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白夜行 >> 白夜行剧照 >> 正文 >> 正文

当解忧杂货店遇上月亮与六便士

来源:白夜行 时间:2023/2/6

师弟寄来《解忧杂货店》,恰逢《月亮与六便士》看到四十多章。

西西弗书店推出的新版本封面甚为喜欢,但翻译方面却并无惊喜,个人感觉与其他版本大同小异。

相比较而言,浙江文艺出版社徐淳刚翻译的版本,在正文前的“作家榜推荐词”更好地加重了我对接下来正文故事的期待和对作者毛姆的好奇。

浙江文艺出版社版本

译者:徐淳刚

正文后“译后记人生如梦,让我们枕着月亮”又发挥了如同画上圆满句号的作用。

天津人民出版社李继宏翻译的版本,导读部分是由译者李继宏书写,其对该书与毛姆的认知和介绍更为详尽,像是一位博学者站在相对高的层面,从一些初看者所忽视的细节入手剖析,提出很多新奇的耐心寻味的观点,这一部分的导读也是非常值得了解的。

天津人民出版社版本

译者:李继宏

正文共五十八章,对完最后一段,还在思考亨利叔叔一直念念不忘的“一个先令就能买到十三只特大牡蛎的好日子”有何弦外之音,还沉浸在毛姆所营造社会画卷中,激动震撼中不能平息,蓦然发现小说于此戛然而止。

然五十八章之后,确已无书页可翻,任凭怅然若失久久挥之不散,故事也是确确实实的结束了——

主人公查尔斯·斯特里克兰死于热病,在终于画出他自己满意的画作之后。在自知时日无多的情况下,竭尽全力创造出自己最满意最想表达最想追寻的作品,嘱咐妻子一把火烧掉。终化为灰烬,不为后人知。

一度很难想象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这样的人,为了艺术,如同被魔鬼附身一般,抛妻弃子,抛弃芸芸众生追求的美满优渥生活,不顾一切把生命都献给他狂热的追求。

但也正是觉得在现实中很难有这样的人,或者甚至是一口断定不可能有这样的人,才更为这一角色感到震撼。

不仅扪心自问:

——你做得到吗?

——做不到。

如此清楚而无半分迟疑。

而对于做出奋不顾身行为的主人公斯特里克兰,他自己也说不清楚究竟为何会做那样的决定,他只知道他非那样做不可。

《月亮与六便士》文中有“我”,但“我”在描述斯特里克兰其人时则是起着旁观者的作用。天津人民出版社的版本中,译者李继宏在导读里提出他不认可很多人把《月亮与六便士》的主人公当初斯特里克兰的看法,并阐述了他的理由。

但作为一个只看过毛姆这一本书的人,不了解毛姆的人生经历,只读了牵线的两遍,不做高深研究,我还是决定把主人公当作是斯特里克兰。这也方便与更多初看者的交流。

主人公斯特里克兰,他冷漠无情,他粗俗无赖,他蔑视一切,是个十足的混蛋人渣,但面对绘画时他的态度——狂热到忘我,完全忽视所有存在,这种不顾一切的专注足以令大部分人自惭形愧,认为他是一个伟大的人。

当然我也不得不承认,在一些不认可他这种行为的人眼里,他不过是一个自讨苦吃的傻瓜疯子。

如同被魔鬼蛊惑,余生除了绘画什么也引不起他的兴趣,为此牺牲自己,牺牲别人,性格恶劣,却是个对绘画有着极大热忱的疯子型伟大画家。

毛姆毫无隐藏地表达了对斯特里克兰的赞美,赞美这种为了理想可以牺牲一切的狂热,这大概也是毛姆也认同的。

但也借文中其他角色之口表达出社会中对这一行为的贬低抹黑和嘲讽挖苦,这种多样性的呈现更加彰显出毛姆对人性的高度洞察。

你不得不去想,毛姆本人该是多么的睿智。他接纳所有。

浙江文艺出版社版本

毛姆介绍

斯特里克兰的妻子在得知丈夫去巴黎之后,明明已经被告知斯特里克兰是去学习绘画,却要向外人宣称丈夫是跟女人跑了,以此赢得同情,增加声望。

在多年之后斯特里克兰逝世名声大噪之时,又表现出对丈夫超常的崇拜和爱,这种前后不一,又十足正常的反应,夫人表现得如行云流水一般流畅,让人啼笑皆非。

蹩脚画家迪尔克·斯特洛伊夫是个老好人,好到让接受他帮助的人都总是欺负他。他接济落魄的斯特里克兰,并将病得要死的斯特里克兰搬回自己家中照顾,结果最初极度抗拒斯特里克兰并阻止迪尔克·斯特洛伊夫把斯特里克兰带回家照顾的妻子,结果却在照顾的过程中爱上了斯特里克兰!最后还因为被斯特里克兰抛弃而自杀殒命!

这种戏剧性的前后变化实在是让我瞠目结舌,虽然残忍却觉得毛姆的处理恰到好处。

同时,他也表达出对认真生活的赞赏,不顾一切地认真生活和不顾一切地追求艺术理想一样值得敬佩。

因此我认为《月亮与六便士》并非是一本单一赞扬追求梦想的书,这固然是主线,而在围绕主线之外,大多数人构成的形形色色众生形象同样精彩。

比起《月亮与六便士》的读读停停,《解忧杂货店》的阅读速度却是很快,五个单元故事,一天一个。不由让我想到多年前读同是东野圭吾《白夜行》时的情形,文字中总有一种神奇的魔力,吸引着我一直想要看下去。

这一种吸引力,在《月亮与六便士》的中是没有的,或者说,是没那么强烈,在我所看过所有其他的外国名著中也没有。

《月亮》是娓娓道来的生活气息,《解忧》是引人入胜根本停不下来的神奇之旅。

《解忧》由五个故事组成,层层交织,互为因果,这种前后文每隔几页就会照应,每次皆给与会心一击,惊叹于东叔的笔力和魄力。

巧合的是第1和第2个故事也是关于梦想。

第一章“答案在牛奶箱里”为起,提出一个穿越时间的梗,引人入胜。

第二章“深夜的口琴声”,给我的感觉则是像是在相同的模子下与第一章做对比,同样是有关是否追求梦想的抉择,同样是处于“逃亡”中的三小只(翔太、敦也、幸平)的莽撞作答。

在现实中,我们往往会遇到对方诚心诚意完全是为你好而提出的建议,但很可能当事人的你并不觉得那选择有利于你,甚至会觉得不为对方所理解。

而在《解忧》中第一章,每次回信总是误打误撞得到寄信人的感谢!“三只”作为寄信人几十年之后的人,从结果导向给予完全有利的建议,但那看似的有利,对当事人来说,却并不真的有利于她。

但却在两方“较量”中,当事人越发接近自己的真心,从而最终做下无愧的选择。因此,当事人虽没采纳“三只”的建议,但依旧对其表示深深谢意。

但在第二章,这次却是每次都得到指责,鱼店音乐人多年坚持音乐梦想却无任何出路,问之是继续坚持下去,还是回家继承父亲的鱼店。“三只”在没有听过这号人物的引导下,表示放弃音乐,开鱼店,因而“激怒”了鱼店音乐人。鱼店音乐人在店门口用口琴吹响自己创作的曲子,隔着茫茫时空,三只听到传来的口琴声,于此改变观点!由反对转为支持。

正当你疑惑这次的支持是否还会在误打误撞中发挥好的作用,作者笔锋一转毫不扭捏地告诉你鱼店音乐人最后的结局,但却是一个大大出乎你意料的结局!

不仅在心里大呼:

竟然可以这样?!

这样好吗?!

这样真的值得吗?!

也再次想到《月亮与六便士》中的主人翁斯特里克兰,关于梦想,这种像火焰一般的奋不顾身。

而我自己也认可,关于梦想是没有人有资格命令别人放弃的。

第三章“在思域车上等到天亮”,不再以前两章的处于“逃亡”中三只做主角,而是跳脱到解忧杂货店的初始,因日本“解忧”与“浪矢”相似,故而浪矢爷爷开的浪矢杂货店便有了解忧杂货店的称呼,并且在一群小孩的“怂恿”下开始为任何人“解答疑惑”。以儿子为视角,展现爸爸“解忧”的过往。同时,为他人“解忧”的浪矢先生自己也会为结果感到不安,虽然解忧是出自善意,但如果自己的建议导致当事人发生了不幸自己也会感到万分自责。

当浪矢老爷子对自己这些年的“解忧”产生怀疑,且为此感到深深的不安时,却突然如同接受了神启一般感知到,某一日自己的牛奶箱可以接受到来自三十三年后的来信,从中可以得知自己帮助过的人是否过的安好。

第四章“听着披头士默祷”,主角“儿子”得到浪矢老爷爷的建议后,并没有和父母得到幸福的生活,但却听到一个和自己经历相似(其实那就是他自己吧)的人,和父母过的很幸福,因此回信感谢浪矢,故而打算回信以自己的“不幸”质问,却在此时于一店主的口中得到了当年自己离开了父母后的故事——父母是在用生命爱他。本想质疑的笔,在最后改成了相似的感谢。

至第五章,“来自天上的祈祷”,一切在这一张得到闭合。这里有三只的故事,有浪矢老爷子当年的故事,一切围绕着孤儿院,一切谜底于此揭开。

同时又有新的疑问产生,未来会怎样?

这是一个温暖的故事,虽然其中有某些从结果来看是血淋淋的痛,但一切皆出于爱。

《解忧杂货店》摘录

歌唱得跟你一样好的人多的是,如果你的声音很有特色,自然另当别论,但你没有。不管骚扰还是恶作剧,写这些信给浪矢杂货店的人,和普通咨询者在本质上是一样的,他们都是内心破了个洞,重要的东西正从那个破洞逐渐流失。人的心声是绝对不能无视的。人与人之间情断义绝,并不需要什么具体的理由,就算表面上有,也很可能只是心已经开始离开的结果,事后才编造出的借口而已。我被他骂得体无完肤,但也因此看清了自己的虚伪。

对比之下,像《解忧杂货店》这样精彩的书,看过一遍,梳理出结构大纲后知道了它的套路,就很难会再去翻看第二遍。但即便如此,东叔的构思之巧依旧令人叹服。

对于像《月亮与六便士》这样的书,虽然看一遍也蛮痛苦的,但却觉得无论看多少次都依旧很开心地愿意再重新翻开。

查尔斯·狄更斯说:不值得看两遍的书也不值得看一遍。

奥斯卡·王尔德说:人要么有趣,要么乏味。我想书也可以这么划分。

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想,正是因为有这些不同类型的书,文字的世界才会如此璀璨生辉。

——浙江文艺出版社版本——

转载请注明:http://www.laiyindu.com/byxjz/1256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