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白夜行 >> 白夜行小说 >> 正文 >> 正文

火车那些毁掉裸贷女孩的,是虚荣心吗

来源:白夜行 时间:2023/3/29

冒着火的车子,用来载生前做过恶事的亡灵,前往地狱。

小说《火车》以一段佛家用语作为开篇引言,暗示整个故事,充满了一系列罪恶事件。

英国《卫报》评价这本书说:寒入骨髓的杀戮,痛彻心扉的奔逃。并推荐它入围「亚洲10大推理悬疑小说」。

很多人拿它和《白夜行》做比较,我个人认为同为社会悬疑类小说,两本书都更多着重于展现人性的复杂,以及存在的社会问题。而《白夜行》的悬疑性要高过《火车》,《火车》的语言功底,思想深刻性和现实意义,要高过《白夜行》。

这当然是我个人的看法。

《火车》的情节是比较简单的,就是一个因枪伤暂时停职的警察本间俊介,受远方侄子和也的委托,帮忙寻找自己突然失踪的未婚妻。

而和也的未婚妻之所以突然人间蒸发,是因为和也带她去办信用卡时,发现未婚妻信用破产,在和也想要知道原因的时候,未婚妻关根彰子选择不告而别。

而本间随着深入调查发现,扮演和也未婚妻的关根彰子,其实不是真正的彰子,而真正的彰子,极有可能不在人世了。

随着小说一步步的情节推进,两个女孩的悲剧性故事,被慢慢完整的呈现出来。

假冒关根彰子的女孩,叫新城乔子,因为父亲使用信用卡贷款购房时,无力偿还后续贷款,只能从其他渠道借贷还款,导致最终债务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父亲无力偿还,一家人过着逃亡生活,乔子的母亲被卖去从事特殊职业偿还债务,并在逃出来后不久感染疾病死亡。

而父亲被卖去做苦力,最终身体垮掉后,被这些放高利贷的人放弃了。就在乔子以为一切悲剧都将结束,她可以安安静静工作,并顺利嫁给一个富二代做妻子,开始全新生活时,这些放高利贷的人找到了她,并要求她的丈夫替她偿还,而此时已经债台高筑,夫家是不可能帮她偿还债务的。

丈夫建议乔子的父亲申请个人信用破产,但是乔子找不到父亲,如果能证明父亲死亡,那么乔子就可以过继债务,然后自己申请个人信用破产,可是乔子找不到父亲的下落,最终,乔子开启新生活的美梦破灭,夫家放弃了她。

美丽聪慧的乔子,再次开启躲避债务的逃亡生活,为了能重新开始,她物色了一个叫做关根彰子女孩,杀了真正的彰子并取而代之。

乔子没有想过,虽然她盗取了关根彰子的一些个人信息,并知道她母亲去世,没有朋友,没有稳定工作,命运悲惨,没人关心,假冒她也不太可能被发现,可以以她的身份重新换个地方生活,但她没想过的是,真正的关根彰子,宣告过个人信用破产。

所以,当她假扮彰子,以为这次可以开启新生活时,却在未婚夫和也劝她办个信用卡时,暴露了真正彰子不堪的过往,她只能选择放弃这个得来不易的新身份,再去物色其他女孩。

这本书写于日本泡沫经济的大背景下,所以两个女孩的悲剧,最终以同一种方式串联起来,让人难免去思考:个人的悲剧性命运,和社会大环境之间的关系。

真正的关根彰子,用信用卡作为日常购物、现金融资,因缺乏计划与对利率的无知,最终只能宣告个人信用破产。

她的生活,很难不让人想起前一段时间媒体曝光的大学生裸贷事件。我们习惯性将这些女孩理解为虚荣,肤浅,物质,以及无知的女孩。

但小说里从事这方面的律师却表示:欠债者都是那种很老实、胆小懦弱的人。

小说中有过一段解释,这位律师说:很多人因为觉得预借现金很容易,利息也没有想象的高,所以便开始经常利用该项功能。因为不是一次花大钱,而是一点一点地用,所以没有浪费的感觉。但毕竟借钱就是借钱,时间到了就必须清偿。累积下来的结果是财务日益吃紧。很容易一不小心就欠下很多钱,并更加依赖预借现金。甚至为了清偿A公司的债务,他用B公司的卡片借钱。一旦养成了这种习惯,债务便如积雪般增加,最后预借现金也解决不了问题了,只能找地下钱庄。

而这些老实又胆小懦弱的人,不会逃跑也不会欠着不还,一心只想着赶快还债,就这样陷入了深渊,万劫不复。最后搞到身体也坏了,越来越悲惨。

小说中酒廊工作者富美惠,也解释了为何这些女孩,会陷入这种无限消费的陷阱中。因为她们像蛇一样,渴望蜕变,渴望长出脚。

拿真正的关根彰子来说,她没钱,没学历,没什么特长,长相平庸,头脑简单,只能在小公司做小职员,但却从电视小说杂志社交媒体,看见了更加富裕幸福光鲜亮丽的生活,过去人们由于没钱只能忍着,但现在人可以通过借钱暂时满足自己,比如塑身、整容、旅游,小资生活等,人们活在错觉中,以为自己拥有了这些,就能收获真正的幸福。

小说里,富美惠笑着说:蛇一次又一次拼命地蜕皮,是因为它相信总有一天会生出脚来,总是期待就是这一次了、就是这一次了。可是,是蛇又有什么关系,就算不长脚也无所谓。蛇就是蛇,不也是条好蛇?可是蛇认为有脚比较好,有脚比较幸福。世界上有很多蛇想有脚,却疲蜕皮、懒得蜕皮、忘记如何蜕皮。于是聪明的蛇卖给这些蛇可以照出自己有脚的镜子。于是有些蛇就是借钱也想买到那种镜子。

整个商业社会,都致力于卖给人们虚幻的镜子,而每个人都觉得只要拥有了镜子里呈现的一切,就真的会走向高光的人生,所以,精致穷比比皆是,月光族成为常见现象。

年发生在日本的现状,和今天发生在中国的情形,难道不相似吗?

我觉得这本小说非常适合当下的年轻人看看,非常具有警醒意义。

最后,我回答一下本期读书会的问题:个人的悲剧,和社会有关系吗?

如果说个人的悲剧,和整个社会环境没有很大的关系,个人的悲剧主要是自己造成的,我认为不够客观。因为现实是,很多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通过调研发现,每次大的社会危机爆发,尤其是经济危机过后,社会的自杀率和凶杀率都是最高的,并且,如果一个社会在经历经济转型的时候,这个比率也很高,如果国家调节社会关系的能力降低,国内执法控制条件降低,都会出现凶杀率上升的情况。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时候我们相信个人意志,个人的主观性起绝对性作用,我们习惯性单纯的去指责当事人,这当然是有依据的,但是整体来看,社会大环境有时确实有着非常强的推波助澜的作用。

而且根据理查德·伊斯特林的理论,就是一个社会整体的幸福感,不是取决于绝对收入,而是相对收入。这是因为个人在衡量自己幸福与否时,往往依赖于参照周围的人收入,所以,如果一个社会不平等加剧,往往幸福感会急剧降低,凶杀犯罪率等也会跟着升高。

加里·格莱夫在研究社会暴力和个人因素时认为:每个人从根本上都需要持续的人类支持,才能充满信心和希望地生活。当这种社会支持消失甚至变成阻碍和诱惑一个人毁灭的力量时,个人的悲剧性命运,几乎是注定的。

今天的商业时代,我们拥有很多面镜子,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因此陷入超前消费,陷入万劫不复,但确实更多的人,不那么幸福了,不是吗?

巴黎夜玫瑰

网络

转载请注明:http://www.laiyindu.com/byxxs/128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