何漠然如他下一秒却突然像情感爆发一样?第二个部分是,雪穗在和未婚夫高宫挑选婚纱,雪穗穿上婚纱魅力非常,她非常优雅的看向站在玻璃窗旁的未婚夫高宫,高宫回以赞许的眼神。第三个部分是在最后的片尾,穿上婚纱的雪穗看向未婚夫后,慢慢的把视线轻轻调离了未婚夫身旁的玻璃窗外,窗外是穿着工人装的亮司仰头望着她,然后雪穗突然在一瞬间对着窗外的亮司绽放了笑颜,就像是曾经的那个单纯的小姑娘,那笑容是那么的温暖而灿烂,窗外的亮司泪流满面的笑着,也许很悲伤,也许很心酸,又也许真的在为她高兴。是利用也好,是真心也罢,原来她曾经单单只为了他而那么美丽的微笑过。
深川导演没有像电视剧那样强制性的改变了原著,而是顺从着东野圭吾的意图而铺陈给观众一个开放性的结局,那爱情是否存在过已经不再重要,导演只是想用他的方式来解读白夜行的真谛。
落幕
我没有想到我能把一篇本该在一看完电影就完成的影评拖沓了这么久,虽然此时再来回忆已经又很多记不清出的地方,但是我用几千字来码出的这篇影评确实满载着我的真实感触,如果有机会我会想要再看一次这部电影。“只希望能手牵手在太阳下散步”——桐原亮司如是说。“我的天空里没有太阳,总是黑夜,但并不暗,因为有东西代替了太阳。虽然没有太阳那么明亮,但对我来说已经足够。凭借着这份光,我便能把黑夜当成白天。我从来就没有太阳,所以不怕失去。”——唐泽雪穗如是说。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laiyindu.com/byxjj/32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