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白夜行 >> 白夜行插曲 >> 正文 >> 正文

暑假书荒快来看看老师和山师er的阅读建议

来源:白夜行 时间:2021/8/5

手把一盏香茗,邀清风入怀

在床前点上书灯,听夜雨敲窗

或在软软的躺椅上沐浴着阳光

观赏公瑾孔明的战场

走遍中国的四海八荒

人文历史,古今中外

你想要的,这里都有

01

探囊取宝,共享同学们的珍藏书目

《家》

关键词:近代文学、封建大家庭、叛逆

巴金著

在小说方面,我想推荐巴金先生的《家》。在我们一般的认知里面,“家”是一个非常温馨温暖的名词,是我们的避风港,但是这本书就展示了一个截然相反的,甚至有些毛骨悚然的家。它以辛亥革命前后的四川成都为背景,描绘一个正在崩溃的封建大家庭。它里面用很多意蕴丰富的细节描写和细腻的心理描写,塑造了很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像比较典型的有思想觉醒但是行为保守的觉新,他就代表了在那段新旧交叠的社会背景下,一个很庞大的处在痛苦状态中的知识分子群体。还有勇于追求幸福的觉民,激进出走的觉慧,他们都非常具有代表性。里面人物的一举一动也都充满象征意味,是非常值得细细感悟的时代力作。

推荐人:董小西

《云边有个小卖部》

关键词:爱与成长、治愈系

张嘉佳著

初读这本小说,是在高三极度紧张的备考时期。高考在即,大家的电子产品娱乐几乎都停掉了,学习之余,唯一的娱乐活动成了看小说。前桌有本《云边有个小卖部》,一直在安利周围的同学。高中时期的我深知一本小说会牵扯自己很多很多的精力,但还是敌不过前桌的强烈安利和自己的欲望,周六早上大小早读的时间全部用上了,因为一捧起来就放不下,再放下早已泪流满面。

第一次读的时候,一心全部铺在情节上,根本没有注意到作者的小心思和绝美的环境描写。于是第二次,再捧起这本让我在一个高三的清晨泪流满面的小说,我告诉自己,沉下心来,好好去读,好好体会。于是有了以下的感受:

首先,我发现作者很会设置小铺垫,但这些小铺垫是极易发现、极易理解的,而且常常与环境融合来设置。但每每出现主人公的重大转折,作者绝不会留任何痕迹,常常打得人措手不及。我特别特别喜欢这种利用伏笔的方法,绝!

其次,作者的环境描写也是一绝。他特别喜欢在描写环境的时候,加上比喻修辞,瞬间让意境烘托起来。而且比喻用得非常自然、不生硬,绝不是为了比喻而比喻的。而且,作者的环境描写不是一大段的,而几乎都是以一两句的形式存在,很轻快,不沉重,不会给读者压力。特别是非常自然、恰当地将这些句子插入到情节中,对紧张的情节铺述起到了缓和的作用。

其实在读第二遍的过程中,我一直很奇怪为什么刘十三的命运这么坎坷,为什么没有爸爸妈妈来爱他?为什么那么努力学习,却只去了个普通大学?为什么挖空心思去喜欢一个女孩,到头来却成了小三?为什么四处投简历求助,却是一场空?为什么那么努力买保险找客户,三个月一单也没开?为什么终于和程霜互通心意,但却面临生死之别?为什么刘十三这么惨?但后来,我知道为什么了。刘十三如此惨淡的一生也有一缕光照进来,如此惨淡的人生也有外婆默默的支持。作者设置这么惨的主人公,大概是想告诉我们,生命是有光的,我们既能照亮别人,也能被别人照亮。

推荐人:丁敏

《人生海海》

关键词:童年、英雄、爱

麦家著

在这本书中,麦家描述了一个被侮辱的英雄。为什么是英雄?因为主人公有一套纯金打造的手术刀,这套刀为他在抗日战场、国共战场和朝鲜战场上扬名立身,同村的人敬他为“上校”。为什么是侮辱?因为主人公受最不愿提起、最想抹去的黑暗记忆的影响,被人称作“太监”,受尽侮辱。“上校”的故事就仿佛是一本书,又仿佛是一整部电影,阅读此书,我们可以走进“上校”传奇的一生,体悟人生的变幻无常与英雄主义。“人生海海”取自闽南方言,意为“人生像大海一样变幻不定、起落浮沉,但总还是要好好地活下去”。用文中的话来说就是:“人生海海,敢死不叫勇气,活着才需要勇气。”

推荐人:王艺超

《恶意》

关键词:善恶、推理

[日本]东野圭吾著

“《恶意》可以称得上是东野圭吾系列作品的无冕之王,波澜起伏的情节,意想不到的结尾,新颖的叙述方式,让人沉迷其中,背脊一阵凉意。到底是有多深的恨,才能赌上自己所剩无几的性命也要让让那个人身败名裂。”

在读《恶意》之前,我一直认为《白夜行》才是东野圭吾的顶流之作。

念高中的时候,因为我的同桌是东野圭吾的书迷,所以,受他感染,我也渐渐喜欢上东野圭吾,喜欢上悬疑和侦探小说。身边一直有同东野圭吾粉的同学推荐我看《恶意》,并声称是东野圭吾最好的作品。终于,在大学生活的第一个假期,我翻开了这本被赋予极高评价的小说。而事实证明,它并没有让我失望。

根据封皮上美国《出版家周刊》对它的评论,我在阅读之前就知道了它一定会有反转,但没想到的是,会有不止一个的出人意料的大反转。

杀人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死亡不是结束,而是开始。

野野口记录已经发现了矛盾和问题,但是加贺偏偏落下了杀猫的那段故事。于是,先入为主认为高日是一个残害小动物的混蛋。于是在野野口家搜集物证,发现了女性物品、照片、大量的手写以及与高日作品雷同的手写笔记时,也就理所当然地推理为初美与野野口婚外情被高日发现后、高日胁迫野野口让他成为自己的影子作家。而杀猫的故事无疑是必不可少的铺垫。东野圭吾的书每每读完,总能让人大吃一惊,而后仔细回味、余味悠长。

这一切竟然只是来自平常累积的,看似不起眼的恶意。

一场惊人的报复游戏来源于野野口学生时代就埋下的恶意种子。但这种子又来源于何处呢?整本书的最后,我们得到了答案——野野口母亲的自大和对高日及邻居的偏见罢了。

整本书的情节起伏自然棒得没话说,但要让情节的跌宕起伏不浪费,还需要绝妙的、与之相配的叙述顺序和方式来诠释,而《恶意》实现了情节和结构的相加大于二。

当然,对于加贺的描写我也很喜欢。读过不少东野圭吾的加贺探案系列的书后,我非常乐意把这些零星的性格和品质叠加成完整的加贺。

推荐人:丁敏

《变形记》

关键词:人性、社会、异化

[奥匈帝国]卡夫卡著

作为外国文学作品中独树一帜的一本著作,《变形记》具有抓人眼球的特效。作者用一只甲壳虫,写尽中年人的孤独与生存的荒诞。从发现自己变为甲虫到被家人发现的,时间是跳跃而低维的,世界是虚幻而荒诞的。暗喻世人唯利是图、对金钱顶礼膜拜、对真情人性不屑一顾,最终被社会挤压变形的现实,反映现代社会繁华表象下真实的生活。主人公的遭遇,是在那个物质丰裕、人情却淡薄如纱的时代里底层的小人物命运的象征。

阅读此书,我了解到了文学巨匠卡夫卡细腻的心理刻画与精彩的双关、暗喻修辞手法。在故事的跌宕起伏、起承转合中同主人公一同感受心肺的悸动。在学习完外国文学之后,我对此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加深了对于社会本质的认识,也填补了荒诞作品方面的空白。

推荐人:惨绿经营(匿)

《中国文脉》

关键词:传统文化

余秋雨著

在文化史方面,我推荐余秋雨教授的《中国文脉》,它揭示了中国年文学的精神主脉,以及作为文脉载体的年中国书法史。通过对于中国文脉的剖析,深度解析了中国人的精神脉络,流露出对中国文坛长期以来文脉衰弱的隐忧和关怀。

这其实是一部非常有趣的作品。首先,在语言方面,它延续了余秋雨教授非常有特色的华美的语言风格,具有很高的文学性和艺术价值,阅读过程中,也能感受到深厚的美学意蕴。然后,在一些历史现象的解读角度方面也非常新颖。我比较印象深刻的是,它里面有一个主题有关中国科举发展的,有一个很有意思的角度,他从科考失败的文人的角度去看待科举历史,列举了非常多的科考失败之后的文人写出的诗词,给我们呈现出一个与众不同的、与“春风得意马蹄疾”截然相反的新视角。它以中国文字起源为原点,从诗经讲起,一路串起了春秋时期百家争鸣、楚辞,秦汉时期“书同文”、汉赋、《史记》,魏晋时期“竹林七贤”,唐宋诗词,元曲,明清小说等等,整体一气呵成,清楚明了,言之有物,梳理了文学的发展,也述清了历史的变迁。

推荐人:董小西

《叫魂》

关键词:历史、妖术

[美]孔飞力著

本书从“叫魂”这一在清朝乾隆时流传的巫术谣言入手,引用大量原始文献,分析了相关地区的经济民生和人口流动状况,并从朝廷官府的反应、行动中展示了当时的政治建筑。这种切口小又挖掘深的研究路径让人叹服而欲罢不能。

推荐人:东逝水(匿)

《我的前半生》

关键词:历史、末代皇帝、回忆录

爱新觉罗·溥仪著

在观赏电影《末代皇帝》时,我就对中国清末最后一位皇帝——溥仪的一生充满了好奇,于是我在图书馆借阅了《我的前半生》这本书籍。这本书不但是溥仪的回忆录,更是他的反省式自传。通过溥仪笔下的一段段经历与故事,我感受到他对深宫大院、封建皇权的沉沦与挣扎,也发现他面对新时代、新事物时精神面貌的转变。这本书对历史研究者来说,是极具史学价值的第一手史料,对历史爱好者来说,它生动具体的记叙也值得大家一读。

推荐人:张芮

《文学回忆录》

关键词:真实化、人性化、幽默

[英国]毛姆著

本书是毛姆对十位世界性作家及其作品的介绍评述。书中一方面有对作家生(八)平(卦)简洁的介绍,用生活琐事还原本真;另一方面也带上了著者的评价,时有感触。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让读者更易接受。

推荐人:东逝水(匿)

《西方美术史》

关键词:艺术之美、艺术与现实

丁宁著

英国著名批评家JohnRuskin曾说过:“伟大的民族,在撰写他们的传记的时候,一共有三类:第一类叫Thebookoftheirdeeds,事迹的书;第二类Thebookoftheirwords,语辞的书;最后Thebookoftheirarts,艺术的书。如果你没有读过其中的一本的话,就很难理解另外两本,尤其是艺术这本书。”

学习美术史,其目的并不是简单地获得知识上的增长,而是我们能透过油画、雕塑等审美对象看到其思想文化背景:例如我们欣赏17世纪荷兰黄金时期的静物画,就要了解当时的经济贸易、社会风尚与审美情趣等等,否则我们也只能是“走马观花”,看看画面里的花卉水果而已。再比如达芬奇的著名作品《岩间圣母》,我们大多会讨论画中圣母和周围的人,但很少会

转载请注明:http://www.laiyindu.com/byxcq/1003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