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死君:金庸去世,仿佛一个时代彻底落下了帷幕。这些年,我们已然听过太多这样的说辞,只是这一次更有种切肤之痛。即便我们很少有人能像金庸一样活到94岁那么长寿,但我相信,很多人的童年记忆都曾因为金庸笔下所缔造的江湖,而在无形之中仿佛被延长了好几倍生命。
试问,我们看过的金庸还少吗?哪怕没读过原著,从小在电视上耳濡目染的,便是不同版本的《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天龙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记》;正所谓“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想起徐皓峰曾在对比金庸与古龙时,这样评价道:“金庸小说里的英雄豪杰往往是性格上不太成熟的人,这个对香港电影的影响就是,香港电影里的英雄、大侠都要回忆童年,保留着儿童的种种特征,这个是香港文化的特点,它的大众英雄一定要带着儿童的特质。所以金庸的人物也是这样,他实际上写的是幼稚的男性,是青少年。在武功形态上,金庸继承的是还珠楼主,他的很多武功其实是巫术或者神仙术,跟《神仙传》是有直接的血脉联系的。“
在这全民缅怀金庸之际,连印度影星阿米尔·汗都发博说曾读过《鹿鼎记》,可见金庸武侠世界的影响力之大。甚至在外媒看来,“金庸之于中国,正如西默农之于法国、托尔斯泰之于俄罗斯”,这样的评价听似过誉,却也着实恰如其分。相比之下,拿金庸武侠小说与托尔金的《魔戒》、罗琳的《哈利·波特》或者乔治·马丁的《冰与火之歌》相提并论,也便不算什么稀奇事。
借此,看死君连夜找来几位小伙伴,聊聊他们心目中的金庸先生,以及他所缔造的刀光剑影、波云诡谲的武侠世界。这其中,有几乎看完了金庸全集的死忠粉,也有只看过电视剧的路人粉。而无论如何,金庸这个名字早已刻进我们所有人心中。正如他所言,“各有因缘莫羡人”;而此刻我很想补一句,“各有生死莫挂怀”。
集体记忆中的金庸先生
大头马:睡觉到中途醒来,发现
转载请注明:http://www.laiyindu.com/byxjj/133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