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gin-
分享好书
文字是古往今来最浪漫的存在
?
豆瓣8.7分《白夜行》为了爱粉身碎骨,《恶意》因为恨万劫不复。我觉得《恶意》更让我的内心深受震动,大概是这种恶意更冲击了我。小说开始以野野口修第一人称的口吻叙事,由邻居家的猫之死开篇,讲述畅销书作家日高在移居加拿大前一天被人杀死在家中的故事。负责侦破此案的加贺恭一郎很快就根据现场发现的烟头以及同为作家的死者好友野野口修的口供确定野野口修就是凶手,然而加贺发现野野口修的口供有几处故意疏漏的地方而且野野口修始终不肯透露作案动机,只求速死。通过野野口修留下的细微线索,加贺发现原来野野口修才是真正的“受害者”——日高发现好友与妻子初美有暧昧关系并以此为要挟强迫野野口修成为自己的影子写手,从而成为畅销书作家。而此时野野口修身患不治之症,他忍辱负重为了维护已经过世的初美的名誉隐瞒了杀害日高的动机。可事情绝没有那么简单故事引人入胜,情节的翻转是其最大的特点。我是一次性看完的。原来人性可以可恶到这种地步。他并不仅仅是死也要拉个垫背的,更让死后的日高作家——美好、清白、善良,曾经帮助过他的日高身败名裂。潜伏在《恶意》故事底下的,是一条黑色的河流,名为人的“恶意”。虽然可以听到流淌的微弱水声,却无法轻易看到它的流动。原文精彩摘抄01
老师和学生的关係是建立在一份错觉上。老师错以为自己可以教学生什么,而学生错以为能从老师那里学到什么。重要的是,维持这份错觉对双方而言都是件幸福的事。因为看清了真相,反而一点好处都没有。我们在做的事,不过是教育的扮家家而已。
02
痛苦的时候要假装快乐是很困难,但快乐的时候要假装痛苦却还好办。
03
我就是恨你,明明你是我最亲密的朋友,明明你是那么善良,明明你知道我猥琐的过去还帮我保密,明明你一直在帮我实现理想。可是我就是恨你。我恨你抢先实现了我的理想,我恨你优越的生活,我恨当初我如此不屑的你如今有了光明的前途,我也恨我自己的懦弱,我恨我自己运气不够才能不够,我恨我自己还没来得及成功就得了癌症。我把对我自己的恨一并给你,全部用来恨你。那么,在我死之前,杀了你。让你带着世人的骂名下地狱。在你死了以后,我再继续恨你。(真的可怕)
05
令他害怕的,并非暴力本身,而是那些讨厌自己的人所散发的负面能量。他从来没有想象过,在这世上竟然会有这样的恶意存在。
06
但我知道这样的恩德反而招致了怨恨。因为在他面前,你不可能没有自卑感。
07
然而,相聚的时候有多快乐,分开的时候就有多痛苦。
08
当人遇到校园暴力事件时,很遗憾,父母的亲情或老师的开导并没有多大帮助,只有友情才是最好的武器。
09
就算被捕也不怕,即使赌上自己所剩无几的人生,也要贬低对方的人格。这是怎样的一种心态啊?
10
我第一次发现自己缺乏谋生能力的事实。
11
但我敢说,不论如何丑恶的偏见,它的产生绝对不是历史和地域的错。
12
因为这次事件,我对文艺界多少有些了解。我记得在做作品评论的时候,经常会用上“性格描写”这句话。当作者想让读者了解某个人物的时候,直接说明陈述远远不如配上适当的动作和台词,让读者自己去建构人物的形象。这就是“性格描写”吧。
你在写那篇假笔记时就已经想到,必须打一开始就让日高的残酷形象根植在读者——也就是警方的心里,而你设想好的桥段就是猫被毒害的事件。
13
你心底藏着对他的恶意,这仇恨深不见底。
15
“就好像某天突然被贴上恶魔的符咒一样”校园暴力事件就这么开始了。这可说是古往今来所有校园暴力的共同点。虽然他不想屈服,但渐渐地,内心终被恐惧与绝望支配。
16
想记录印象深刻的体验似乎是作家的天性,哪怕那是自我毁灭的记录。
17
我想我当时脸一定很红,告辞后冷风拂面的清新感受,我到现在都还记得.
18
两天后,负责的警官对我说:“前野似乎打算一命抵一命。至于山冈那个孩子,我问他为何要对前野施暴,他回答说因为看他不爽。我问为何看他不爽,他也说不出个所以然。”
这种话真叫人沮丧。
19
看清了真相,反而一点好处都没有。
20
犯罪的潜在因素往往是女人,这句话耳熟能详。
21
谁都会有秘密,而且应该有权不让它公开,就算是已故的人也一样。
22
野野口,我希望你能治疗好。因为,法庭的审判在等着你。
23
简单来说,现在的父母自己都不看书了,却一味逼着小孩去读。可是由于自己没有阅读的习惯,所以也不知道该给孩子看什么才好,结果只能把政府推荐的图书硬塞给他们。不过,那种书通常内容生硬又无趣,只会让孩子更讨厌书本。这种恶性循环应该会周而复始吧。
-Goodnight-
-.05.10-
-图源网络|侵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laiyindu.com/byxdy/93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