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白夜行 >> 白夜行演员 >> 正文 >> 正文

一万分之二十二娟姐的2016年书单

来源:白夜行 时间:2018/1/13

欢迎光临“像风一样自由”~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是口号,是理想,是唯一一个好多年一直喊且一直都没变的理想。虽然很忙,但哪怕每天能读十几页,积少成多,期待着自己总有一天能读够万卷。

过了读书求功名的年龄,读书以消遣为主,今年初给自己制定了“页阅读计划”,工作和家务繁忙,一天20多页也不至于成为负担。诚然,不能以数字来衡量读书的效果,但量化为数字是对自己的督促。

年终盘点,页的任务基本完成,共计22本(还是这么二!)读过的书大多做了摘录,并写了简短的评论。读书向来是很“个人”的活动,这些书当中,有喜欢的,也有不喜欢的,我之蜜糖,你之砒霜,所以以下只是个人感受,权作为年一份与以往不同的总结。

有人说,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如果单以“有用”来论,读书似乎是最不能直接创造价值的活动;如果非要说出个用处来,只能说在能够抬高你身价的各种物质当中,书是最便宜的,读书对于开阔视野、提高思维能力有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拿读一万块钱的书和背一个一万块钱的包包来作比较,我想几百本书装在心里,会让你更自信。

年近不惑,同龄或更大年龄的朋友们常常说“过了读书的年龄,看书走马观花,什么也记不住了。”然而事实是,即使你记不住情节,更记不住词语、句式、经典对白,但你看过的书对你思维与见识的影响就那么一点点地积累着,影响着你看问题、做决断、观察和认识世界、理解和思考人生。

前段时间刚刚完成一项艰难的工作,在孤立无援的境况中,愈发感慨,读书多一点,受盅惑被欺骗的几率就少一点。我很喜欢的一位博主“何日君回来”曾说过“很多东西,你读书了也改变不了;但是如果你不读书,你连发现问题都发现不了。”

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画重点——读书还是要读名家、读大家、读那些历经时光淘漉而愈发熠熠生辉的作品,不要读鸡汤!不要读励志!不要读流行读物!读经典!读经典!读经典!

————我是娟姐书单的分割线————

1

王安忆《长恨歌》:作者文笔十分绚丽,但我不喜欢文中过于琐碎冗长动辄好几个篇章的环境描写,不喜欢主人公自私冷漠狭隘的性格,不懂爱,不会爱。最喜欢小弄堂阳光里拣马兰头、磨糯米粉做小点心、小火热汤吃火锅、坐在桌前剥桂圆等日常生活描写,真切而温暖。一些情节略显牵强,比如文革中怎么可能保存下来那么多旧衣物老家具以及金条?结尾让主人公死于他杀太刻意了。

2

刘慈欣《三体》(第一部):作者专业知识很强,小说结构也很好,读了此书,使我这小女子也突然对人类命运这样的大命题产生出极强的责任感。如果说人类自私残忍,那么比人类科学水平发达的外星生命一定有着更高的文明和道德吗?与其背叛整个人类寄希望于外星,不如从每一个个体做起,不再麻木冷漠。

3

彼得?海斯勒《寻路中国》:一个外国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自驾中国的边塞和农村,留下了这些平实而真诚的文字。在他笔下,我看到了长城的美丽和坚守、中国农村的发展与现状、政府官员的官派、民间历史追寻者的困惑、警察等公务人员的刻板、大车司机的阅历和无奈、搭车老汉的警惕与孤独、年轻姑娘的矜持与戒备、村民对陌生人毫不迟疑的信任。

4

刘慈欣《三体?黑暗森林》:当无论你怎么努力,你的部署都暴露在敌人面前,胜利渺茫,你还坚持吗?当只有消灭战友才能使自己生存下去,你会狠心那样做吗?当全世界的人都不相信你,你还坚持自己认为的正确吗?这部书讲了人性太复杂的东西,人性中的确有恶,好在书的结局终归是善与爱胜利了。

5

梭罗《瓦尔登湖》:这本书竟然读了一个月,读完最直接的结果是特别强烈地想种豆子种白菜。他不遗余力地记录湖边宁静孤独的生活,不厌繁琐地写自己如何种豆,泥房子,观望野鸭;甚至冰下的气泡、红蚂蚁黑蚂蚁的恶战都能写好几个页码。或许你会觉得乏味,或许你会在读后觉得心底平和。田园将芜,胡不归?!

6

唐?孟启《本事诗》:这本书是诗论,是笔记,是小说,收录唐代诗人名流轶事,悲欢离合,亦真亦幻。这本书是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典故的出处。我读那些情深的女子,率性的男子;也读那些悲哀、无奈、权威、势力。隔着千年的时光,他们仍那么鲜活,生动。

7

黄永玉《比我老的老头》:貌似应该退休年龄才看的书,可是在这些老头的身上和这些文字当中,我看到了“春风大雅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尘”的气节,风度,儒雅,谦和,不疾不徐,不卑不亢,爱憎分明。时代的进步,这样的品格越来越少了。

8

克莱儿《摆渡人》:(不是当下热火的同名电影)看到后记发现原来作者是女性,这就不难理解小说的立意很棒而笔触略显不及了。开头很吸引人,从某个安全屋洗澡换衣服开始,沦为通俗青春偶像玛丽苏心灵鸡汤类地摊读物。关于勇气和爱,死亡的恐惧,自我的救赎,多么深刻和宏大的命题,写成爱情小说真是白瞎了。

9

《莎士比亚著名悲剧六种》:学生时代看过的书,因收拾旧物看到,随手翻阅不觉入迷,于是认真从头到尾读。虽然二十多年前的印刷和装帧都很劣质,但不能掩盖经典之作的光华,莎翁文字独具魅力。歌德说“莎士比亚的戏剧是个美妙的万花镜。”的确,值得不同年龄一读再读。

10

老舍《猫城记?离婚》:老舍风格很不同的两部小说。前者荒诞魔幻,却直击现实中冷漠麻木自私盲从贪婪软弱的人性;后者是市井小民琐碎的生活和无望的梦想,亲切平实的对白,老北京的风物人情,尽在笔下。“火光,肉味,小猫喵喵的叫。也许这就是真理,就是生命。”

11

东野圭吾《白夜行》:终于真相大白,合上书心情不是豁然开朗而是愈加沉重。两个单纯无辜的孩子一步步成长(或者说堕落更为贴切)为冷酷无情的凶犯,伤害着一个个同样无辜的生命。他们固然有无法弥补的童年之殇,这种“恶”让人痛恨又痛心。另,写作手法真是了得。

12

汤显祖《牡丹亭》:依然是旧书新读。这本书虽已读过数遍,但这次读得时间却很久。那些耳熟能详口齿噙香的句子自不必说,且摘录这两句“年光到处皆堪赏,说与痴翁总不知。”“书要埋头,那景致则抬头望。”多么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汤显祖哇。至情至性的浪漫主义文人.

13

严歌苓《陆犯焉识》:最早读她的作品是《一个女兵的悄悄话》,那时年幼,喜欢她文笔的清新活泼和描写军营生活的苦中作乐。后来读《金陵十三钗》,颇觉笔力不足,架构牵强。今读《陆》一书,觉得比前两者都好许多,文字沉稳,冷峻,你我都熟悉的字眼常常被她组合出惊心动魄的效果,时而穿插的黑色幽默让人亦哭亦笑,但毕竟限于作者年龄,特定时代的描写略显单薄。轻飘飘的个体在动荡的时代和历史的巨轮中多么微不足道,可对于个体本身,一生多么珍贵,永远不可能重来。

14

(法)乔得龙《水墨紫禁城》:一个执著的法国人深入大内记录了紫禁城不为寻常游客注意的那些精致画面,既有开阔景致和雄伟殿宇,也有鲜为人知的角落。两年中,无论寒暑阴晴,他坐在马扎上、双杠上、汉白玉栏杆上、正在施工的屋顶上,一坐几个小时。文字当中也记录了善意或无礼、淡然或热心的工作人员,训练的武警,打盹的园丁,偶尔一遇的垂钓者,以及故宫的鸟,猫……颇有情趣。翻译也很棒,比如outoftime翻译作“为时空的流转所忘却”……

15

李敖《北京法源寺》:以前读过李敖的随笔杂文,小说这是头一部。国学功底,英雄情怀,入世弘法,普世救亡。戊戌变法于我们,只存在历史课本上,康梁也好,六君子也好,只是几个名字,而在李敖笔下,是活生生有血有肉有感情有胸怀的人。不足之处是大段的人物语言像背书,缺乏自然的对话感,或许正是因为作者的学识渊博吧。

16

雨果《九三年》:如此史诗巨著,旺代叛乱,法国大革命中重要的事件,却是以三个孩子的命运作为主线。书中无论宏观与微观视角,作者驾轻就熟。孩子的纯洁无邪触发了仁慈与道义,这种由恶到善的转变又触发了正义感。我看到的是惨烈和残酷的战争中人性的光辉,侯爵、将军、教士,三个人都是英雄。读此书可以使我们对历史书上神圣的“法国大革命”有更具象的理解,不同于学生时代的理解。

17

马尔克斯《霍乱时期的爱情》:1、老马写字太纯熟了!精炼,深刻,严谨,准确,完美。2、世俗的理性的婚姻和幻想的浪漫的爱情,这两者,他并未倾向于哪一种。漫长的等待的爱情和激情的放荡的情爱,这两者,他也并未褒贬哪一种。3、“他们二十岁时没能在一起,因为他们太年轻,他们八十岁时没能在一起,因为他们太老了……”半个世纪的等待,想起张信哲的歌“爱是一种信仰,把你带回我的身旁……”

18

孔莉萍张军《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买这本书是因为跟作者熟识,也很欣赏其文笔和处世态度。张爱玲与胡兰成,徐悲鸿与蒋碧薇,萧军和萧红,三份爱情共同点都是起初时激情缠绵,后来却一点点破碎,个性也好,时间的考验也好,正应了那句电影台词“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东西是不会过期的”。

19

胡兰成《今生今世》:这样的文字,很安静,那些琐琐碎碎的片段,或人,或景,或怪异传说,或乡俗俚语,或色香浮于纸面的小吃,或喜忧达于心境的感怀……色色细腻。在乱世中,现实的一炊一馔,一颦一笑,点滴都那么珍贵。胡兰成爱说“真实”,爱说“人家”,平常人家,恬淡的甚至有些艰难的日子,在乱世中,也是那般难得。但他笔下的美好与安稳太过矫情。几乎溢出纸面的自负自恋,故作豁达的做作,花心、薄情、浪荡、恬不知耻,以及对张爱玲的无情无义,着实令人不齿。

20

东野圭吾《解忧杂货店》:这是一部奇幻又温情的著作,我打算推荐给孩子也看看。作品的结构非常巧妙,几个章节互相交叉关联,通过时空的交错形成了一个圆环,在一个个相对独立又互相关联的小故事中彰显人性的光辉。每个人在思想上遇到解不开的难题时,都需要一个倾诉对象和一个给自己拿主意的人,虽然最终的决定还是要靠自己来做出,但那一点来自外界的真诚的交流是非常有价值的。

21

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开始读这本书时,觉得不应该是我这个年龄该读的,它更适合大学生或高中生,也觉不出这么著名的作品有何魅力。然而当看似颓废不上进的少年内心的纯真善良逐渐显露出来,那些细小情节令人感动:他因为自己认识的一个女孩子和不良少年在一起而恼火,因电影院里的妇人为电影情节哭的伤心却不管自己孩子而愤怒,他帮小女孩系鞋带,他给找木乃伊的小男孩带路,他鄙视那些假模假式的爱情电影,他惋惜跳楼少年,他擦除校园墙上的脏话,他淋着雨守护着妹妹坐旋转木马无比的高兴……他真的是一位守望者。

22

老舍《茶馆》:收录了老舍的戏剧、小说、散文若干。读了胡兰成再读老舍,真是天差地别,他们写的几乎是同一个时代的人和事,可让人感觉滋味完全不同,胡兰成笔下一切都是美的好的,但并不觉真实反觉做作,老舍写的多是低微的卑贱的,着实是那个时代底层人物最准确的写真。他们说话的语气,行事的做派,他们努力而辛劳,绝望和无奈,都让你感觉是鲜活的个体,是时代的缩影。

年,我想继续保持读书的好习惯,来,和我一起吧,把碎片的时间投入到阅读中去。

最后,附上一部分读书摘录(段落后的数字是所在页码),希望你能从这些经典的文字中读出欣喜与感动:

和生活态度展示我们的作品讲述那些有故事的人记录我们旅行的足迹在路上像风一样自由yang

赞赏

人赞赏









































中科白癜风医院用疗效说话
泉州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laiyindu.com/byxyy/15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