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剧《近乎正常》repo
原创作者:何以薄雾对华年
时间:.03.:00
卡司:朱芾、赵禹钧、严中杰、徐均朔、陈凯、乐巍
编者:本文对音乐剧《近乎正常》想表达的核心思想和精神,人物的情感、演员的表演都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和见解。强烈推荐,阅读完此文!文末的“近期精彩推荐”中《近乎正常》的位置留给此文!感谢作者的分享与信任!
我想象过无数种我终于和中文版见面的可能,从最开始出发到坐在剧院那一刻,中间取票的小插曲令人恼火,布景在大舞台上也略显空旷,剧作本身优缺点都存在,但最后,我还是在止不住的眼泪里拼命鼓掌。
中文版本的《近乎正常》带给我最大的也是最意想不到的触动,是母语环境之下成倍放大的共情。这部剧我几乎找到我可能找到的各个版本去观看,对于情节可以说是非常熟悉,而知悉整个故事、人物情感、戏剧表达之后,我远没想到在“感觉像要死去其实是拼命挣扎想活”这里直接带入情绪。音乐与表演固然是超乎于语言的情感表达,但母语的语境之下的熟悉感与安全感带来的共情其实是不可以被替代的。
在B站看英文版的时候是有中文字幕的,那时候我在处理接收内容的过程大概是听的同时要阅读,而后处理信息,再然后是处理文本信息之后得到情感上的回应;而另一个反复观看的版本德语版则是基于对原版的熟悉可以无字幕观看,但同时,我是要思考反应剧情进行到那里,演员们说的大概是哪一句台词。而在用母语观看的时候,我可以在听得同时直接进行信息处理,一方面略去了阅读的部分;另一方面即便是信息处理对于母语和非母语的反应能力和接受度也是不可同日而语的。所以中文版和其他不同版本给我在感受上最大的不同在于,我更容易共情。
而在语言部分不得不提的重要一点就是译配部分,坦白的讲这一版的译配我真的只能说差强人意。
有非常惊艳的地方——所有关于情感的表达,内心的描述和倾泻的部分,无论是唱段和台词给我的感觉都是精准的。题材使然,因为聚焦于心理疾病,所以歌曲是抒情>叙述的,但情感是一个不可量化的不定值,它很难被直白描述,在这一点上面是可以看到译者的功底的。
但在另一方面也是有瑕疵的——语言表达方面偶尔会感觉没有跳出原本的文化框架和表达方式。譬如我同行的小伙伴在结束后吐槽说“我在这个情境里听到有人高呼‘万岁~’就觉得很奇怪,这不像是一个中式的表达方式”
而还有一部分,总觉得没有大差错却失之直白,譬如“只要近乎正常就能继续过”,就我个人体验而言就是没有什么错,但总觉得能够更好。
当然,很多感受确实主观性比较强,并且这本身在某些程度上来说是一件见仁见智的事情,但总觉得能够更好的原因或许是因为“那是程何啊!”这种有点没道理原因。
演员整体表现尚可,但感觉有一个问题是,好像在呈现上,除却朱芾和严中杰,大家都不是十分稳定,很明显下半场的状态是比上半场要好的。而且两位女演员的表现也是明显更好一点的。
1.戴安娜/朱芾
芾妈唱演俱佳,可以说是毋庸置疑的好,双相患者的亢奋与陈郁交替出现,她在其中也寻找到了很好的平衡点,无论是深夜未眠的忧郁还是关于医生的种种幻觉与崩溃时的歇斯底里,甚至于在戴安娜和娜塔莉最后的对话里,是可以窥见一个患者在理智上线之后的片刻喘息。而在共舞的片段或是唱着想念群山的时候,我很难不相信,她曾经就是一个美丽潇洒的少女。
原作的细腻、汉化的用心和演员的演绎构成的是一个完整而饱满的角色而非一个刻板的疯子。她是母亲,理性尚存时对女儿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laiyindu.com/byxdy/118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