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到了大学,文学已经成为了一种情怀,一种被文青拿来发朋友圈的资本,一种被不甘者拿来缅怀的过去。
Igetabitnervousnow
真正写东西、看书的人很少,而且他们很沉寂,通过朋友圈大概是不能了解他们的。图书馆里书堆高起的同学一般是为了考研而在疯狂扫荡各类专业书籍;大部分人敲击键盘,是为了完成那篇数千字的论文。大家更习惯了看视频、电影、电视剧、听音乐。
当然,有一种文学习惯还在,那就是“赠书”,既不失品格,又不失逼格。只是那本书翻不翻开,就难说了。
有学弟问过我,谷风的平台阅读量超低,是不是内容不行,还是说没有人气啊。
我是个学传媒的,我也曾经一直在纠结,相比于其他校媒体,我们的阅读量确实少的可怜。北师两万多人不知道我们存在的不少,很大部分人领走我们的《谷风》可能仅仅是因为那期封面甚得眼球,里边我们费时两个月的“乱七八糟”可能很少有人真正去体会。
说到这,我要特别感谢那些一直在默默看着我们,等待着每期杂志出炉,品读指正我们文章的人,谢谢你们一路陪伴。
深夜,后台总是会有几个零零碎碎的消息亮起,未眠人似乎想找我们诉说些什么,后来聊起来,却也是些有的没的。而此时的朋友圈里,也有些,零零碎碎的念叨与不眠的倔强。也就在那时,才明白过来,我们本就不是信息服务者,我们是杂志社,一群依着自己的喜欢在大学里搞文学的人,甚至于有时候,不为文学,就是一群因为同样爱好聚在一起却不一定谈论文字的人。
十一年了,我想,我们保留着的,是纸质阅读的那份温热和触感。我们的平台,也是为了那小部分人在讲述着,故事不新奇,内容不大众,但,合适,就刚刚好。
很多人选择关闭朋友圈,很多人选择关掉数据,为什么?大概是这个浮躁的大学生活里有些东西着实繁乱,信息太多,关系太繁杂。
我们每天从早上醒来一直到深夜两点,手机屏幕似乎代替了我们看到的这个世界,可是,它远比现实的眼前更丰富,丰富到应接不暇。这样,脑子反而可能容易负载吧。
前几天的早上,我偶发性地把两年前看的《白夜行》拿到了手里,虽然很厚,却还是一不留神地看到了半夜两点。其实这种把一整天投入书中的感觉并不比手机轻松,但,总觉得,会想起点什么,或许是,翻书的声音,亦或许是,某些熟悉的感觉。你呢?
hello!大家晚上好啊!今晚一家人在一起吃饭,我想了想,还是举起了杯子对着老爸喊道:“爸!中秋节快乐!国庆节快乐!元旦节快乐!干了!”下一次回家,又是要到过年啦!熬夜对手机不好~晚安啦~
编辑作者/Edward配图/电影版《白夜行》音乐/NewEmpire-ALittleBraver9月5日、6日全天学三食堂门口招新报名期刊免费取阅网友见面会我们等你
(提前报名北京权威看白癜风医院治疗白癜风医院是哪个
转载请注明:http://www.laiyindu.com/byxdy/8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