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白夜行 >> 白夜行演员 >> 正文 >> 正文

当代电影近年来国产推理片与推理小说的

来源:白夜行 时间:2017/12/7

类型研究

作者:程佳客

责任编辑:向竹

版权:《当代电影》杂志社

来源:《当代电影》年第9期

在中国电影史上,有一部电影创下了观影人次过亿的奇迹,那就是第一部推理片——《谋杀案》()。在那个电影票几毛钱的年代,《谋杀案》的票房不啻为“传奇”。

推理片常常情节跌宕起伏,细节环环相扣,逻辑严丝合缝,结局出人意料,极富娱乐性,满足了观众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满足了大众自古便有的“猜谜情结”和“游戏心理”,是最受观众喜爱的电影类型之一。但推理片对编剧的要求较高,在观众愈发见多识广的今天,如何创作与时俱进的、不落俗套的推理片,成为每个正在创作推理片的编剧需要面对的难题。年12月,一部名为《唐人街探案》的推理片上映,获得了不俗的口碑和票房,有趣的是,此片带有浓厚的“推理小说”情怀,或许这是未来推理片创作的一种方式。

纵观《唐人街探案》,这部电影中提到了诸如“福尔摩斯”“艾勒里·奎因”“体育馆杀人事件”“求道者的密室”“歌野晶午”“青崎有吾”“杰克·福翠尔”等大量推理小说中出现的人名、推理小说作品名和作者名,这在之前任何一部推理片中是绝无仅有的。除了编剧个人的“恶趣味”外,更多是从这些作品中获取创作灵感。那么,推理小说是否能够成为电影创作的“武器库”呢?

本文试图分析国产推理片与推理小说之间的联系,进而提供一种创作思路。

一、什么是“推理”

推理,逻辑学指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是由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判断推出新判断的过程。(1)但推理小说并不是一本逻辑课上的习题集。推理小说这个词是舶来品,最早推理小说被称之为侦探小说,直到年后的日本为了规避“侦探”两个字,才发明了“推理小说”。因为推理小说并不一定要有侦探,所以这个说法更加科学准确。

推理小说的英译可以是“DetectiveStory”,也可以是“MysteryFiction”和“CrimeFiction”,我们看到,这是一个相对松散的类型,很多文学作品都可以在这个范畴中,学术界也习惯将推理分为“狭义推理小说”和“广义推理小说”两个层级。

狭义推理小说一般指“本格推理小说”,这是最纯正的推理小说,我们熟知的阿瑟·柯南·道尔的《福尔摩斯探案》,阿加莎·克里斯蒂的《无人生还》,东野圭吾的《嫌疑人X的献身》都属于这一类别。这一类推理小说更符合“推理”字面的含义,本质是以逻辑的方法来破解谜团,很多读者误以为推理小说就是指“本格推理小说”,但这只是推理小说中比例极小的一部分,更多推理小说属于广义推理小说。

广义推理小说则包括任何与解谜、悬念、惊悚、犯罪有关的小说。因此我们会发现,美国推理作家协会(MWA)评选的百大推理小说排行榜上有《教父》《罪与罚》(犯罪)、《沉默的羔羊》《罗丝玛丽的婴儿》(惊悚)、《枪杀希特勒》《英国间谍》(间谍)、《蝴蝶梦》《布莱顿硬糖》(悬念)等文学作品。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也经常会产生《日本沉没》(惊悚)、《秘密》(悬念)等获奖作品,哪怕这些作品从头到尾和“逻辑推理”没有任何关系。

我们甚至无法标准化广义推理小说的范畴,广义推理小说是一种“泛推理小说”。

推理片也有别于科幻片、武侠片、战争片等类型明确的电影,并不是一个精准的分类。推理片与推理片之间相比较可能大相径庭,《高斯福德庄园》是一部精彩的推理片,《疯狂动物城》同样是一部精彩绝伦的推理片,但两者无论从表现形式还是类型上都相差甚远。

不过我们还是容易发现,悬疑片、犯罪片、惊悚片这几种类型片中包含了大部分的推理片,但无论是爱情片(《蝴蝶梦》)、歌舞片(《八美图》),还是战争片(《哈特的战争》)、科幻片(《星际穿越》)中,都有推理片的身影。

可以认为,推理更类似于一种元素,像“动作”“爱情”“喜剧”等元素一样,能够悄无声息地融入到一部电影中,这也是由于“推理”本身就是一个相当宽泛的概念。

二、国产推理片类型的多元化

如果按照推理小说的分类,可将推理片分为本格推理片和泛推理片。

本格推理片和本格推理小说有极高的重合度。故事通常以一起案件为起始,案件很可能区别于社会上常见的犯罪,具有一定的超现实主义成分,罪犯采取某种不可思议的手段(经常是理想化的、无法付诸实践的)完成令人不可思议的犯罪过程。最常见的本格推理片可由本格推理小说改编而来,例如《密室之不可告人》《宅女侦探桂香》《嫌疑人X的献身》等,但也有不少本格推理片采用编剧原创内容,如《消失的子弹》《消失的凶手》《唐人街探案》等。

本格推理片是一场与观众的智力角逐,案件会发生在日常生活中不可能存在的封闭空间中,例如孤岛——《密室之不可告人》、邮轮——《密室之不可靠岸》);凶手采取一些诡计来达到犯罪的目的,例如让凶器消失——《消失的子弹》,让尸体消失——《嫌疑人X的献身》,从封闭空间中逃脱——《唐人街探案》等。本格推理片的情节看似戏谑,手法看似荒诞,但最终的真相却往往合乎情理具有科学的符合逻辑的解释。在观看的过程中,会产生“谁干的”和“怎么干”这两个问题,这也是牵扯着观众能够认真观看下去的重要驱动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格推理小说中,有一种被称为“新本格推理”的流派,这种流派在年被提出,是日本年轻一代作者为“复兴本格推理小说”所发起的“运动”。新本格由日本推理小说之神岛田庄司提出,多位在大学时代就从事推理小说创作的年轻作者例如绫辻行人、歌野晶午等轮番发表优秀作品确保新本格被读者接受并喜爱,延续至今。

新本格推理是抛开现实性,在完全虚构的故事中,以虚构的作品内部的现实为前提,追求“谜团”“逻辑”以及“富有意外性的解谜”趣味的推理小说。

有人曾经这样评价本格和新本格的区别:“本格推理是先造一间封闭的房子,然后把人杀死在里面;新本格则是先把人杀死,然后在尸体的四周造一间封闭的房子。”

这样天马行空的推理小说,是难以影视化的,但有一部国产推理片却伴有浓厚的新本格气息,可以称得上是创举,那就是《狄仁杰之通天帝国》。该片以唐朝武则天称帝年代为背景,主要讲述了狄仁杰坐牢八年后,朝廷发生一桩怪案,武则天不得不再次起用狄仁杰破案的故事。

《狄仁杰之通天帝国》海报

在这部影片中,出现了“通天浮屠”“人体自燃”“鬼市”“狐妖”等匪夷所思的情节,最后真凶胆大妄为的犯罪手法宏大无比充满震撼,这部想象力爆棚的武侠片被人诟病为“不像武侠片,更像悬疑推理片”,那是因为,它确确实实是一部地道的“悬疑推理片”,而且是国内前所未见的新本格推理片。值得一提的是,《狄仁杰之通天帝国》拿下了以推理悬疑、惊悚恐怖题材为主的布鲁塞尔国际奇幻电影节银乌鸦奖。

相比于本格推理片,泛推理片展现出更多样化的题材:《神探亨特张》《解救吾先生》《神秘家族》都取材自真实案件;《十二公民》《捉迷藏》《我是证人》则采用了翻拍改编海外电影等方式。《催眠大师》《烈日灼心》《搜索》《谋杀似水年华》《夏天十九岁的肖像》等有扎实的原著小说基础。

其中《烈日灼心》这部小说改编自须一瓜的《太阳黑子》,原著作者须一瓜是一名政法记者,由于职业的原因,原本小说便已素材丰富、内容深刻。电影比之小说更进一步。剧本巧妙地保留了原著中的精华,又利用了电影这种艺术手段,在每一次节点上带来更强的冲击力,充分发挥演员的表演能力,使人在观影过程中透不过气。三位男主角更是同时获得第18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影帝,并传为佳话。

《烈日灼心》海报

可以见得,虽然推理片以剧情见长,以情节出乎意料来吸引人,但好的人物形象仍然能让推理片更进一步。就像读者们可能不记得福尔摩斯办过的案子,但福尔摩斯这个人,大家是不会忘记的。

三、国产推理片的人物形象

在推理片中经常会有一位“侦探”的角色,随着剧情的推进,侦探触碰到事件的核心,将线索展示给观众,最后还承担着揭露真相的任务。很多时候,侦探就是电影的主角,是电影与观众之间最直接的联系。

“侦探”大多数情况下是智慧和正义的化身,例如耳熟能详的夏洛克·福尔摩斯,在全世界范围内拥有超过75个不同演员饰演的影视形象和部作品。另一位著名的侦探人物赫尔克里·波洛,虽然没有如此多的扮演者,但凭借阿加莎·克里斯蒂的盛名和大卫·苏柯特精湛的演技,也名满天下。

比之国外,国产推理片中的“侦探”非常罕见,例如《宅女侦探桂香》中的桂香——3岁识字,7岁抓小偷,13岁帮警察破案,后成为警方的顾问,实则上并不是社会关系复杂的“侦探”,更多是有侦探之名,无侦探之实。又如《探灵档案》中的陈博涵,虽然有着“盲点侦探”的称号,但实际职业是一名房产中介,调查事件纯粹是一起巧合。真正以“侦探”为职业的,恐怕只有《唐人街探案》中的唐仁,但有趣的是,唐仁被设定为在曼谷经营一家侦探事务所。所以,在国产推理片中,没有一名真正的侦探。这是因为我国没有侦探这个职业,所以更多的“侦探”角色由警察来担任。

《唐人街探案》剧照

其实在各国的推理片中,都存在许多警察默默承担着侦探的功能与任务的情况。有趣的是,相比欧美日本,国产推理片中的警察形象相当丰富。最常见的是根正苗红的刑警,例如《神探亨特张》中的张慧领、《烈日灼心》中的伊谷春、《解救吾先生》中的邢峰、《冰河追凶》中的周鹏、《记忆大师》中的沈汉强等。这些警察形象经验丰富,嗅觉敏锐,同时拥有灵活的头脑和办案技巧,代表了群众心目中理想的警察形象。

比较值得探讨的是《白日焰火》中的张自力和《我是证人》中的路小星,这两部推理片则更深一步地挖掘警察这个人物个性。张自力经验丰富、行动力极强,但性格上有很大缺陷,脾气急躁、不善言辞,这样的性格在工作中容易犯错误,在生活中容易闹矛盾。果然,张自力在执行任务过程中因为自己的不当行为负伤,后来调离了警队,当了一名保安。这是一个非常矛盾的人物,但矛盾并没有阻碍他去完成他的正义。他重操旧案,弥补自己多年前犯下的错误,同时在面对爱情与正义的抉择时,犹豫不决地选择了正义,也留下值得细细品味的人物。

《白日焰火》海报

相比之下,路小星则更容易让人读懂,更加纯粹,更加卡通化。路小星原本是警察学校的学员,在教育弟弟的过程中,不慎导致弟弟丧命,自己也失去了视力,这使得她在精神、肉体、事业上受到三重打击。无法再回到热爱的警察事业的路小星卷入了一起连环杀人案成为证人,并结实了一个酷似死去弟弟的男孩。情感线与案情线慢慢汇聚一处,随着案情的推进,路小星完成了自己的救赎。

《我是证人》海报

这两部作品都采用了“因犯错误被调离警队”的侦探形象,将更多的笔墨花在人物的塑造和成长上,推理小说中也有横山秀夫、劳伦斯·布洛克等作者非常重视人物的成长性,有一定参考价值。

除去在职警察与离职警察外,与警察相关的侦探人物也不在少数。例如《嫌疑人X的献身》中的唐川,是刑警学院的教授,也算是半个警察;《全民目击》中的童涛是一名检察官,也属于公检法体系内;《消失的子弹》和《消失的凶手》中的松东路是民国警察;《狄仁杰之通天帝国》和《狄仁杰之神都龙王》中的狄仁杰是大理寺卿,相当于唐朝警察。

除去侦探和警察外,很多半专业人士如医生、推理小说家也在推理片中担任了“侦探”一角。小说家是其中比较常见的一类。在很多本格推理小说中,侦探一边破案一边忙着将自己破获的案件写成白纸黑字让大家看到,例如艾勒里·奎因、法月纶太郎等。国产推理片《密室之不可告人》和《密室之不可靠岸》中的柳云飞是一名推理小说家。医生因其不可替代的专业属性,也在许多推理片中挑大梁,例如《惊天大逆转》中的朗月婷,与警察姜承俊一同破获案件;《催眠大师》中的徐瑞宁,是最顶尖的心理医生。

另外,还有一些推理片中的侦探纯粹就是玩票性质了。《谋杀似水年华》中的田小麦是一个普普通通的都市白领;《夏天十九岁的肖像》中的康乔是个刚考上大学的学生;《捉迷藏》中的张佳伟,是个咖啡厅小老板......

虽然绝大多数的推理片都拥有侦探这个主要人物,但也有一些推理片并没有什么明确的主角,也不存在功能性的侦探,而是在叙事结构上下了更多功夫。

四、国产推理片的叙事结构

部分推理片还具有一般故事片所不具备的“重复观看性”,因为这些推理片在叙事手法上区别于好莱坞的经典叙事,采用了复杂而又典型的多层次叙事,捕捉观众对于“猜谜情结”和“游戏心理”的高层次需求。在这一层面上,国产推理片表现不俗。

《无人区》采用了多线穿插交叉叙事结构。宁浩导演非常擅长这种手法,之前的《疯狂的石头》等电影已为他打下了牢固的基础。《无人区》这类推理片人物众多、事件分散,因其布局精巧与逻辑严谨而被很多观众喜爱。有别于《无人区》的叙事方式,另一种多层次叙事方式因其有明显的段落分割和中心人物,笔者姑且称之为“POV叙事”,这种叙事结构最著名的就是乔治·RR·马丁的《冰与火之歌》。

POV(PointOfView)是一种写作手法,即“视点人物写作手法”,即以当前人物为重点展开叙述,在叙述同一件事可以自由选取最丰厚的角度,大大加强了叙述的灵活性,同时因为POV能够通过第一人称独白来勾勒人物的内心,最适合塑造真实、有深度的人物。很多情况下,原本被读者厌恶的人物,通过之后的POV描写,能够洗白赢得读者的喜爱,例如《冰与火之歌》中的詹姆·兰尼斯特。

对于推理小说而言,POV叙事几乎与推理小说的历史一样古老,历史上第一部长篇推理小说威尔基·柯林斯的《月亮宝石》()就采用了POV的叙事方式。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底牌》()、奥尔罕·帕慕克的《我的名字叫红》()、东野圭吾的《白夜行》()、凑佳苗的《告白》()等著名推理小说都采用了这种手法。

以下分析一下《心迷宫》《追凶者也》这两部POV叙事推理片。

《心迷宫》讲述了中国某偏远村庄里,因为一具莫名出现的尸体而引发的一连串离奇怪事的故事。如片名所示,影片的主题便是“人心犹如一座迷宫”,正因为采取了POV的叙事手法,互相看不顺眼的村长父子、受家暴摧残且出轨的农妇丽琴、叛逆期少女黄欢、欠一屁股债的地痞白虎这些形色各异的人物形象才能立稳脚跟。观众有足够的时间去探查人物的内心,并且知道如何将注意力分配在角色上,POV叙事成功地将一个缺乏惊喜的故事讲得错综复杂且引人入胜。

《心迷宫》海报

《追凶者也》讲述了在偏远的西部村寨悄然发生的一桩残忍凶案,被警方推为首要疑凶的憨包汽修工宋老二与落魄古惑仔王友全、夜总会领班董小凤一起上演了一部嬉笑怒骂的黑色逃杀故事。《追凶者也》采用了“憨包”“小烂屎”“土贼”“乱屁麻麻”“鸡枞”五个小标题,这五个小标题全部都是方言词,跟全片的方言台词一样,有一种和谐感。《追凶者也》POV叙事最大的特点是,新的POV主角会将之前的人物形象彻底毁灭,类似小烂屎王友全,在第一个段落中非常不讨人喜欢,但在自己的POV段落中,展现出有情有义的一面,瞬间赢得了观众的好感。同样董小凤在第一和第二个段落中令人生畏,感到恐惧,在自己的POV段落中变成了事事不顺的逗逼,反而成为笑点担当。这种POV叙事方式非常巧妙地结合了人物的违和感和统一性,产生了不少娱乐性。

《追凶者也》海报

笔者发现,采用多层次叙事的推理片,在整体评价上会高于传统叙事的推理片,这也许是因为多层次叙事的推理片剧本更加扎实,更符合推理片需要的“最低配置”——逻辑严谨缜密。

五、国产推理片的“推理加”

由于推理更像一种元素,可以作为一种“添加剂”添加至其他电影中,因此各种类型片和推理片之间有着很好的相性,例如前文提到的《狄仁杰之通天帝国》,就是一部带有很强推理成分的奇幻武侠片。

许多推理小说是两种或两种类型以上的混合,例如艾萨克·阿西莫夫的《裸阳》是一部科幻推理小说;高木彬光的《邪马台国的秘密》是一部历史推理小说;京极夏彦的《姑获鸟之夏》是一部妖怪推理;J.K.罗琳的《哈利·波特与密室》是一部奇幻推理......

不同类型结合,使得原来趋于模式化的推理小说又变得拥有无限可能性,从而扩大了推理片的受众范围,也反向扩大了所结合的类型片的受众人群。同时,因为推理片重逻辑,重悬念,也使得所结合的类型片变得情节更加经得起反复推敲,剧情更有张力。以下例举《风声》《武侠》《绣春刀2·修罗战场》《黑处有什么》和《唐人街探案》五部国产影片,试分析推理与不同类型影片结合的妙处。

《风声》结合了推理与谍战两种类型。影片背景设定于年,皇军特务机关长武田,怀疑司令部内潜伏共产党地下人员“老鬼”,于是将五名嫌疑人关在裘庄,通过各种手段意欲找出“老鬼”。该片将一出寻找间谍的戏码安排在有限的封闭环境中,这是推理片中常见的“孤岛模式”,斗智、伪装、传递密码、人设反转等桥段都是推理小说中比较常见的手法,世界上最早的推理小说之一——《金甲虫》就是一部研究密码的推理小说。技术上的成熟,使得《风声》在细节上无懈可击。

《风声》剧照

《武侠》如其名,是武侠与推理的结合。村民刘金喜与妻子生活平静,一日遭遇劫匪,误打误撞,二匪被刘金喜打死,捕快徐百九怀疑刘金喜真实身份,经过调查,真相浮出水面。与《狄仁杰》系列不同,武侠中的推理并非本格,更像古代的刑侦学和行为证据学。徐百九在片中是一名热爱医学、崇尚科学的捕快,精通中医和实用物理学。这样的设定非常新颖,之前从未有过先例。有趣的是,片尾打败大反派的方式,倒颇有几分新本格推理的韵味。

《武侠》剧照

《绣春刀2·修罗战场》将推理与动作悬疑相结合。张震饰演的锦衣卫沈炼在一次扫除乱党任务中,为救画师北斋,将同僚凌云铠灭口。之后一面扛着同为锦衣卫裴纶的调查,一面受神秘女子胁迫放火烧了锦衣卫的经历司。但谁都没想到这后面隐藏着更大的阴谋。

《绣春刀2·修罗战场》不是传统的武侠片,更像是一部“武打片”,因为它缺乏“侠”的概念。其中倒是有不少“推理”的概念,锦衣卫俨然一群训练有素的刑警,非常善于运用演绎法破案。观众需注意力高度集中,因为从第一幕开始就充满了线索和提示。有一些提示是明显的,比如“皇帝游湖船被凿沉”;有一些提示是模糊的,比如“郭真是什么人”。这些线索散落在电影各处,最后像推理小说一样拼凑出真相。这种处理方式提升了电影的品质,但牺牲了电影的娱乐性,使得看电影变得不那么轻松。

《绣春刀2·修罗战场》剧照

《黑处有什么》是裹着推理外壳的青春片。影片讲述了90年代初,一起强奸杀人案的发生打破了小城的平静。初二女孩曲靖和张雪的父亲负责侦破案件,后来张雪消失了,张雪的不良少年男友赵飞成为了嫌疑人。影片处处怀旧,充满了—年那一代人的回忆。甘肃白银杀人案对这个故事的影响十分明显,青春片用推理悬疑的方式展开,既有青春的纯真,也有现实社会的黑暗。

《黑处有什么》剧照

《唐人街探案》讲述了身在泰国的华人侦探唐仁和外甥秦风卷入了一起失窃黄金与杀人越货的案件中。他们必须在躲避警察追捕、匪帮追杀、黑帮围剿的同时,完成找到黄金、查明真凶、洗清罪名这些逆天的任务。

如前文所述,《唐人街探案》在推理形式上非常本格,其中破解了两个制造“密室”的手法,对于推理片来说,是回归传统,但它也是国产电影中从未有过的爆笑喜剧加本格推理电影。

《唐人街探案》由一众喜剧演员联袂出演,我们在这部看似“四不像”的影片中能发现许多经典喜剧片的影子。例如《虎口脱险》《你丫闭嘴》《疯狂的石头》《人再囧途之泰囧》《A计划》等。“喜剧与推理”在大多数人是眼里风马牛不相及——喜剧使人发笑,推理使人紧张。其实不然,喜剧与推理的结合反而能够互相调节气氛取长补短。

G.K.切斯特顿的《名叫“星期四”的男人》、罗纳德·诺克斯的《陆桥之谜》、克蕾格·莱斯的《三点的八张钟面》、约翰·狄克森·卡尔的《阿拉伯之夜谋杀案》、劳伦斯·布洛克的《睡不着的密探》、赤川次郎的《三色毛杀人事件》、西泽保彦的《解体诸因》都是相当有名的幽默推理小说。后来日本甚至风行“马鹿推理”这种纯粹为了搞笑的搞怪耍宝的推理小说,例如绫辻行人的《咚咚吊桥坠落》、东野圭吾的《名侦探的规条》、东川笃哉的《推理总在晚餐后》、早坂吝的《彩虹牙刷》、仓阪鬼一郎的《四神金赤馆银青馆之不可能杀人》等。

《唐人街探案》中的侦探唐仁,是一个浑身缺点的无赖汉,在破案方面装神弄鬼,这样的人设非常符合“马鹿推理”的要求。与唐仁相对的秦风是狂热的推理小说爱好者,对破案有着无比敏锐的嗅觉,但理论远远大于实践。这样的二人组合充满了戏剧冲突与喜剧效果,自然迸发出源源不绝的笑点。除了人设和段子外,《唐人街探案》在结构性喜剧上也颇费心思,例如众人在阿香家一段,并非简单的耍贫嘴和扮鬼脸,而是通过之前在不同人物下埋设的伏线,刻意制造出“大乱斗”场面来产生喜剧效果。

《唐人街探案》海报

《唐人街探案》投石问路,尝试将国产推理电影与推理小说嫁接获得了成功,更是推理元素与商业电影结合的成功案例。

文学与电影原本就是息息相关的两种艺术,彼此互相影响互相借鉴,本文浅尝辄止地讨论了国产推理片与推理小说之间的联系,希望能够对于创作电影打开一些新思路。

(程佳客,电影编剧,)

编辑:张耀丹

更多精彩内容等您共享









































治白癜风天津哪家医院好
北京市治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laiyindu.com/byxyy/11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