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白夜行 >> 白夜行结局 >> 正文 >> 正文

以木兰兴隆鸡冠山为核心的东北地区最持久

来源:白夜行 时间:2021/9/7

木兰县抗日革命根据地凝聚着各界历史工作者和木兰、兴隆林业局党政领导的心血、忠诚和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年前木兰县老促会的吴海军、郭喜堂等就开展了木兰县抗日革命史的调查,撰写了《木兰抗日斗争史》(郭喜堂),年曾任兴隆林业局局长的王礼堂成立了以国家记忆项目为龙头的东北抗联鸡冠山搜寻研究考察组,主要由军事科学院、黑龙江党史研究室、文化厅等有关专家组成,其中史义军、刘志清、候昕、苗元庆、戴福军、张旭生、冯雷、郭喜堂、孙宏等为工作组成员。工作组进行了三年多的搜寻和史料搜集工作,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并填补了抗联史的空白。年恰逢建党周年,木兰县县委牟宏峰书记等领导以及宣传部、文旅局、老促会等与兴隆林业局有限公司倾力合作,共同设计木兰县抗联展厅板块,弘扬伟大的抗联精神,缅怀赵尚志等抗日英烈,建设美好家园。同时,有关木兰县抗日根据地的文献、资料以专家组提供的史料为准(省委党史研究室、省文旅厅等有关专家),非本文列举的专家组成员提供的未经考证的史料、传说、故事均属个人意见,不具有公信力,也不能代表木兰和兴隆林业局,所产生的后果由个人承担。

一、最持久的抗日根据地

木兰县抗日根据地创建于年,延续至年,长达11年时间。是北满地区创建最早、坚持斗争最长、规模面积最大、战斗力最强的抗日根据地之一,是中国工农红军第36军江北独立师的游击区,是马占山抗日救国军的转战区域,是抗日义勇军战斗的地方,是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的改编地,赵尚志将军西征黑嫩平原集结地和出发地,第三路军十二支队坚持斗争的根据地。

1、年张甲州、赵尚志将军领导的中央红军第36军江北独立师在巴彦县、木兰县游击区活动。

2、年7月,马占山将军率领东北抗日救国联军一部转战木兰县和伪满东兴设置局。

3、年风起云涌的抗日义勇军各部共计2万余人在木兰、伪满东兴设置局等地活动,与日伪军作战。

4、年至年赵尚志将军率领的哈东抗日游击队、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在木兰及周边地区与日军作战。

5、年5月赵尚志率领司令部直属部队等余人进入木兰县境,发展壮大木兰抗日根据地,开展军垦,自力更生,是我党领导的部队率先进行大生产运动的。

6、年8月1日赵尚志将军在木兰县抗日根据地签署颁布《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的通告》。

7、年11月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在木兰抗日根据地集结出发,西征黑嫩平原。

8、年-年东北抗联第三路军十二支队在木兰抗日根据地坚持抗日斗争。

二、最强盛的抗联红地盘

年春,为了策应中央红军东征抗日,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司令部决定采取沿松花江北岸西征,扩大抗日游击区的活动(《东北抗日联军史》上、P)。年4月赵尚志率领司令部直属部队,第五团、第六团余人,从汤旺河沟里出发开始向木兰进发,年5月,赵尚志率领第三军部队经通河进入木兰县境。第三军部队在通河、木兰山区建设一些密营军事设施,使松花江北岸形成一个新的抗日游击区,同松花江南岸宾县一带进行战斗的第三军第二团隔江遥相呼应。

年至年赵尚志、李兆麟、冯仲云领导的东北抗联第三军以木兰县抗日根据地为核心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大小战斗余场,除县城以外的地区都成为了抗联的“红地盘”。

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由最初的余人发展壮大到十个师余人,其中第六师、第七师、第八师、第九师的创建和改编地是木兰县抗日根据地。有炮类8门、重机枪3挺、轻机枪35挺(联总共计67挺)、各色马步枪0支(联总支)、匣枪及各种手枪0支(联总支)。

年9月伪中央警务统治委员会制定的《匪首名簿》中记载:

匪首名:赵尚志

本名、年龄:赵尚志,三十六岁

盘踞地、根据地:东兴、木兰一带(引自赵俊清《赵尚志传》)

敌伪档案记载:……殊ニ康德二年三月共匪首魁赵尚志……准备工作トモ云フヘキ东北人民革命政府树立……东北抗日联合军第三军长赵尚志アリ现在根据地ヲ铁力、木兰(史义军提供)

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是整个北满抗日武装力量的核心,是能攻善战的劲旅。三军是一棵大树,北满地区的其它主要抗日武装力量是在三军的领导和支持下,不断发展壮大,并纳入到了东北抗日联军的序列。同时,也正是在三军的支持和庇护下,其他大大小小的抗日义勇军、山林队共计40余支,都汇集在第三军的周围,一度达到万人。

鲜红的三军军旗,在松花江两岸,小兴安岭山麓,高高飘扬。大小20余座县都留下了三军的战绩,几乎遍及整个北满地区。

年8月1日赵尚志将军于在木兰革命根据地签署发布了《东北人民抗日革命军第三军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的通告》(东北抗联史专家赵俊清于年认证木兰县抗日根据地为《通告》发布地)。

三、最庞大的密营遗址群

东北抗鸡冠山联密营遗址群(年——年)是木兰抗日革命根据地中最大的游击根据地。是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六师、七师、八师、九师的驻扎地,驻军规模-人,是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六军、九军、十一军的活动区域,该密营遗址群一直到年才被发现。

鸡冠山方圆40平方千米就是一个大型军事要塞,密营总数量-余处,战壕-延长米,大型粮食储藏窖17个,土碉堡、环形工事等近百个,分布在-0平方千米范围内。核心区密营面积3.4平方千米,主要由大转山战迹遗址、小转山战迹遗址、粮食储藏区和簸箕掌密营组成。到目前为止发现的密营数量大概50%左右,尚有大量的密营有待发现。

已经发现和收集的抗联文物共计十三大类百余种近万件,枪支、刀具类,日伪军炮弹类,子弹类,战马用品类,陶瓷类,炊具类,生活用品类,女兵用品类,食品类,生产及兵工厂工具类,缴获的日伪军物品类,电台等通讯类,碾盘等粮食加工类。

能够真实反映抗联战斗生活的,珍贵的革命历史文物有《赵尚志传》(赵俊清著)中描述的赵尚志在洼大张战斗中使用的大抬杆(土炮),抗联战士使用的飞刀,抗联歌谣描述的抗联吊锅(河边密松林,支起小吊锅;战士齐上灶,围火笑呵呵;掀开小锅盖,白水煮黄蘑),日军的榴散弹、迫击炮弹、榴弹炮弹等,马镫、马鞍、马环等战马用具,个批次余发各类子弹,抗联使用的直径2.5米,厚度0.47米大型碾盘以等。

年国家记忆项目、国家图书馆、黑龙江省党史研究室、兴隆林业局、木兰县组成联合考察组对抗联密营进行踏查。

年3月黑龙江省党史研究室认证鸡冠山密营为东北抗联第三军一处重要的游击根据地。

年10月11日至14日,由黑龙江省党史研究室、中国军事科学院、国防大学、国家图书馆中国记忆项目的军事、军史专家和学者组成的的考察团考察认定:东北抗联鸡冠山密营遗址群,是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集作战、生产和生活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军事设施,为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东北抗联遗址面积最大、功能最全、军事设施最完备、历史遗迹最多、全国罕见的战迹地。

年11月23日黑龙江省文化厅组织的国内知名抗联专家、文物专家对鸡冠山密营群的论证:“初步认为鸡冠山遗址群为东北抗日联军的密营遗址。”

四、最艰险的西征出发地

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六军及其他部队在松花江下游地区的英勇斗争、抗日游击区的不断扩大,引起了日伪当局的极大恐慌,日伪统治者称之为“北部国防上的心腹之患”。

年秋,伪满洲国军政治部制定了以宾县、木兰、通河、汤原、依兰五县为重点的“讨伐”计划。为了打破日伪军秋冬季的大讨伐,东北抗联第三军主力决定向铁力、海伦进行西征,组建了由第一、二、三、五、六、九师组成的远征队。

年11月赵尚志率领军部直属政保师和第一、第五师各一部人组成骑兵部队从汤原出发,突破敌人的封锁线,达到木兰县境内的根据地,与第六师留守部队会合,之后向铁力进军。

这次西征历时半年,在零下三、四十度的严寒下,在日军飞机轰炸、围追堵截下千里跃进小兴安岭,大小战斗余场,其中著名战斗又冰趟子战斗、龙门战斗等,毙伤日伪军多人,缴获敌人大量轻重武器弹药。三军牺牲了30多名干部和多名战士,损失战马0余匹,打破了日伪军的秋冬季大讨伐,开辟了铁力、庆城、绥棱、海伦新游击区。在一定程度上牵制了内蒙古日伪军对陕北苏区的威胁,为年以后东北抗战进入低谷创建了新的根据地和游击区。

五、最早被《红色中华》报道的党指挥的战斗

《赵尚志传》(赵俊清)中记载:为开辟新的反日斗争区域,筹集越冬物品,年10月29日,张甲州、赵尚志联络蒙古山一带活动的义勇军“绿林好”联合攻打木兰县东兴设置局。东兴城内守敌对义勇军的行动毫无防备,敌人只好仓促应战,战斗不到半小时,敌人就逃跑了。

11月1日敌人组织力量反扑,赵尚志在东兴十字街构筑工事组织战士阻击,战斗中,赵尚志左眼负伤,夏尚志左腿负伤,傍晚部队强行突围,由于当时医疗条件不好,赵尚志将军左眼失明。

时隔一年江西瑞金中央苏区党的机关刊物《红色中华》(年12月2日第四版)以题为《松花江义军的血战》报道了这场战斗:申时社天津电:松花江下游义军活跃,东兴县城25日(时间有误)被义军占领,日军往助伪军猛攻,现正在血战中。

《红色中华》年12月11日创刊于江西瑞金,最初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机关报,一度兼为中共中央、中华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的机关报。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后停刊。年11月25日《红色中华》在瓦窑堡会议召开后复刊。

年、年正值蒋介石疯狂反共、围剿江西中央红军的时期,因此,《红色中华》对于党领导的抗日武装斗争报道相对隐蔽,冠以义勇军的名义报道,没有标明新闻来源时间。这是党的机关报第一次刊登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开展的战斗。

六、最广泛的抗日救国会

年5月赵尚志将军率队到达木兰后,在木兰、东兴、巴彦、通河等地广泛建立党的基层群众组织抗日救国会,抗日救国会是党建立的一种准政权性质,起到宣传农民,组织农民,保护农民,支援抗日队伍的作用。在木兰、东兴等一带的农民大多数都加入了抗日救国会。他们及时组织广大人民群众为抗联筹集、运送给养、传递情报、参军参战等。

在抗日高潮的年和年,木兰、东兴、通河、凤山等县城据点里的日伪军不敢出来,送粮队在没有武装押运的情况下可以走官道。在各村屯的抗日会和地下秘密交通站的组织下,有的以村屯为单位送,有的几个村屯联合一起送。天一黑,几十人的队伍背起粮食和给养就走,日本鬼子和自卫团不敢出来阻挡。

日伪《大同报》(年6月30日)报道:通河县县长、警察署长和浓浓镇的商会都为赵尚志的部队筹集棉服、资金、粮食等,被日军发现后被捕。

年9月到年秋,第三路军十二支队张瑞麟小分队到木兰、东兴、巴彦地区继续发动群众,建立了大规模的抗日救国会,共发展了24个抗日救国会组织。

由于第三路军总参谋长许亨植同志被伪军突袭牺牲,抗日救国会的名单落入日伪手中,日伪当局于年3月7日发动了震惊全国的巴木东(巴彦、木兰、东兴)大检举、大逮捕事件,被捕爱国志士近千名,其中有记载的共名,被日伪杀害名,被判刑名,放回仅94名。

“巴木东”大检举事件是东北地区最大规模的逮捕和破坏党的基层组织案件,逮捕和杀害的抗日爱国人士是日伪统制时期破坏东北地区党的基层组织事件之首。

七、最先揭露日军细菌部队罪恶的亲历者

王子阳(?-年),籍贯不详。在哈尔滨大街上被日军抓捕后押送到五常拉林背荫河畔的日军石井部队,对外宣称“关东军防疫给水部”,也就是臭名昭著、罪恶累累的细菌部队的前身。

年9月王子阳和狱友16人利用日军过节放松警惕的时机,打死了日军看守,从监狱中逃出来,在逃亡过程中被正在五常拉林一带活动的赵一曼的抗联队伍搭救。王子阳后来曾任东北抗联第三军六师的代师长,年3月在木兰县吉兴乡拐把桥战斗中受重伤后牺牲,埋葬在滥柴顶子东北抗联三军六师密营东侧,现木兰县兴隆林业局元宝山林场二道林子山岗上。(赵尚志认证烈士图片、证言图片)

王子阳是五常背荫河的细菌试验场中逃出去的幸存者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早揭露部队细菌战罪行的人,冯仲云在《背荫河的杀人工厂》中详细记载和描述了这段历史。(冯仲云长编书籍)

东北抗联将王子阳等人提供的日军细菌工厂的情报于年提报给共产国际,向世界揭露了日本政府任意践踏人权,肆意违反国际公约,在中国东北境内设立细菌实验工场,通过实验手段杀害无辜中国人民0余人的罪行。

年兴隆林业局东北抗联搜寻小分队张旭生、戴福军等根据史料记载和王子阳部下抗联战士兰会田的回忆录《拐把桥的战斗》(宋国喜、郭喜堂整理)中记载的地点,寻找到了王子阳同志的埋葬地,黑龙江省文化厅、兴隆林业局、木兰县委县政府、哈尔滨陈列馆联合给予了认证。

八、最后撤往苏联的张瑞麟支队

年开始日伪当局对东北抗联进行了残酷的大讨伐,东北抗联的力量和人数迅速缩减,到年东北抗联大部分撤往苏联。

根据东北抗联第三路军指挥部的决定,东北抗联第三路军张瑞麟同志、鉏景芳同志带领第三路军十二支队小分队继续在木兰抗日根据地及周边地区坚持斗争,抗联队伍主动出击,伺机打击日伪军,一直坚持到年年底,存续事件长达11年之久,是东北地区有组织、有队伍、有战斗,存续事件最长的抗日根据地。(张瑞麟回忆录)

年7月7日,抗联三路军十二支队53人,在总参谋长许亨植带领下,袭击木兰县三合店伪山林警察队兵站。

年9月-10月,抗联十二支队张瑞麟在木兰、东兴一带建立和发展抗日救国会。

年3月,抗联第三路军十二支队,越过中东路向木兰、东兴一带转进,开展抗日游击活动。

年4月26日,于天放率抗联三路军六支队30余人袭击了木兰县东兴六合屯伪军。

年6月7日,抗联十二支队大队长鉏景芳率领张祥、李绍刚、李桂林、安福四名同志夜袭了白杨木河上游的欢喜岭日本开拓团。

年8月11日,抗联十二支队朴吉松、张瑞麟率领十二支队袭击了木兰县利东镇伪警察署。

年9月11日,抗联十二支队朴吉松、张瑞麟、鉏景芳、张祥、安福、李桂林、李绍刚等12名同志奉北满省委特派员于天放命令攻打木兰县大贵镇。

年9月18日,抗联十二支队张瑞麟率支队12名同志攻打巴彦、木兰、东兴的交通要道石河镇。

年根据上级指示,张瑞麟率领十二支队奔赴苏联,年1月进入苏联,是东北地区最后一支撤往苏联的抗联队伍。

九、最杰出的抗日英雄

1、张甲州,清华、北大毕业,年4月,张甲州遵照中共中央的指示,带领清华大学的于天放(呼兰人)、北京师大的张文藻(汤原人)、北京中大的张清林(张革、林甸人)、北京法学院的夏尚志(大赉人)、日本东京工大的郑炳文(拜泉人)共计6人,从北京出发抵达哈尔滨满洲省委,满洲省委指示他们“公开号召,建立反日会,组织义勇军,发动农民斗争,夺取地主大排及亲日分子的武装”,除夏尚志暂时留在省委工作外,委派张甲州等5人赴张甲州的故乡巴彦县组建游击队,在巴彦、东兴一带活动并参加了攻打东兴的战斗。

2、赵尚志。东北抗联副总司令、第三军局长。年与张甲州共同组建巴彦游击队,年10月29日攻打东兴负伤。年曾在鸡冠山一带和于九江共同和日军作战。年——年创建木兰革命根据地。

3、李兆麟。东北抗联第三军政治部主任,第三路军总指挥。年7月巡视巴彦、木兰、通河,在,木兰县指挥了攻打日军江上舰战斗,新民镇警察署战斗,木兰县伪滨江三县联合指挥所战斗等。

4、冯仲云。曾任东北抗联第三军政治部主任,年夏季由宾县过江进入木兰县根据地。

5、孙朝阳。辽宁朝阳人,年至年在木兰县鸡冠山活动,年九一八事变后在宾县组建爱国武装朝阳队与日军作战,赵尚志曾任参谋长,活动在宾县、木兰等地区,年10月被日军诱捕杀害。

6、许亨植。朝鲜人,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总参谋长,年7月到十二支队张瑞麟部活动的巴彦、木兰、东兴检查工作,8月3日牺牲在庆安和木兰县兴隆局新民林场交界处的青峰岭。

7、王子阳。东北抗联第三军六师代师长,日军五常背荫河细菌工厂逃出来后加入抗联三军,是世界上第一个见证并揭发日军罪行的见证者和亲历者。年3月在木兰县拐把桥战斗中牺牲,安葬在元宝山林场二道林子山岗上。年张旭生、戴福军东北抗联搜寻小分队根据木兰县宋国喜、郭喜堂整理的六师小战士兰会田的回忆录寻找到了王子阳的安葬地,年兴隆林业局旅游局、武装部向退伍军人事务部联合申请为革命烈士。

8、张瑞麟。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十二支队教导员,-年在木兰、巴彦、通河一带活动,年1月过境苏联。在木兰县指挥了火烧石河、夜袭欢喜岭、攻打大贵镇等战斗。

9、朴吉松、鉏景芳、张祥、安福、李桂林等。年在木兰县抗日根据地一带活动,参加过夜袭欢喜岭、攻打大贵镇等战斗。

10、谢洪生。报号滚地雷,曾任东北抗联第三军第七师排击炮营营长,驻扎在鸡冠山一带,年通河四六起义中牺牲。

11、雷炎。东北抗联第三军九师政治部主任,年转战于东兴、庆安一带,年在鸡冠山曾与日军作战。

12、祁占海。外号祁大虎、祁大炮,年、年活动在木兰一带,年夏天打沉了日军的江上舰,缴获了舰炮。

13、张光迪。东北抗联第三军六师原师长,部队创建地是木兰蒙古山,年年底随同赵尚志西征海伦、通北、绥棱,并留在当地坚持斗争。

15、刘红印。赵尚志军副官,牺牲在木兰,牺牲情况不详。

16、兰会田。东北抗联第三军六师战士,王子阳师长部下,解放后居住在通河县西六方,生前每年都到木兰县元宝山王子阳师长墓地祭拜扫墓,直至去世。

17、徐绍刚。年5月生于木兰县满天公社富贵大队,年参加抗联第三路军第12支队,年任抗联第十二支队代理小队长。参加过攻打木兰大贵镇、绥化大罗镇、通河三合屯战斗。

18、绿林好。姓名不详,活动在木兰县蒙古山、五顶山、鸡冠山一带和日军勇敢、积极作战,是对日作战最勇敢、最积极的部队之一,年被赵尚志收编。

十、最残酷的围剿和讨伐

日军在“三江特别大讨伐”的同时,为了进一步强化对木兰及周边地区抗日根据地的围剿,在木兰、通河修建了机场(飞机场照片),又抽调了日军战斗力最强的部队——日军近卫第二师团步兵第29联队专门针对木兰抗日根据地的抗联部队进行了全年、全天候的残酷围剿和讨伐。

日本步兵第29联队(若松联队)组建于年(明治29年)11月,授旗于年(明治31年)3月24日,编成地仙台,补充区为会津若松联队区,隶属于日军近卫第二师团。

步兵第29联队参加过中国境内几乎所有大的战争,甲午战争的时候,随同第二师团参加了威海卫攻坚战,明治37年参加了中国境内的日俄战争。

年9月18日参加了九一八事变,主攻北大营,参与了奉天附近的战斗、江桥附近的战斗、昂昂溪附近的战斗等,年调回日本,年4月18日从日本出发派遣东北,4月22日在朝鲜罗津港登陆,4月25日抵达通河县、木兰县,对东北抗联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讨伐。

——步兵第29联队-年驻军分布情况。(11、12)

通河县:联队本部(小白楼)、第二大队本部、第五中队、第二机关铳中队、步兵炮队、集合教育队。

东兴县:第一大队本部、第三中队。

木兰县:步兵第三团司令部、第一中队

大贵镇:第二中队

凤山:第六中队

浓河镇:第七中队

方正县:第三大队本部、第十一中队、第二机关铳中队

大罗勒密:第九中队

清河镇:第十中队

——日军《若松联队战斗详报》中记载的在木兰县围剿东北抗联的部分战报

3月14日土门子山南侧(大贵西南方约16千米)附近战斗,第三中队。

年5月4日八家子(大贵东南方约4千米)附近战斗,第二中队。

年5月6日至6月2日浓浓河上游的讨伐。

5月7日老蓝家(木兰西方约10千米)附近战斗,第一、第三中中队。战死准尉1名,负伤4人。

5月8日三里砬子(通河东北方约24千米)附近战斗,第五中队。

5月13日新发屯(浓河镇西北约16千米)附近战斗,第七中队。

6月6日至6月18日蒙古山北侧地区讨伐,第一大队

6月22日至6月28日太平山房子附近讨伐。联队第一大队在东兴方面一部(第六、十中队)扫荡凤山方面、木兰太平山房子根据地(鸡冠山北侧)。

第二大队孙家船口向凤山前进,密林地区踏破匪根据地大顶子山附近山寨,消灭该地附近并扫荡。本讨伐间第七中队对王四海山寨急袭,交战约40分钟,该匪溃走。滚地雷约70人在太平山房子附近,攻击溃走。

9月29日午后9时30分,第二中队于大贵西南方6千米王傅谷间附近于匪70人交战。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laiyindu.com/byxjj/1038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