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大阪的一栋废弃建筑内发现了一具男尸,此后19年,嫌疑人之女雪穗与被害者之子桐原亮司走上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一个跻身上流社会,一个却在底层游走,而他们身边的人,却接二连三地离奇死去,警察经过19年的艰苦追踪,终于使真相大白。
——百度百科
《白夜行》是日本作家东野圭吾的代表作,最初我以为这本书写的是侦探追查凶案、破解作案手法的老套剧情,直到阅读完前几章后我仍持有这种看法。不过,随着剧情推进,我才渐渐明白,《白夜行》虽然是围绕着一桩凶杀案展开叙事,但整本书的焦点却并非在此,而是案情背后牵连出来的一系列令人不寒而栗的故事。读完书,我顺带看了网上一些书评,下面的几种观点,我深以为然。
01
在故事的最后,男主角桐原亮司自杀身亡,得到的却是“雪穗正沿扶梯上楼,背影犹如白色的幽灵。她一次都没有回头。”对此,有人认为雪穗绝情,有人则认为背影的后面一定是张泪流满面的脸,而我倾向后者。男女主角虽然犯下许多罪行,但依然残留着一丝温情,男主角在一年的最后一晚用剪刀剪出男孩与女孩手牵手的剪纸,劝诫好友结婚。
女主角则是在故事的最后才隐晦的坦露出自己的心声。
“她一次都没有回头。这正是亮司希望的做完全陌生的两个人,聪明如雪穗怎会不理解他最后的苦心。她无法回头,不管心里对亮司是什么样的感情。
一次都没有回头。那么决然,面对爱人的离开。在这样一个冰冷绝望的故事里,他们的羁绊是最后一丝温情,难道作者东野圭吾连这都要抛弃?在小说快要结束的时候,雪穗做了这样一番解释:“我的天空里没有太陽,总是黑夜,但并不暗,因为有东西代替了太陽。虽然没有太陽那么明亮,但对我来说已经足够。凭借着这份光,我便能吧黑夜当成白天。我从来就没有太陽,所以不怕失去。”这是整本小说唯一一处雪穗表达出自己心声,或许可以把这理解为雪穗的告白——亮司就是她的太陽,或许可以从中探寻他们守望的未来——“牵手漫步在陽光下”
”02
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的事件层出不穷,大家对于作恶的小孩痛心疾首。《白夜行》中的女主角由于童年的不幸遭遇在心里结下恶之花的种子,以至于她一步步犯罪,陷入无底深渊。
“对一部长达三十五万字的作品做细节上的甄辩似乎有些小题大做,但是东野圭吾值得做这样的功课,他的细节处理实在是太扎实了。例如,公寓管理员田川曾经听到雪穗的身上传来叮当作响的铃声,这个声音是雪穗的钥匙链发出的,也就是说她本来有时间去救她的生母,这种联想非常可怕,当时他们还是那么小的孩子啊,可是恶魔不分长幼,无关美丑。
”03
在叙事手法上,《白夜行》穿插描写了当时日本发生的真实事件,韩国电影《杀人回忆》也偶尔在主线故事中展现出韩国社会变革的场景,在这点上两者异曲同工。
“从流行的游戏到热播的漫画电视剧,从诺贝尔奖的获得到环保的开展,从新上市的烟到刚刚发生的火车事故,从相扑比赛到泡沫经济,从石油危机的恐慌和经济泡沫的膨胀,日益改变了传统社区生活和家庭生活。这是日本社会中个人主义开始蔓延的时代。虽然有的线索的穿插会略显生硬和故意,对作品的整体性和流畅性造成一定的分割和阻碍,但东野圭吾真心想呈现一个立体的日本,在时代的洪流下不断进步的日本。
”04
除了对《白夜行》故事内容的讨论,网友也对这类“黑暗系”书籍越来越畅销的现象的原因阐述了自己的看法。
“我曾一度怀疑,读者从那些绝望的没有一丝光亮的文字中除了震撼悲痛还能得到什么样的感动或者向上的积极的意义,那些太过黑暗的文字是否会使读者陷入过于沉重的绝境。一部小说一部文学作品,如果缺少向善的引导,向光明向希望的追求,缺少对读者的鼓励,激发读者对更好的生活的追求,它的价值究竟体现在何处?文学作品的创作是由作者和读者共同完成,读者在阅读时的感受体会也是对文学作品的一种完善,读者在阅读时如果只有绝望和悲伤,这部作品的意义究竟何在?
在周星驰的《大话西游》徐峥的《爱情呼叫转移》的无厘头搞笑引起的风潮中,在《疯狂的石头》《疯狂的赛车》快乐攻势下,在大量关于小动物的的满是纯净童真的书目旁边,极端绝望的黑色小说默默等待着,等待着爆发。也许读者越来越需要这样极端黑暗的小说来调和过于理想化过于纯粹的内心,达到一种平衡。也许读者需要透过这样极端黑暗的小说来看清极端黑暗的现实,发泄压抑陰暗的情绪,刺激麻木不仁的灵魂。
悲剧本身就是把恐怖和罪恶展现在人前,当读者面对这些恐怖罪恶的人生呈现的时候,可以洗涤人的精神,让人放弃贪婪欲望,净化为了欲望不惜一切为非作歹,去犯罪、行邪恶的思想。因为人们看到了人生的悲剧,看到了人生的痛苦,所以,悲剧可以洗涤人的精神,悲剧可以使人从欲望痛苦罪恶之中超脱出来。也许作者东野圭吾是想通过悲剧深入剖析物欲下的人千奇百怪的想法,从而警告人们:不要在物的面前失去人的尊严。
”05
事实上,在此现象可以做一个延伸:我们经常会有一种体验,就是明知道某些回忆是悲伤痛苦的,可我们还是不自主的想起这份回忆,甚至沉浸其中,换句话说,为什么人们愿意沉浸在负面情绪中?
网友给出了其中一种原因:
“不断重复体验痛苦发生时的情景,也是我们内心处理痛苦的一个方式,不断重复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不断试图改写的过程。比如经历地震后的孩子,有时会看到他们不断把积木搭成高楼,再不断推倒它,这实际上就是他们将自己不断带回到创伤情境,并在不断重复中消化代谢那些恐惧悲伤,并在不断的重建中重新找回控制感的过程。
”书评
随便看看吧-白夜行
图片
《白夜行》同名日剧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laiyindu.com/byxyy/1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