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读书周?阅读马拉松”
.枫林晚站.
//谁是终极挑战者//
昨天,十几位喜爱阅读的朋友来到枫林晚,参加了“阅读马拉松”的活动。在数字化阅读蔚然成风的时代,很多时候我们阅读一本书,一些老老实实坐下来的勇气,需要暂止抛下手机和电脑的毅力。参与者需要在5小时内读完一本书,期间可以做笔记,但不能与他人交谈或使用手机。最终根据“阅读速度分+读后感”排名次。当然,这读后感嘛,就要网友们一起来选出啦!
/奖品/
冠军1名,枫林晚元储值卡。
亚军2名,枫林晚元储值卡。
季军3名,枫林晚元储值卡。
优秀奖6名,枫林晚元储值卡。
本储值卡也是枫林晚的会员卡,存额可用于枫林晚所有产品的消费。存额用完后,再次充值或付款时出示该卡,可享受书籍8折优惠哦!注意,是8折,平常新卡都只有9折!9折!
”
请选出你最喜欢的读后感!
投票在文末哦!
1号选手当时只道是寻常
阅读书籍:《巨流河》
读《巨流河》心情十分沉重,此书十分悲伤、愉悦又独特。军阀混战与抗日、内战,无疑悲伤基调,而仅有的愉悦呢,便是在真心笑着的时候也隐含某种痛苦。家园一直在风雨中飘摇,最记得的一句便是“每一天太阳照常升起,但阳光下,存活是多么奢侈的事。”因为每到天晴,日军轰炸机便遮天蔽日,在这这样的时代环境,每个人没有别的奢求,或者便是最大的奢求了,每天又无数的尸体与先前发肿的尸首交会,每个人身上都有一个悲痛的故事。死亡可以日夜从天而降。
一九四五年二月美军巨型飞机轰炸东京,终于,那些轰炸我们八年的日本人,也尝到了自己家园被别人毁灭的痛苦,自侵占东北以来,他们以征服别人为荣,他们家乡的樱花枞叶永远灿烂……接着是举国狂欢。可是,每一个失去至亲的人呢?如何用这种狂欢的情景来哀悼他们的死亡?狂欢过后的空虚和混乱用什么填补?书我还没有看完,但是知道,终其一生,那些或者的人也没法获得真正的救赎,是一代人,终是无法在阳光下不带伤痛地笑了。
2号选手小狄
阅读书籍:《巨流河》
《沉稳、欢喜又悲伤》
“巨流河”是清代辽河的名字,是中国七大江河之一,辽宁百姓的母亲河。国人对河海、江流的定义总是带着深深的眷恋和依赖,这样的情怀在二十世纪尤为明显。
齐邦媛先生用其沉稳的笔风向我们回忆了它颠沛流离的战士岁月与其所感所悟。幼年的奔波不定让其心灵刻满了弹痕,也恰是这些弹痕让她成长成人,坚毅的性格往往在每个人祸之境中突显而出。越痛的故事,往往讳莫如深,以至于片刻的欢喜都让人感觉是向上天偷来的时光。因为你不知道明天是晴天霹雳还是狂风暴雨。建立在痛苦边缘的安逸往往越过了安全线的范围,迈向了又一个人祸。
作为对人生的总结,也是对故乡的追忆。齐先生用其独特的笔触,让我们感受到了安逸生活来之不易。书本以血泪就之,书也该以敬畏之心阅之。
愿铁石芍药依旧绽放,巨流河依旧波涛滚滚。向每一个为国家献身的人致敬!
3号选手益母莲芯
阅读书籍:《乡关何处》
一卷《乡关何处》,实是若干小人物的“列传”。人物故事本事发生在本世纪六七十年代,却给人魏晋五代的错觉,“诗酒猖狂,半生冤祸”可作为概括。开卷时有敬,有情,有怜,掩卷后觉得做一个没有故事的普通人,有书伴身,即使换不来黄金屋或颜如玉,三载稻梁夜思之余,有自筑一个世界。如此甚好。
4号选手胡佳乐
阅读书籍:《乡关何处》
我们是幸运的一代,和平、富足、无忧。像我一样的很多人,越来越不知前几辈人所遭受的苦,无论物质,还是精神,野夫笔下,对这几辈渐渐淡出我们记忆的人们,刻画出其深沉的艰苦和深入骨髓的坚忍与大爱。我们看书、看故事,而故事里的人们,用其一生,刻碑般,一笔一刀,挣扎着刻完自己的一生。很多故事不该被遗忘,很多爱也应该被传承,无论是外婆那承人之所不能承受之苦,却又爱人知所不屑爱,以其高贵的教养影响了无数人的形象;还是大伯对理想的追求的努力,被人一句诬陷而害的孑然遗世、与心爱之人错过一生的凄苦;抑或是幺叔,从贵族落魄至贫贱,仍然超脱的生活感悟——无论富贵贫贱,苦乐却基本一致,生老病死,人皆同苦。
一个个形象,一个个不同的命运,走向着不同的结局,却都带着艰难凄苦的主旋律,和不卑不亢的情怀。从书里发现故事,从故事里了解过去现在和他人,之后沉淀在内心的,便是自己弥足珍贵的财富。心灵不断洗涤,内心更加坚忍和坚强,这大概,也便是读书的意义。
5号选手陈文斌
阅读书籍:《昆虫漫话》
本人有幸参加海曙区图书馆主办的“宁波读书周?阅读马拉松”获得。抽签读到了陶秉珍先生的《昆虫漫话》。该书为读者详细地介绍了我们日常容易见到的十四种昆虫,作者以生动的语言细致地为我们描述了昆虫的世界,以及昆虫界的一些奇特现象,并对这些现象给出了各种合理的解释,成功引起了读者研究昆虫的兴趣。引用了很多传说和故事,并改正了一些传说中失误和误传。但本人在阅读中也有一些疑问,如作者在“蟋蟀”一章种的叙述。作者是浙江萧山人,和读者同一省份。在第页写道有种三角蟋蟀因为其掩面与棺材头相仿,所以叫做棺材头蟋蟀。其实在我们浙江,把蟋蟀称作“虰斯子”,而那种三角蟋蟀是个很常见的品种,因为以前在墓地很多,常常能在棺材边抓住,所以叫她们“棺材虰”,而不是因为颜面相仿。作者是一九三五年成书,离现在已经八十一年,有些数字已经得到改正,但该书依然是科普经典文库种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
6号选手李东
阅读书籍:《昆虫漫话》
这是一本带有生活趣味的“昆虫记”,书中共写了十四种小昆虫:蜂、蜜蜂、蝶、蝉、蚊、蝇、蜻蛉、蟋蟀、蝗虫、螳螂、天牛、蚤、蚁等。我最最喜欢的,是蝶,因为和梁祝传说的关系,觉得它十分凄美且非常欣赏它美丽的身姿、优雅的姿态,但之前从没有认真看过昆虫科普文,如果你问我若是可以化蝶,会选择化作哪种蝶,我肯定答不出来。今天看完这本书,我知道答案了,我愿化作凤蝶,黄色或宝蓝色的凤蝶。
通过这本书,还学到了之前不懂得东西,更正了一些以往的错误认识,比如蜂。原以为只分雌雄,今天可以知其分王、雄、工蜂。曾经有小朋友问我蚂蚁是害虫还是益虫,我答不出,因为从未看到过对蚁如此界定,但值得歌颂的是蚁的勤劳。“夏天耕种,秋天收获”,自然界奇妙而有趣,常怀好奇探索之心,定会有意想不到的乐趣。
7号选手7.30
阅读书籍:《极简人类史》
《回顾是灵魂的导师》
二十岁之前,我未曾好好读一次人类史,又或者因为自己的知识的浅薄放下那厚厚的一册册“权威”,二十一岁遇见这本书,意外有了探索的冲动。书不长,两百余页,不到十万字,在作者梳理的脉络里也读出了几丝东西。
大卫将人类史大致分为狩猎时代、农耕时代、近现代。么偶晦涩难懂的脉络框架,更像是一本平易近人的中学历史与地理课本集合。高中历史老师曾和我们说过,他喜欢读历史,蕾丝人类史、世界史的书籍。在历史中他可以感受世界之大,也可以感受自我之渺小。读完这本书,我也能明白他的这种感受。
回顾是灵魂的导师。人类史和世界史的宏大遥远,并不意味着人们可以抛却所有。回过头来看看我们的前路,或许能好好审视当下的自己。人类终究是渺小的,可能只是宇宙运转中的一糜,但存在即有存在的意义。人类从狩猎到农耕,再到后来的科技发展,是时代和当时所处环境促进了人类智慧的萌芽。
也许你的心和脑饱受繁事的纷扰,或许你可以翻开这样一本小小宏观的书,体会人类的起源、文明和进步,上有人类对自然环境的适应与挑战,能给你一些启示:
不是求得对历史的茅塞顿开,儿时更清醒低全面直面自身。
8号选手三山
阅读书籍:《极简人类史》
综合读下来,本书适合高中生及一下年龄段来阅读。书中从宇宙起源一直讲到现代,基本上是普及知识作用。作为笔者的年龄段来说,对历史有一定的阅读量,一次本书算是温故而知新了。
“以史为鉴”是我认为读史的主要目的,而不是简单的知道哪一年发生什么事情。本书由于长度有限,讲了几个内容,我认为是非常正确的。
1、我认为本书最好的地方,就是它并非面面俱到地讲历史。联想到中国的史观的确是这样,《春秋》即有微言大义之说。
2、书中关于语言符号的作用的描写。书中说:“人类是唯一的,后人可以利用语言符号构成知识,适应多样的环境,人类可以不用基因改变的前提下,调整自己的行为。”语言符号的确是区隔人类和动物,也感谢中国饿语言,哪怕是秦汉的蚊子,也能看懂。
3、本书的历史观不同于我们学到的历史观。我们的历史观主要是马克思观点来分析的。这样也可以给读者带来不同的思考。但是笔者并不认可作者的结论,比如苏联这个部分。
9号选手超超
阅读书籍《月亮和六便士》
这是一本让人拿起来就不忍放下的书,有着跌宕起伏的情节,有着细致入微的描写。读的时候既想一目十行以便能获得后续的故事发展,又想慢慢品读以便能感悟眼下的深邃寓意,为天上月亮神魂颠倒,对脚下的六便士视而不见?书中的主人公在四十岁之际,放弃了舒适的家和作为普通人的快乐生活,选择赴异乡学习花花,从此居无定所、穷困潦倒,只为完成他儿时的梦想。这是一位并不让人喜爱的主人公,确实一个能触及心灵的角色,不仅令我们扪心自问: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窗外飘着细雨,我安逸地坐在屋里闻着茶香,翻着书页。这或许是谁的月亮,又或许是谁的六便士。艺术与生活,心灵与世俗,究竟孰高孰低。这本书并没有给出答案,一切的答案只在你我自己的心中。
10号选手瓶子
阅读书籍《月亮和六便士》
作者猫母以叙事者的身份将现实生活中遇到的种种人和事深刻的描绘在了《月亮和六便士》中,虽然通篇看似叙述的是一个股票经纪人转而抛妻弃子追逐梦想成为画家的斯特里克兰,赤裸裸地展现出某些恶俗的人性,但却是最真实的写照,很刺眼却走心。
同时也巧妙地预示兰美好的外在往往有着不为人知的另一个自我,当遇到那个导火索的时候便一触即发,一发不可收,甚至是万劫不复的地步。
但从艺术的角度来说,或许这种恶俗也是必须,就看你自己内心深处要的是月亮还是六便士。
11号选手Wendyshow
阅读书籍:《我们仨》
《我们仨》是一位十多年前就想要阅读,但由于种种原因迟迟未曾开始的一本书。十多年后,在这次获得中,有缘抽中,读罢,感觉又笑又有泪。
让一位年长老人,在去追溯两位至亲先后离世的场景,未免太过痛苦,于是杨绛先生在书忠几乎把它描绘成一场梦,一个“万里长梦”,亦真亦幻,从“轻快”到“飞不起来”,为之感动,为之心痛。
但更多篇幅中,杨老还是把文字留给了我们仨在一起的时光,用平易近人而朴素的文笔,思念她心中这个最平凡、单纯和朴素的家。其中不乏许多令人会心一笑的场景,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著名知识分子家的很多面。
从在牛津求学的每次做饭,在国外求学时对一座城市、一条街道的“探险”,再到“misssingHgh”的诞生以及她成长的点点滴滴,看似质朴异常,但他们对治学的专注,对生活的热爱,对家人的温情无不打动人心。
书中曾不止一次提到,他们不愿与人去争,而三人相聚在一起,“不用说话、都觉得心上舒坦,”如今,愿“他们仨”在天堂幸福重聚,看书,玩闹,做学问。
12号选手董海波
阅读书籍:《白夜行》
《白夜行》是一本阅读体验性极强的小说。东野圭吾不愧是日本一流的侦探小说家。小说看起来和看电影一样,脑海会有非常形象的画面呈现,并且故事的结构、情节发展都相当合理,对场景的描述细致到位,人物的动作表情都说明。东野圭吾对这类题材的小说相当纯熟。怪不得有那么多东野圭吾的忠实读者,以后也会不断入他的其他小说。至于对里面各色背景人物迁出的人物命运,只能说人性有时并不公平,也是灰色的,但心存希望,看起来还是美好的。因为只看了一小半,只想说对里面因为敏感牵出的各色家庭中的孩子略表心疼。
请选出最喜欢的读后感!
投票截止时间:本周三晚12点
加入枫林晚
转载请注明:http://www.laiyindu.com/byxcq/94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