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本书
一年多读本书
《我的晃荡的青春》
点击上方绿标即可收听杨枪枪朗诵
每天一本书
各位慈怀读书会的读者们,大家好。
欢迎来到我们的每天一本书栏目,我将用一篇文章的长度,来向您讲解书中精髓。
今天,我们要一起读的书是《我的晃荡的青春》。
东野圭吾是日本著名的推理作家。他在日本电装担任工程师时,就用下班后的时间写小说。
他27岁时,凭借《放学后》获得第31回江户川乱步奖。之后他辞去工作,成为职业作家。
年《秘密》获第52届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年《嫌疑人X的献身》获得届直木奖,东野圭吾从而达成了日本推理小说史上罕见的“三冠王”。
年,第11届中国作家富豪榜子榜单“外国作家富豪榜”发布,东野问鼎外国作家富豪榜首位。
东野认为“小说首先应该是一个好故事,一个让人喜欢听下去的好故事”。
他的这本《我的晃荡的青春》,写的是他从小学到大学的经历。虽然是一本自传体随笔集,却比较有趣好玩。
读起来十分轻松,能令我们发自内心地笑,完全颠覆了对他的想象。书中不乏自黑、幽默和搞笑,让我们看到了他那些中二的岁月。
东野说:“我把青少年时期所有快乐的部分都写成了《我的晃荡的青春》。”
编剧史航说:“我看了这本书,知道了他跟我们过着一样的皱皱巴巴的青春,所以我放心了。”
如果隐去他的名字和光环,这其实只是一个普通学生的青春手记,而他在里面刻意强调了他作为“坏小孩”的一面。
这本书,从东野上初中时写起,我们的青春,原来都是相似的。
初中
东野的初中,是一所校风很差、学生们打架斗殴为家常便饭的学校。升初三时,他唯一的愿望是“能进个平安无事的班级”。
可天不遂人愿,他被分到的三年级八班,聚集着一群人尽皆知的不良学生。他们坐在教室后半部分,打扑克、看色情书、商量玩什么。
曾有老师喊:“吵死了,给我安静点!”几秒后,从教室后方飞出一把小刀,扎在了讲台的边缘。
班里的学生分两部分,靠近讲台的前半部分,是勉强试图听课的群体。东野坐在教室的中间。由于他是没有加入那群坏学生的人当中,个子最高的,被选为班长。
他们班准备参加篮球比赛时,那些坏学生们,就互相传看自己带来的螺丝刀。
在比赛中,东野接到了传球而不得不投篮时,就受到了敌方队员来自四面八方的拳打脚踢,而球场附近根本看不到老师们的身影。
接近中场休息时,有人被螺丝刀捅伤了,场面骚乱不堪,运动会被迫停止。这就是东野的初中生活。
高中升学考试近在眼前,东野在伙伴们的影响下却学会了打麻将,而且每天都打。打麻将就要赌钱,他们规定,当输钱超过一千块时,不能在月末之前还清,下个月就不能参加了。
他们只能用东西来抵输掉的账,或者把东西卖钱,再去还账。当时,作为等价物交换频繁流通的是黑胶唱片,又以披头士的唱片价格最高。
于是,每当麻将胜负有变动时,总有几张披头士的唱片在他们之间易手辗转。他们变成了披头士歌迷,还去看披头士演唱会电影。
直到第二学期后半段,他们才担心起自己的前途。母亲知道东野的成绩不好,想把他送去别人店里做学徒上职高。
他坚决抗议,甚至假装哭了起来:
“我不要去当学徒,就算是二流高中,努努力也可以考进一流大学。我以后会好好学习的,你们就让我去上吧。”
这一招很奏效,父母听从了他的选择。
高中
东野在初中时,在电视上看冬奥会,对竞技滑雪有了强烈的憧憬。“等我长大了也要去滑雪。我要滑得像基利一样华丽。”他一直幻想身着滑雪服的他在雪地上画出优美弧线时的模样。
中考后不久,他与几个朋友一起去滑雪。他们用登山服充当滑雪服,在里面一层层地裹上好几件毛衣。
租了滑雪板后,指导教练教他们“犁式直滑降”,他们抱怨这种滑行方式太寒酸,要像滑雪选手那样滑。指导教练不管他们了。
他们按照各自的方法尝试起来,不一会就学会了拐弯或刹停。乱滑的过程中,有的撞到了树上,有的撞到了别人,东野则一头撞到了商店的窗户上。
他发誓,到高中时,一定要滑得帅气十足。这个梦想在高中也没实现,因为没钱。
为了省钱,他们下山时竟选择不坐缆车,顺着林间小路走。那天下午忽然下起大雪,刮起大风,所有人身上的钱加起来不够买一张缆车票,只能冒着前方一米左右都无法看清的大雪前进。他们时不时地互相喊名字,确认是否所有人都在。
东野像螃蟹一样横着前行,心里念经般呻吟着:不应该是这样的……我曾经向往的滑雪不应该是这样的……
高一时,李小龙主演的《龙争虎斗》席卷了日本。在当时的操场上,有模仿少林寺拳法的,有模仿发型的,也有去道场习武的。
东野也偷偷在家里练习踢腿。没多久,所有人都变成了武功高强的样子。东野的一个朋友,已经在挑战蝴蝶腿了。
高一时,东野和朋友们商量要在校园文化节上拍个十几分钟的电影,写剧本的任务就落在了他的头上。
他绞尽脑汁写了一部当时高收视率的电视剧的恶搞版,有点低俗。演员们在表演和配音上都很不专业。看着完成的片子,他们的心情很复杂。
公映那天,这部电影竟然很受欢迎。在他们毫无预期的地方,观众们常常爆笑,还加了放映场次。
第二年文化节,他们又想拍电影。这次阵容巨大,剧本还是由他来写,音乐由首屈一指的音乐迷担当,由开化妆店的女生来化妆,是音响发烧友的女生当录音师。
男女主都是班上最美最帅的。但是,他们犯了唯一而且最大的错误——至关重要的摄像是个货真价实的门外汉。将近一半的场景没有对焦,本该拍特写的也没拍。
几个顾客看完后嚷嚷着“还钱”,仅一天就草草收场。东野于是去小摊上卖烤红薯去了。
东野是个“万年穷光蛋”,父母从不给他零花钱。进了高中后,用钱的事情变多了。除了喝咖啡、抽烟等,还要去游戏厅,与女孩约会。他想尽办法让钱包鼓起来。
第一个办法,是从饭钱里省。第二个办法,以谎称买参考书把钱私吞。
这两个办法,也只能得到一点点钱,但他又不敢去偷更昂贵的东西。于是他想出第三个办法——改月票,最后还差点被抓住……
东野的母亲,常劝他读书。给他买的书,他却一点也读不下去。母亲求助于东野的班主任,班主任把他加入到读书感想征文比赛的名单。
而参加征文指定的那本书,他没能读到最后。交的读后感只写了书的内容概括,在最后加了一句“对不起,我没能看完”。老师没有把他的读后感交上去参赛,母亲也接受了他讨厌读书这个事实。
出乎意料的是,事情出现了转折。进高中后不久,大姐带回了一本小峰元的《阿基米德借刀杀人》,东野圭吾竟然花了一周的时间读完了,尽管整个故事在脑子里变成了一团糨糊。
然后,他又看了不少推理方面的小说,被深深吸引住了。他产生了一个想法,要自己写推理小说。
他去文具店买了一个最厚的笔记本,开始瞒着家里,悄悄动笔写了起来。母亲和姐姐都以为他在用功学习呢。第一部作品仅半年就完成了。
然后,又开始写第二部,用了四年时间。写完后,他请一个爱读书的朋友吃饭,请朋友为他的书写一下读后感。
半年后,朋友给了他一篇,他呆住了:读后感只写了一半故事的内容概括,最后添上了三个小字——对不起。
即将高考了,从来没有认真学习过的东野,想复习迎考也不知从何做起。虽然买了许多参考书习题集,但不知如何灵活运用它们,每天的熬夜好像只是为了吃泡面。
东野最后报了K大学,他求神拜佛,祈求能合格。揭榜那天,和朋友一起去看。他激动地站在“电气工学科合格者一览”字样的板子面前。在上面没有发现自己的准考证号码,于是将手上的准考证撕得粉碎。
朋友问他:“你参加考试的是机械工学科吧?”东野忙去看工学科的合格名单,结果发现他被录取了。可是,因为准考证已经撕碎了,他没有拿到通知书。
意外的是,后来他考上了连班主任都说没戏的的D大学。家里热闹得像过节一样。喜悦的心情在收到通知书后消失了,学费贵得吓人,还要交赞助费。
他没有去D校报到,想背水一战,考花钱较少的F大。结果他落榜了,成了一名预备校的复读生。
他以为预备校全是高考的失败者,没想到有许多优秀的学生。全班有八十二人,东野一直在八十一名或八十二名上。
再次高考时,他终于在F大的录取名单上看到了自己。他说,那是他人生中能名列前十的幸福瞬间之一。
大学
东野称自己是一个山寨理科生。大二时,他开始愁眉苦脸。他发现虽然能听懂老师的话,却完全没有消化。可现在不能走回头路了,他只有先设法毕业。
大学实验课,只要参加,交了报告就能拿到学分。令他头痛的,是如何应对考试不及格就拿不到学分的专业课。而他们的最大武器,就是作弊。
方法有很多,抢座战术确保身处监考官的视线最难捕捉的位置。接下来开始作弊,一种是偷看别人的答案,一种是抄自己带进考场的小抄。
小抄的内容,都是精心挑选出来的。他把宽四厘米长十厘米的纸,折成可以藏在手掌里大小的折扇扇面形状,然后在上面写满一毫米大小的字。
他通过这些不正当的手法接二连三地拿下学分,但事情不会一帆风顺。比如一次考试,他也做了小抄,来到考场的最后一排。
教室里有两名老师,一名老师把椅子搬到他身后坐了下来。他不能看小抄了。于是,只在试卷上写下名字,就站了起来。伴随着老师“不错不错,很男人”的话语,走出了教室。
东野就读的大学几乎全是男生,他意识到这一形势,开始冥思苦想如何找机会接触年轻女孩。第一次参加联谊会,本来看好一个女孩,却因感冒卧床不起,没能约到她。
约第二个对他有好感的女孩时,他居然在女孩面前来回走了好几趟还没发现她,让女孩不悦。
后来,他的朋友T木喜欢上一个女孩,说那个女孩很完美,东野说他也要想试一下。
第二天晚上,他给女孩打电话,是女孩的父亲接的,问是哪一位。东野一闪念间,报出了T木的名字。女孩听到留言后,给T木打电话,东野的丑事败露了,而T木则开始与女孩交往。
大四时,东野开始考虑如何混进一家企业。教授的意见是,不优秀的学生,眼光不要那么高。于是他选了一家不为人知,实际上规模很大,还是做交通相关业务的公司投简历。
简历上的照片不能用长发加皮夹克的照片,他就去理了一个求职用的发型,效果就像他的头是另外装上去的一样。面试时,面试官对他说:“下次还是贴张更自然的照片比较好。”
他不明白面试官什么意思,坐立不安。当得知已被录取的消息时,他打心眼里高兴。
这本书写到这里就结束了。后来的经历,在他的另一本书《东野圭吾的最后致意》里都有记叙,那本书也一样幽默和搞笑。
《我的晃荡的青春》封面有一个小小的敬告:东野圭吾青春时期的晃荡行为并不是孩子的理想榜样,让孩子自由发展才是本书真意。
它真正想告诉我们的是东野的父母让他自由地发展和探索,才造就了后来的他。
我们在他的许多作品中,都能看到这段求学岁月的影子。《放学后》中的射箭部、“加贺恭一郎”系列中的剑道、《魔球》中的棒球、《嫌疑人X的献身》中的原子能、物理、化学等。
甚至有人说:“成就东野圭吾的,或许正是从小学到大学的这段晃荡岁月。”
东野的这段岁月中真的在晃荡么?
不可否认,那时的东野坏坏的,好奇、狡猾、可爱,有时还极其笨拙,但他懂得适可而止。
比如,虽然常与老师顶嘴,但在坏孩子扎堆的班里,他属于勉强试图听课的群体,性格也没有受到坏孩子太大的影响。
比如,他虽然去书店偷参考书,但从不敢偷太贵的东西。
比如,涂改伪造车票半年后,考虑到再伪造下去会被拆穿,就断然停手。
我们不妨也以侦探的身份,从他糗事连连的成长史中,解读出他成功的一些奥秘。
在母亲打算送他读职高时,他表示抗议,坚持要上高中读大学。
他“很喜欢去试着模仿那些自己觉得很棒的事物”。比如看了本有趣的漫画,就会想着自己也来画一本,写推理小说正是得益于这一爱好和习惯。
他什么事情只要感兴趣就敢于去尝试,比如滑雪、拍电影、练武术。更可贵的是,他虽然做了许多弄巧成拙的事,还依旧没心没肺地活着。
我们也能看得出他低调中隐藏的闪光点。他喜欢运动,即使在复读时,也坚持跑步和做俯卧撑。他还喜欢射箭、游泳、打球等。
他在高中时,就坚持在半年内写完了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并开始写第二部,还写过两个剧本。
还有,东野毕业后进的那家公司叫做DENSO,是世界汽车零部件及系统的顶级供应商。在年《财富》周刊公布的世界强企业中,排名第名。
很多人都以为,一个成功的人,总是特别受命运之神青睐的。但我们发现,命运,其实掌握在自己手中。
就像东野圭吾一样,他与我们一样有着皱巴巴的青春,但却把握命运,逆袭成为具有“推理大神”之称的著名作家。
人生的真相就是——找到兴趣,发展天赋,并且能一直坚持,成功就会离我们很近。
以上就是我们今天慈怀读书会每天一本书的全部内容,这是慈怀读书会每天一本书的第一百七十六本书。
转载请注明:http://www.laiyindu.com/byxxs/35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