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音乐剧《白夜行》,
不是为了韩雪和刘令飞,而是因为《白夜行》本身。
我对东野圭吾这个故事充满偏爱,
打着侦探故事的幌子,
东野不吝笔墨对虐待,性,谋杀,以及病态罪恶大加描写,
但实际上,
《白夜行》从头到尾给人留下印象的,
只是一对男女的虐爱。
在暗黑里期待一点光,在冰冷里寻找一丝暖。
当年小说看到结尾,我没少哭。
而刘令飞和韩雪这版《白夜行》,令我重温了当年泪目瞬间。音乐剧在最大程度上还原了小说的场景、结构和故事结局。看得出染空间花了很多心思(和很多很多钱做道具舞美虽然对故事情节进行了一定量删减,但精髓都在,完全忠于原作的结局,使音乐剧具有了思考空间和人性分量。能将还原做到这么严谨和本分,在这两年我看过的剧中,《白夜行》还是头一份。你抱着看“推理剧”的心思走进剧场去看《白夜行》,
估计只能兴奋1小时。
《白夜行》不是阿加莎·克里斯蒂的推理剧,2小时判断分析之后给你一个surpris凶手。
悬案,在第一个小时就已经告破。
真凶就是男女主角,亮司和雪穗,完全不需要隐瞒观众。
但故事从揭露凶手后,才开始渐入佳境。
男主角桐原亮司,小时候目睹父亲猥亵唐泽雪穗,犯下弑父之罪。
他的人生自此后走入了无光的黑暗隧道。
十九年,
亮司一次又一次犯罪,从偷拍到伪造证据甚至下毒杀人,
为的就是替父亲赎罪,
为的是有一天可以和雪穗手牵手走在阳光下。
我的天空里没有太阳,总是黑夜,但并不暗,因为有东西代替了太阳。虽然没有太阳那么明亮,但对我来说已经足够。凭借着这份光,我便能把黑夜当成白天。我从来就没有太阳,所以不怕失去。
唐泽雪穗,刚好活在亮司的反面,一袭白衣高高在上。
她聪明,美丽,人人喜爱,完美无瑕。
血案发生后,雪穗一步一步利用身边的人,有计划地向着自己想要的生活走去。
她将所有阴暗留在身后,留给亮司。
两个人长大后,日光之下再无交汇。
最后一次见面,是雪穗的新店开张,亮司扮演成圣诞老人去探望。
就在这个时候,警察追踪而至,想要揭穿他们长久以来的寄生状态和共同犯下的罪行。
亮司一跃而下,以跳楼自杀保护雪穗的秘密。
亮司死了,死于他给自己安排的宿命,从白夜中解脱。
而雪穗却在亮司死后,假装从未认识过这个人,继续行走在白夜。
这个结局,
缜密思维,逻辑上无可辩驳,却在情绪上过于震撼。
甚至看完之后,仍有很多疑问会在观众心头萦绕不去——
雪穗和亮司的感情是爱情吗?
如果是爱情的话,雪穗在看到亮司倒在血泊中后怎能如此的冷静,转身离去时竟然一次也没有回眸?
如果说雪穗不爱亮司又何以会将自己的店用亮司和她名字的缩写RY来命名?
东野的高明之处正在于此,
故事就在这个点戛然而止。
至于人性怎样,全看观众自己怎么解答。
从作品本身而言,音乐剧《白夜行》的整体品相,比预期要高很多。
舞美——太壕了,
审美——在线了。
舞台所使用的灯光色调,渲染出一种恰到好处的冷峻。
开场“白夜行”三个字投影在仓库外墙的时候,非常像是树立在田野间的惨白色的涂鸦,让人觉得压抑和不安。
这感觉,就像在读东野圭吾的原著,明明眼前是是简单的语句,文字背后却蕴藏着让人难以承受的地狱景象。
将一本五百多页的小说压缩成一部音乐剧并非易事,
《白夜行》3小时的长度已经到达了极限。
不能避免的,因为剧情交代和情感抒发互相争夺时间,音乐剧中段出现了一点拖沓感。
但结尾一波人性高潮,完全撑起全剧。
挑韩雪来演唐泽雪穗,是神来一笔。
这个角色需要的演技,远远大于她的歌唱技巧。
毕竟,唐泽雪穗绝对不是一个仅仅依靠漂亮的外表就可以诠释的花瓶,雪穗的性格极其矛盾。
幼年时,她被母亲卖给大叔换取万日元;被亮司救出来后,她帮助他编造不在场证据;诱杀自己的母亲,到找邻居开门为自己洗脱嫌疑……
天使外表,包裹着如同杀人惯犯一样的缜密思维,是雪穗让观众不寒而栗的原因。
韩雪舞台表现力相对更好,演出了不经世事的恬然外表下那种暗藏杀机。
相比于雪穗在情绪上的层层递进,不动声色,反倒是刘令飞的亮司气势略逊一筹。(当然令飞唱歌还是没话讲)
总之,冲着《白夜行》亦或者演员去,这部音乐剧都不会让你失望。
毕竟,能有几个音乐剧可以残忍地在大家面前一点点的剥落城市华丽的外衣,露出爱情原本残忍又颓败的样子呢~
白夜行音乐剧
.11.30-12.9
上汽·上海文化广场
看戏去我们做真诚的精神福利号白癜风忌食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权威转载请注明:http://www.laiyindu.com/byxyy/46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