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白夜行 >> 白夜行插曲 >> 正文 >> 正文

文学中的ldquo致命女人rdqu

来源:白夜行 时间:2021/7/9

《致命女人2》已经开播了,大家都看了吗?

作为热门话题美剧《致命女人》的续作,这部剧一开播就冲到了豆瓣9.1的高度。这次不再像之前一样讲述一栋房子内三个不同时代的故事,而是聚焦于上世纪四十年代末三个关系复杂的女人各自的感情生活。

相较于上一季,这一季的女性角色都不那么讨喜,称得上“全员恶人”。目前看来,这一季更侧重于表现女性对自我价值的追求和自我需求的满足,但也保留了很多令人细思极恐的凶杀桥段。

而在过往的虚构作品中,也不乏对犯罪事件中女性角色的塑造。有时是蛇蝎冷艳的女杀手,有时是博学聪敏的女警探,还有时是客观冷静的记录者。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文学中的凶杀与女性形象。

美丽却凶狠,女杀手的一体两面

提到文学中的女性凶手,中国读者最熟悉的恐怕就是东野圭吾笔下的《白夜行》的女主角唐泽雪穗了。

卑贱的出身,复杂的经历,社会的凉薄给她留下了心理和生理上的双重创伤,让她对社会怀有无尽的憎恶。在她才貌出众的外表下,隐藏着阴险卑劣的内心。最终,偏执与贪婪让她在虚伪的伪装中度过了一生。

除了《白夜行》,东野圭吾在《嫌疑人X的献身》《幻夜》《放学后》等诸多作品中也都塑造了经典的女性凶手形象。这些女性往往在男权社会中挣扎生存,为了冲破种种束缚,主动或被迫选择了极端的方式来反抗命运和社会施加的痛苦,带给读者无限的感慨与思考。

而东野圭吾的创作,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日本小说家松本清张的影响。

松本清张作为社会派推理小说的奠基人和代表作家,擅长将推理破案的过程与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结合起来。他笔下的女性凶手,多为反抗男权、战争、阶级等社会问题的压迫而犯罪。

比如《点与线》的女主角安田亮子就因有钱丈夫的风流韵事而心生歹意。出人意料的是,这位杀人主谋是一位卧病在床的女人。她虽然体弱多病,但爱好读书,对数字也颇为敏感,是个知性智慧又心思缜密的女人。

她因病不能与丈夫同房,无法满足社会对妻子这一角色传宗接代的期待。同时,又因为要依靠丈夫的财富与权势,不能与丈夫离婚,所以只能接受情人的存在。久而久之,她心中累积的不满让她的恨意愈渐浓烈,最终起了杀心。

亮子的犯罪手法非常高超,巧妙地利用了多种交通工具的时间差制造不在场证明。在贪污案的大背景下,她杀死丈夫的情人,顺利完成了自己的计划。

令人遗憾的是,虽然亮子聪明,冷静,但仍然受制于当时的观念,将家庭生活不幸的原因全部归结于丈夫的情人,并将其看作“制造殉情假象的工具”。

今天看来,可以说这一点反映了作者“即使向女性投以同情的目光,也仍然没有克服掉男权社会中对于女性的(生育)工具意识。”

睿智又感性,女侦探的迷人魅力

在凶杀案件中,侦探通常也是必不可少的角色。侦探题材的影视剧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从大侦探波洛,到神探夏洛克,再到名侦探柯南,无数经典形象为观众们留下了深刻的回忆。

传统意义上,男性侦探象征着专业与冷静,而近两年,也有很多电视剧聚焦女性警察和侦探,比如美剧《基本演绎法》,英剧《布莱切利四人组》等。

前段时间的热播美剧《东城梦魇》中,凯特·温斯莱特饰演的女警探梅尔就呈现出一个生活不幸,疲惫却真实的中年女人形象。

有媒体称这部剧为“女性主义悬疑片的全新力作”,因其“对参与破案过程的人物的过往及其生活的世界予以怜悯的凝望,并着重展现女性——尤其是婚姻和家庭中的女性在此过程中面临的结构性困境”。

在文学上,同样不乏聪敏过人的女侦探形象,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侦探小说家阿加莎·克里斯蒂笔下的马普尔小姐。

第一部以马普尔小姐为主角的小说《寓所谜案》出版于年,正是第一波女权主义运动结束后不久。当时的英国仍是一个典型的父权制社会,维多利亚时期对女性的种种要求和束缚依然存在。

因而,女作家阿加莎创造出的马普尔小姐这一女性侦探形象,才更显得珍贵。

不同于之前的男性侦探通过分析和推理来破案,马普尔小姐擅长用“女性的直觉”和“人性”打交道。这位头发花白的乡下妇人其貌不扬,却往往能通过漫无目的的聊天和看似无意义的观察,来解决警察都难以入手的复杂案件。

在那个时代,老处女的身份使她背负着比一般女性更沉重的刻板印象,小说里的人也认为“上了年纪的女人就喜欢乱打听”。然而,处于社会边缘的马普尔小姐把这些负面的印象转变为了对探案有利的品质。

在小说《复仇女神》中,马普尔小姐曾明确了自己作为侦探的优势——“你可以找个私家侦探四处打探,或者做做心理调查,但更简单的是,你可以去找一个上了年纪的老太太,她们都有窥探的习惯,有好奇心,喜欢谈东谈西,想把事情搞明白,这样也会显得很自然。”她说,“我很普通。一个普通的、没头脑的老太太。这是一个非常棒的伪装。”

在侦探工作中,她也依靠自己的能力转变了人们对她的看法,赢得了尊敬。

让角色将不被看好的女性特质转变为工作中的优势,通过这样温和的尝试,作家也试图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人们的传统性别意识,让聪明的正面角色不再是男性的专属。

真实且准确,女作者的自我要求

事实上,在一场典型的悬疑事件中,除了凶手和调查者两种角色,往往存在一个更客观的第三视角来立体地呈现事件,暴露多方冲突来激发故事的张力。

比如在韩剧《匹诺曹》中,朴信惠饰演的女记者崔仁荷就在职业生涯的起步阶段面对着正义与公信力的挑战。

而在纪实文学《疯狂时刻》中,作者通过三条故事线,勾勒了一场疑点重重的凶杀案,更重新塑造了知名作家哈珀·李的形象。

20世纪70年代,一桩离奇的案件轰动了全美国。这一案件的两个中心人物,一位是外表衣冠楚楚、内里却冷血之至的杀人牧师,一位是先为恶魔般的牧师辩护、后又为杀死“恶魔”的“正义”凶手辩护的律师。

案件牵扯的多方利益和漫长的时间历程让事件真相扑朔迷离。

而这一案件,引发了沉寂十余年的大作家哈珀·李的好奇。

年处女作《杀死一只知更鸟》出版后,原本名不见经传的哈珀·李一夜之间成为了美国最炙手可热的作家。源源不断的版税收入,普利策奖的桂冠,改编电影的成功让她一时之间风头无两。

△哈珀·李肖像,DonaldUhrbroc丨拍摄,图片来源丨GettyImages

就当大家都期待着哈珀·李能一鼓作气,继续创作出精彩作品的时候,她却在接下来的十余年里没有写出一本作品。

甚至,成名给她平静的生活带来了莫大的压力。无尽的采访、读者的来信、人们期待的目光,都让她痛苦不已,让她最终选择了搬到偏僻小城,主动将自己和世界隔离了起来。

从这本书中我们发现,虽然写出了全球销量超万册的《杀死一只知更鸟》,但哈珀·李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种面对大众游刃有余的超级大作家。相反,她是一个和我们中的“大多数”一样,无比纠结和拧巴的人。

她不想让读者失望,更对文字有着极高的要求。在外界期待和自我压力的双重重压之下,她始终无法继续写作。

而牧师被杀案件,重燃了哈珀·李的写作热情,她想将这起案件完完整整地记录下来,并写成一本书,书名就叫《牧师》。

为此,她走进事件中心,一点点收集材料,听取信息,花费了巨大的心力。

然而,她对真实、准确近乎偏执的追求加剧了她写作中的困顿,使得她“始终在追求完美和陷入绝望之间来回切换”,她甚至称自己获取的数量巨大的信息只是“谣言、幻想、梦、猜测和彻头彻尾的谎言”。

最终,她没能完成《牧师》的写作,而《杀死一只知更鸟》成为了她一生中第一也是唯一一本书。

哈珀·李的这段经历对现在的我们仍有启发,或许这也是许多悬疑作品尝试思考的现实意义。

在眼花缭乱的剧情,复杂精巧的作案手段之下,什么是真正的正义?所谓的真相是否可以被呈现?女性应该才能真正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在复杂的社会背景下,渺小的我们虽偶尔感到无力与迷茫,却从没放弃过对现实更多的思考与探求。

了解哈珀·李真实的一生探寻她未完成的《牧师》背后的谋杀案

感受传奇女作家的偏执与疯狂、孤独与荣耀??

长按识别下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laiyindu.com/byxcq/971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