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洋淀位于河北省中部,地处北纬38。43’--39.02’,东经.38’--.07’,总面积平方公里(水面大沽高程10.5米)。白洋淀淀区地形复杂,大小淀泊达个,沟壑多条交织错落。唐河、府河、漕河、瀑河、萍河、潴泷河、孝义河、白沟引河直接注入白洋淀,通过东部出水口,经独流减河入海。
白洋淀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有人类活动繁衍。春秋、战国时期,淀区分属燕、赵统辖,以易水长城(今安新县北堤)为界,南葛城(今安新县安州镇)属赵国,北浑泥城(今安新镇)归燕国,故今日淀区仍有“燕南赵北”之说。白洋淀的称谓也因历史时代不同而异,有“掘鲤淀、白羊淀、西淀”等。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年),宋为了抗御契丹的骚扰,六宅使何承矩在西起今保定,东至青县附近沿线,利用地形开辟塘泊、引河入淀、筑堤贮水、引水灌溉,达到了“始壅诸淀,以御辽兵”的目的,并逐步形成了由淀泊、河网、沟壑、水田组成的里屯田防线,其中有一个淀泊名为“白羊淀”。从《宋史.河渠志》记载中知道,“白洋淀”原名“白羊淀”。到明代后,因淀水宽阔、清澈见底,呈现“汪洋浩淼,势连天际”之象,人们才将“白羊淀”改称为“白洋淀”,后因白洋淀面积在淀区众多淀泊中居首,人们遂把整个淀区统称为白洋淀。
白洋淀形成于新生代时期,全盛于中全新世纪时期,面积、轮廓因历史气候、地理环境及人为改变等因素,经历过多次扩张、收缩的演变。清雍正三年(年)怡亲王允祥和大学士朱轼从泄水容水角度考虑,划地修筑堤防,使白洋淀地区初步形成了沟壑纵横,村落、苇地、园田星罗棋布的格局。新中国建立后不断地恢复堤防,先是修筑淀南新堤将部分水区隔出,后又建成枣林庄水利枢纽把百草洼隔于淀外,最终划定了现在白洋淀的范围。
白洋淀地处京津石腹地这一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白洋淀湿地在维护生态系统平衡等方面发挥着极其为重要的作用,因此,白洋淀被称为“华北之肾”、“华北地区天然的物种博物馆”、“京津石的绿色屏障”,其生态功能主要表现在:
1、调节区域气候。白洋淀地处暖温带季风气候区,除夏季高温多雨外,其它三季气候都相对干燥;白洋淀地区年平均降水量.9毫米,年平均蒸发量却高达.4毫米,这对调节华北地区气候,改善“京津石”地区的湿度状况有着重要意义。
2、缓洪滞沥,涵蓄水源。白洋淀是海河流域重要的蓄滞洪区,蓄水量最大可达10.4亿立方米,是大清河水系的重要水利调节枢纽,担负着保卫京九铁路、京沪铁路、华北油田以及保护周边地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任。近些年来,华北地区严重缺水,白洋淀作为本区域的重要水源地,极大缓解了水资源短缺状况。同时白洋淀还通过渗漏、侧渗方式不断补充着地下水。据《白洋淀志》记载,年,白洋淀年平均水位为大沽高程8.64米,该年份白洋淀仅通过侧渗一项,对安新县地下水的补充量就达到了.3立方米,相当于当年降水渗入量的80%。
3、降解污染物,净化生态环境。白洋淀拥有近12万亩芦苇、8万亩蒲草等各种丰富的水生植物和微生物,通过这些水生植物和微生物的吸收、固定、转化、过滤、降解等作用,使白洋淀及下游的水体得到净化,水质得以改善,保证了白洋淀湿地良好的生态环境。
4、保持生物多样性。白洋淀湿地生物物种种类十分丰富。记录有鸟类共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有丹顶鹤、白鹤、大鸨、东方白鹳4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有白琵鹭、白额雁、梭羽鹤、灰鹤、小天鹅、红隼、长耳鸮等26种。白洋淀有鱼类41种,以鲤鱼、黑鱼、黄颡(甲甲)为主,数量和产量大的鱼种有鲤鱼、鲫鱼、鲢鱼等。哺乳动物14种,爬行动物11种,两栖动物3种,白洋淀底栖生物常见的种类有节肢动物、软体动物和环节动物,共38种,优势种类是软体动物和甲壳动物。白洋淀有大型水生植物47种,包括21种挺水植物,7种浮叶植物,4种漂浮植物,15种沉水植物。白洋淀藻类植物共9门,11纲,26目,55科,属,种,27变种;优势科包括鼓藻科、舟形藻科、色球藻科等13个科。陆生植物主要以阔叶树种为主,林木覆盖11.5%。常见木本植物有杨树、柳树、刺槐、苹果等,草本类以禾本科、菊科、豆科为主。
这么详实的数据,你是不是得给小编点鼓励呢?返回最上端小编的,日后给你更真实得讯息。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白癜风有哪些危害中科获品牌影响力转载请注明:http://www.laiyindu.com/byxyy/21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