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野圭吾小说改编中文原创音乐剧《白夜行》历经热议、巡演之后获得业界普遍认可,而其中颇具风格、又备受赞誉的亮点之一便是出色的舞台场景设计。iMusical在去年有幸远程采访了场景及舞美设计DanielOstling,他从自己的创作之初出发,既阐述了对舞台设计的概念性理解,又结合具体空间设置及制作中的切实性问题做出回答,让人对剧中人物和主旨自舞台空间这个奇异的角度有愈加深刻的理解;而Daniel对场景设计工作的热忱和出色解读,更是体现了设计师对剧目、剧场、演员、观众及制作各方极佳的统筹能力,不仅有灵感来源,更有“调控彼此之间的体验,这有助于观众获得充斥着更丰富力量与情感的剧场经历”。
本期采访人物
Q1:《白夜行》的舞台设计是典型的日式风格,您的最初设计理念是如何?
Daniel:我认为书中废弃建筑是一个核心形象,在做任何详细研究之前它就激发了我的想象。由外部看这是一座七层建筑,但从内部,这却仅像是巨大且开放的建筑外壳。所以我的确到大阪并调查了那里的街坊状况。我在那里花费了很长时间,但行程却十分有趣。大阪十分不同于东京,所有废弃的工薪阶层住宅都是十分重要的发现,并且我们找到了看护管理人员,他们允许我们进入,这体验简直令人惊叹。最后我大量基于这些经历去设计剧中雪穗的家,成为十分典型的日式场所。
在一系列的调查研究中,我认为废弃建筑是原作者笔下抽象的隐喻,小说中的七层建筑内部并无实际楼层地点存在,但无论作者、导演或是我自身,都十分重视寻找真实的场景地,如雪穗的家、亮司的家、酒吧、电脑商店,这些并不是抽象的,反而相当真实。因此这是超现实与现实双重诗意空间的完美结合。
Q2:您方才提及空心、抽象建筑的隐喻,包括场景中通风管道等,这些都有怎样的含义?
Daniel:这像是完整场景的解构。当我阅读这部小说时,在开场侦探走进这座建筑、推开胶合板门、穿过走廊,继而进入这怪异、巨大又空旷的空间。这座七层高的建筑中,只有通风管道横亘其间,亮司潜入黑暗中,目睹父亲非礼雪穗,并跳出杀死自己的父亲保护雪穗,二人的全部人生都在那怪异、荒诞的空间中全然改变。这让我觉得亮司的生命永远地止于此处、无法跨越,他的全部生活都如同囚于管道中、困于狭小隔间中,也像是建筑内部空间,被无处不在的通风管道分割。他被禁锢在那一时刻,无法同女性发生关系,无法找到真正的工作。所以我认为必须要有这些环绕物缘饰,我们仅仅是在场景中、房间中、时间短暂的剧中,亮司的一生却也是同样被禁锢于此。我感觉所有事物都需要在这其中展现出演,这既是真实的空间,又是生命躯壳的隐喻。
这本书的核心行为是谋杀,而发生场景则在满是管道的废弃房间。如我之前所述,在这里,亮司躲起来目睹他的父亲对雪穗不轨,而管道既是通往这里入口,又是逃离此处的出口。这个房间像是亮司的全部人生,他既被困于此又被割裂为不同部分,不论是在酒吧工作、在电脑商店、与雪穗的爱情,还是他无尽的秘密都是其中之一。当然这一绝佳隐喻并非当授誉于我,是原作者写作如此,让人能从中自然地找到线索。
Q3:那您如何想到将舞台空间以这样的方式分割为不同房间、又组合成为完整的舞台场景?
Daniel:就像是一般建筑大都被分为层、每层又被分为不同房间,现代建筑设计通常与立方体相关,物体被分割成各个微小部分,因此这里有几何概念蕴含其中。但是我们的表演地点(舞台)却是开放场景,因此要达到这样的重要效果,我们需要创造出分层和不同房间的感觉。所以我利用管道和脚手架创造这样的立体几何之感。比起雪穗的人生,亮司的人生更具有割裂感、封闭性、又充满秘密,就像在舞台上,这部分在这儿,另一部分又在那儿,他秘密地过着暴力的、黑社会式的生活。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既要有整体那宽敞、空阔的空间,又有狭小、私密性的小场景,那一处处小隔间就是为了传达这样更小而更真实背景的意味。就这样,在雪穗的家和亮司的家之后,我又尝试创造出了电脑商店、酒吧、宿舍房间等,他们就像从大立体空间中自然而然地出现一般!我尽力用既诗意又简洁的方式创作出这套完整的空间表意体系,在大框架中包含众多小场景。
Q4:《白夜行》舞台设计较为复杂,那么从设计到最后实现过程中有什么困难吗?
Daniel:设计舞台是极具挑战性的。我记得我们对此做过多次商讨,演出总监也的确想去掉几层,但我认为能保持这一建筑场景不断上升之感十分关键,导演和我也都认为这应当是制作过程中的优先考虑项,演出经理真的听从了我们的建议并完成了这一目标。这非常重要,因为空间作为一个隐喻,制作人必须要让观众能切身感受到,否则它便不再是隐喻。小说中并非在一座两层建筑中,当然剧院中也无法真的建起七层的大楼,但我们能够实现那种不断上升的巨大空间感。为了能达成这一效果,我们也有一定妥协,比如演员实际无法到最顶层,由底层到顶层也在逐渐缩小,这样就能降低高度。这四层十分重要,我认为观众不会感到它逐渐变大,而且每上升一层,下层就会短些,这就令其更有距离感,既能帮助我们节省预算,在视觉上也是一项绝佳举措。我们不需要花费过多资金,能将其用于更具价值之处。
Q5:能否请您总结性地表达一下您对音乐剧或戏剧中舞台设计作用的看法?
Daniel:不同的设计师有不同的观点,在我看来,舞台设计最主要是关于空间的艺术。很多人都认为场景设计是关于舞台上各场景道具样貌的设计,但我认为重点却应当是空间的排布。想象自上而下俯视建筑物的底层平面图,场景的设计能构造出一定的交通模式、表演移动轨迹,因为演员在空间中活动。因此当你真的创造舞台场景时,你其实是在创造演员即将实现的位移方式。不论小说、戏剧还是音乐剧,我的目标总是试图将其中的张力和冲突重塑整合到空间中。在哪里设置入口、楼梯、某场景发生地都是这过程中的一部分。对我来说,在设计上更重要的是去创造、排布空间而进一步创造出特定的行动模式,或者某些动作轨迹上应当出现的道具,从而使表演能够合理发生。
关于这个问题,另外一点也令我十分喜爱且感到痴迷,即剧院是演员为观众表演即时发生的场所。这是定义剧院的一种方式。因此对我来说,表演者和观众之间的关系是异常令人激动的。这完全不同于荧幕,因为双方都是具体而在的人,就处在同一空间之中。我认为作为舞台场景设计师,这项工作的重要部分就是创造出演员和观众之间的联系。我们常常认为这是自动形成的,演员在台上,观众在台下,但实际上设计师、导演和演员都做了大量工作来调控彼此之间的体验,这有助于观众获得充斥着更丰富力量与情感的剧场经历。我认为观众不一定要意识到这一点,但这确实构成了我们工作中的很大一部分。
当我阅读小说时,在开始侦探找到这座废弃建筑、推开胶合板门、穿越迷宫一般的走廊进入房间,这对我来说是包含冲击力的描写,这立刻让我觉得我们也要让观众有相同的感受。观众并非开始就处于建筑内部,而是在建筑之外随侦探一同走进这一场景,自此完整的故事世界才在眼前徐徐展开;在结尾亮司死后,他最后想到的是如果那天他并未在那里、并未杀死自己的父亲,一切又会如何,这便是最后为何脚手架等移开、场景会被清空。
责任编辑:石沙木
远程采访:Vanni.C
翻译顾问:大力
平面设计:Haolin
校对:Galaxy
排版:Galaxy
全文使用素材由染空间提供
*注:iMusical原创内容,转载及合作请至后台联系小编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转载请注明:http://www.laiyindu.com/byxjj/69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