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原著吸引,被画面感动。
《小妇人》,我记得我曾经写过这本书的读后感,若干年后,去大荧幕里重温那一幕幕曾令我唏嘘的画面。
也许是重塑,油画般质感的画面太美,让我屏息。
原野的山坡上,乔拒绝那一段,甚至让我想重回到青春,回到德国,重新来过一遍。
这是一个没有坏人的故事。
乔、梅格、艾米、贝丝、洛里、约翰、姑妈……所有的人物都丰满而立体,他们仿佛就在我的周围,简单却直接地存在着。
《小妇人》是路易莎最著名的小说,她是爱默生资助过的女孩,她的父亲是《瓦尔登湖》作者梭罗的好朋友,对,他们就住在那个林间小屋的附近。
有一个超验主义者的父亲,路易莎的创作肯定带着理想主义者的色彩,人能超越感觉和理性而直接认识真理。
所以,我们看到了一个近似乌托邦的故事世界。
艾米大概是这部作品里唯一稍微有那么一些些不受人喜欢的角色了吧。
她毫不避讳自己的自私和虚荣,她烧毁了姐姐最在意的手稿,她巧取了姐姐跟姑妈去欧洲的机会,她在全家最痛苦的日子里游历法国,并且和姐姐的爱人风花雪月讥诮爱情。
这一版电影中有一段很经典的台词:“我一直知道我会嫁给一个有钱人,我为什么要以此为耻呢?作为一个女人,对我来说,自己挣钱是没有出路的,赚钱养家是远远不够的,它也许不适合你,但是它是适合我的。”
其实,她说的并没有错。
梅格的爱是我最喜欢的。
一个美艳动人想着要成为话剧演员的姑娘在遇见自己真爱的时候,没有做出任何顾虑。
她直接爱了,放弃了她曾经想要的,去得到一段幸福温暖的感情。
家庭教师没有辜负她,那块浅色的绸子,那50美金立刻试出了他们的感情,那一刻我突然想起欧亨利《麦琪的礼物》。
最善良的贝丝在猩红热后重病缠身,终于没有能够迎来她们姐妹最美好的春天。
我相信如果她在的话,最后那个漂亮的学校里应该有一位非常可爱的钢琴老师。
她的猩红热是因为那一户贫穷女子家传染来的,姐妹们都没有去,她去了,她回来了,她死了。
有时候,不是说善良一定是会得到最好的回报,现实很清晰,却也残酷。
乔,大女主。
自由和爱情,到底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她不想要那个结果,伞下定情!谁要?
乔是肯定不要的,但是出版商要。
乔爱洛里吗?
不!
她在经历死亡后才感受到了孤独。
原著里,她对妈妈说:“当初爱情尽管不成熟,却非常新鲜,我还是拒绝了他......”
相比之下,她后来的“愿意”是因为她想要“被爱”了。
爱和被爱,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
电影的篇幅不够,并没有交代,“洛里在上大学那会儿,每个月都要坠入情网一次,这是一些炙热而短暂的小火花,没有任何伤害,乔感到很好玩,以极大的兴趣听着由追求、绝望、放弃等内容交织起来的故事。”
她会爱上他吗?
不!
这个的新版《小妇人》,除了有超级完美的画面,还有超级强大的演员阵容。
你动心了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转载请注明:http://www.laiyindu.com/byxjj/66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