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的反义词不是失败,而是未尽全力
时隔一个月再见到胡展怀,他刚从参加完班级篮球对抗赛,从一楼一路小跑上来,额头刚擦过又可见地冒出一层薄汗。
打过招呼,随口问了一句“篮球打得怎么样?”
“我们输了。”
“目前一共打了几场。”
“三场”
“结果?”
“三场全负。”
还是一副乐呵呵,看似对结果不甚在意的样子。没聊两句,他主动提起比赛最后一刻自己丢了2分罚球。当时比赛正陷入胶着,己方以一分之差落后对手,正好对手犯了个小错,只要自己抓住机会罚中就能逆转战局。
“平时闭着眼都能投进的一个罚球,那一瞬间紧张了,手腕一用力‘砰’球投高了,没进。”他语气掩不住有点自责,尽管他也明白,胜负是团队配合的结果,非一人之力。
“我打算每天早点起来抽半个小时去练球,也增强下体能。”他补了一句。眼前这一幕有种恍然的熟悉感,一个月前,在同一个地方,他作为其中一名主唱参与学校国庆特别节目《少年中国说》,彼时经过一轮轮试炼团体和个人终于完成收音工作。散场时,胡展怀踟蹰着脚步迟迟没有离开。他对自己的表现不是那么满意,认为还可以更松弛更到位,于是有了后来那一幕——晚上他留下来把歌录了一遍又一遍,直到确认短时间内自己再无寸进的余地。
暑假,胡展怀和好友在内蒙
在胡展怀的字典里,胜利的反义词不是失败,而是没有拼尽全力。“只要我是自己选择的,要么不做,要做就一定要做彻底。”而这种执着烙印,循着童年的脉络,我们能找到根源。
十年弈棋,轻舟已过万重山
胡展怀清楚记得,小时候家里订了一份《红袋鼠和跳跳蛙》的幼儿画报,里面有一个《谢军教你下国际象棋》的专栏,专门刊载这位四度获得女子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写给国际象棋爱好者的入门和提高之作。“因为谢军,国际象棋才在中国大范围普及开来。我爸妈也是看到了她,才买了一副国际象棋回家。而我,当时也只是感兴趣,就决定去学棋。”当时的胡展怀只有四岁,从没想过会一学至今。
“刚开始,爸妈也陪着我一起学。为了跟个好点的老师学,早上不到七点我们从家里出发,提前一个多小时过去。那会儿,我还是有极大热情,坐上车也很激动。结果路上堵车了,我焦急看着前面无尽的车流,那份热情便逐渐退却。好不容易到了,在路边胡乱买点早餐,边吃边往教室赶。上完课精疲力竭回到家,原先的一腔热情早没了,可我还得找爸妈下棋,一开始都是被血虐。除此之外,我还得被父母‘看押’着做题。”如今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胡展怀,可以站在《WeTalk》舞台上笑谈当年学棋的血泪史。
“那时一天得做几十道题,而且还很难,但是做不出来也要做呀,我妈又不是很懂,拿着答案和我对。我苦苦哀求:‘就告诉我第一步嘛。’我妈一句话也不说。我已经记不得有多少次在桌前眼泪汪汪拿着笔,看着千奇百怪的题目苦算。平常一天,我在棋上得花起码3个多小时琢磨,起初的兴奋早在日复一日的练习中烟消云散。渐渐地,爸爸下不过我了,妈妈也赢不了我了,甚至连一开始的老师也下不过我了。我便换老师,其中受益最多的老师主要是特级大师汪自力和特级大师章钟。”
胡展怀家中的棋书
时移世易,胡展怀提起母亲当年的不退让却是感激:“一开始学一门东西都是真心喜欢的,但学习持续这么长的时间,中间肯定会有倦怠,会有瓶颈的时候。但我妈就是在一开头把我给扳正了,养成习惯后以后很快就可以做好。”
下棋,从不好到一般再到好,并不难,难的是从好,到更好,从更好到一直好。
年,胡展怀六岁,第一次参加广东省锦标赛,顺利将第七名收入囊中。此后五年省赛,他从未掉出过前八名。
而在年的省赛中,前三轮胡展怀打得还算满意,第四轮输了,当时仍不以为意。“第五轮又输,我的心态便开始崩塌,接下来的比赛我浑浑噩噩地打完,最终掉出了前八。慢棋赛打完的下午,我站在比赛场地的外面,望着一群人聚在一起开心玩,我突然就茫然了,开始怀疑自己。汪老师这时正好走过来,微笑看着我,问:‘咋回事啊?’我只是摇摇头。汪老师接着说,‘你应该去分析棋局,而不是在这里站着。你对手棋力都不如你,你不应该去想想为什么会输给他们?明天还有快棋赛。’我点了点头。还没结束!那天晚上,我一直在和汪老师研究,这盘棋怎么输的,该怎么走才能赢,去分析自己的失误和对方的失误。”
慢棋赛后迎来了快棋赛,胡展怀再次与几个在慢棋赛赢了他的对手狭路相逢。
“同一场比赛,几乎没有人会临时改变自己习惯的走法。所以,面对我全新的走法,对手也是很意外。最终我战胜了他们。六轮,我拿了五点五分,最后一盘还是因为我看到冠军已无悬念,才主动提和的。”这一场,他碾压对手,摘取了省赛快棋赛的桂冠。
从这次的经历中,胡展怀获得一个珍贵的启示:失败并不可怕,它就像一块石头,如果没有跨过去的信心和勇气,那就不会有进步;相反的,如果站上了这块石头,反而能看得更远。
能活得盛放,也能活得潜心向内
高中的课表满满当当,课堂上保持长久专注并非易事,然而对胡展怀来说不难。
“小学三年级,给你一道根本看不懂题目的棋题,让你去做出来。不管是查资料也好其他方式也罢,反正必须要全神贯注给做出来,坚持五个多小时。导致现在不管周围再怎么吵,需要投入的时候我都可以自动隔绝,屏蔽一切。比赛也这样,一坐就四五小时,双手撑着脑袋对着一盘棋苦心冥想。”
下棋是一项出了名要看心静,高度专注的烧脑活动,看着眼前这个说话滔滔不绝的少年,很困惑他如何在“动如脱兔”和“静若处子”两种状态中来回自如切换。
仔细思考了一会儿,胡展怀说:“这可能跟我6岁开始学习朗诵有关系。下棋和朗诵几乎是同步,一直学到现在。”这么一提,我终于明悟他平常讲话中也自带着断句和顿挫的习惯源自何处。在他看来,好的朗诵者,需要一遍遍通读练习,思量每一句词背后的深意,努力摩挲人物当时的心境,现场表演时能够通过一个故事、一首诗歌,一霎那就把观众拽进声音铺展开的世界。
除了朗诵,胡展怀打小还主持过学校大大小小数十场活动。他说,如果一场晚会是流畅发光的珠串,那么主持人就是串起所有珠子的线,不可或缺。
“对流程的引导的能力,对于节奏的掌控能力,与搭档配合的默契……主持是需要很强大的控场能力。”不管平常怎么欢脱,一切换到主持人身份,胡展怀就会收起“自我”,让自己服务于整体节目。
台上台下,他似乎从不怯场,“六岁的时候,我就敢在大街上叫住陌生的叔叔阿姨,主动跟他们交流。”胡展怀笑着说。
图:年胡展怀在北戴河参加童眼观生态成果展示活动,现场向国家副主席李源潮和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杜青林介绍了自己学校的成果
年胡展怀参加南山区我与经典故事演讲比赛获特等奖
掰指算来,学棋十年,朗诵八年,胡展怀一直保持着稳健的速度向前走。爱好于他,从不是一时兴起的念头,而是有着确凿的时间重量。过去所经历的一切都在他身上留下烙印,如同河流之于山川的改变。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今年暑假,胡展怀和几个要好朋友老师一起去了趟内蒙古。照片上的他站在高高的车顶,双手张开着,笑容肆意飞扬。“其实我很向往辽阔的草原,远远的看草原上就那么一栋房屋,一两架风车,春夏秋冬这么循环着,我希望这种美好会一直在这个地方。”
胡展怀和好友老师出行
胡展怀从朋友口中最常听到的评价是“善良单纯”,此话不全是褒义——“我们被保护得太好了,”他自嘲,单纯的另一面是尚不知世情之复杂,不明人性之幽微。
“你最欣赏自己什么地方?”
“乐观和自信。”
“十年后,二十年后,不管过多久,我都希望自己不要丢失现在这种乐观、自信和坚持,不要失去本心。”胡展怀一字一句说着,似在反复提醒自己。上了高中,每天下午6点半到7点,胡展怀喜欢到图书馆坐坐,安静看半小时书。他反复看刘慈欣充满想象力的《三体》,尽管其中大量的物理学原理并不能完全看懂;他也爱东野圭吾的《白夜行》,看人物游刃有余行走在暖心和阴晦之中;他喜欢余华的系列小说,尽管每次读完都不免感到压抑与憋闷。至于文笔华丽的文章,他看着没什么感觉,翻翻就过了。和老师好友在草原
每个人都有自己todolist,几乎每个学生都曾在学业与坚持爱好之间寻找那份平衡和互补。过去一年为了应对中考,胡展怀暂时放下国际象棋课程,偶尔解解棋题保持棋感。如今趁着高一课业还不算繁重,他重新捡起了国象课,每周末上两节。“我付出了很多精力去学习国际象棋,尽管到最后它不见得带给我一些实质性的物质收获,但是精神上的获益是难以计算的。”今年胡展怀刚满15岁,关于未来往哪走的问题却已经向他抛来。不久前,胡展怀采访了四名大学生,其中有个问题与专业相关,结果出乎他意料,四人无一例外都提及后悔当初选择了目前这个专业。这次交流给了胡展怀一个警醒。“胡展怀,你未来想要干嘛呢?”这个问题,他不时问自己,“如果做一些事情会失去一些其他的东西,你还能不能坚持?……」一连串问题,像夏日烟火,砰砰砰,渐次在心湖上炸裂,没有答案。事实上,没有几个人能在这个年纪就定义自己,或者准确地描述出渴望的生活。他才15岁,一切都来得及。做一桩,做好一桩,放下一桩,尽可能地让身心穿过许多陌生的体验,增强现实的选择能力,同时让内心丰满。这是胡展怀当下做的事。胡展怀(右)和好友在一起
整理/校对/编辑:办公室
—END—
南外高级中学《少年中国说》致敬祖国70华诞
良师录
郭建华:老师对学生的爱是从一到无穷大
军训特辑
迷彩是最青春的颜色
从A到Z,爱上南外高中的26个理由
首发!学生自制南外高中版《成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laiyindu.com/byxcq/100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