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白夜行 >> 白夜行插曲 >> 正文 >> 正文

部分学生整本书阅读读后感简报第期

来源:白夜行 时间:2021/6/11

温儒敏教授说:“无论是网络阅读,还是纸质书的阅读,总之,都是要替自己营造一个‘自己的园地’,养成读书和思考的习惯,把读书当作一种生活方式。读书可以养性,可以练脑,这不仅是是能力,也是涵养,是素质,是一种高雅的生活方式。阅读可以拓展视野可以接触人类的智慧,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可以让人在精神气质上超越庸常的环境”。我和我的学生都很欣赏这段话,我们也在努力向着“读书养性”的目标迈进。本期推送张宾高中语文工作坊坊主张宾老师班级柳玉培、张炀、朱炯翰3名同学整本书阅读心得体会文章。

自强不息的民族性格——《穆斯林的葬礼》镇安中学高二(27)班柳玉培

我对回族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是从读霍达的《穆斯林的葬礼》开始的。

起初,我连穆斯林是啥都不知道,后来了解了是对信仰伊斯兰教者的称呼,书中就是回族,也叫回回。对于回民我也只知道他们不吃猪肉,仅此而已。

本书呈现了一个广阔的生活画面,北京四合院、燕京大学故址、英国伦敦;上到重要历史事件,下到家庭琐事,有生意人间的博弈、亲人间的矛盾纠纷、朋友间的真情、师生间可能的爱情;它也跨越了时空,将一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串联起来。

我想穆斯林的葬礼,也许指梁亦清的葬礼,韩子奇的葬礼,新月的葬礼,所有不幸的人葬礼。

梁亦清,身怀绝技,却不善经营之道,苦苦得来的劳动成果让蒲寿昌牟取暴利。在他的作品郑和航海的宝船即将完工时功亏一篑,一代大师也由此陨落。这是出于艺人对玉的热爱,爱玉成魔,心理的巨大失落。这是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的优秀精神,梁亦清有本领,勤劳,朴实,却依旧没有好的生活,为什么呢?是他没听徒弟的话,思想太保守落后吗?还是封建社会必然会存在这样的人?

韩子奇,跟随苦行穆斯林吐罗耶定来到这,见识玉的魅力,便留下来学艺,久之,也成了师父的女儿梁君璧、梁冰玉眼中的兄长般的存在。师父走后,忍辱负重,在蒲寿昌那苦学几年,他学英语,学经商之道,凭借己身本领,定能东山再起。这正展现了一个有担当、有气魄的形象。当读到这时,我畅想人物将来定会美满。但作者设了大局,在这段磅礴的故事里,所有都归为了悲剧。作者也说:“我觉得人生在世应该做那样的人,即使一生中全是悲剧,悲剧也是幸运的,因为他毕竟完成了对自己的心灵的冶炼过程,他毕竟经历了并非人人都能经历的高洁、纯净的意境。人应该是这样大写的‘人’。”我想这对书中的每个人都是适用的。

韩子奇东山再起了,与梁君璧释前嫌,组建了家庭。战争打破了宁静,更推动着人们发展到无所不有的地步。韩子奇为了保全玉器,避难英国,梁冰玉也去了,在战争苦难下,内心绝望的两人有了爱情的火花。韩新月——本书中的一汪清流,诞生在这悲剧里,这个纯洁的、美好的、幽静的灵魂轻盈而出。韩新月与楚雁潮是在这更为凶猛的、浩瀚的波浪中沉浮。悲剧来得猝不及防,韩太太一再阻碍两人,孰不知她的丈夫也不是回回,她只为虚无缥缈的信仰伤害他人,自己的儿子天星的幸福也被她破坏了。她利用韩子奇的愧疚、忏悔,毫无节制地试图掌控一切,到头只为面子、虚伪而活。

新月有先天心脏病,人的生命有时就那么不如人意,脆弱不堪。但精神是最顽强的,楚雁潮带她冲破枷锁,勇敢面对,即使将要死去。

玉王陨了,新月落了。这洁白无瑕的玉破了,支离破碎,但它依然纯洁。在极度的悲剧中,人们复杂的心沉浸了,净化了,那曾闪耀的月,微弱的光照进了人们心中。

韩太太的悲剧或许来自韩子奇。这些人的悲剧来自战争吗?爱而不得的悲剧来自穆斯林与其他民族的不同吗?这原因太复杂。

事实每个人都努力地面对人生了,有勤劳,有勇敢,有善良,有爱。他打动了人们,感动了人们,指引了人们。正如作者说她历来不相信怀着一颗卑劣的心的人能写出真善美的好文字,无论它是什么形式的。

荒诞悲痛的故事——《白夜行》读后感镇安中学高二(27)班张炀

“我的天空没有太阳,总是黑夜,但并不暗,因为有东西代替了太阳。虽然没有太阳那么明亮,但对我来说已经足够。凭借这份光,我便能把黑夜当成白天。我从来就没有太阳,所以不怕失去。”以上,出自日本作家东野圭吾先生的《白夜行》一书。

全书讲述一个充满了人性险恶、黑暗的故事。桐原亮司和唐泽雪穗是本书的两位主人公。他们自小相识,可却有着全然不同的生活。正处泡沫经济下,日本大量的工人失业,社会陷入混乱。唐泽雪穗的母亲为了钱,让自己的女儿向亮司的父亲出卖身体。这恰被亮司看到,他为了救雪穗,误杀了自己父亲。此后,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两人走上了一条弯路,一发不可收拾。小说结局,当亮司从楼顶毅然决然的跳下,带着他们俩的秘密,炸开了花。而一旁的唐泽雪穗,一袭白装,宛如一个白色的幽灵,慢步上楼。至此,全文终。

说实话,这本书我读原文加上书评已上十遍了。但每一次读完,后背都是一身凉汗。即使知道结局,但在读书的时候,往往把自己带进那个环境,自己仿佛成了故事中多出来的一个人。

桐原亮司是唐泽雪穗的太阳,在她白色的夜里给他带来光,亮司为她付出了自己的一切,家庭,亲人,朋友,自己的生命。但在结局中,当亮司的生命定格在那块土地时,雪穗却头也不回。只有一个背影,越来越远。我无法想象雪穗当时的心情和表情,痛苦,悔恨,愤怒,低沉,失落……也许都不是。但无疑的是,雪穗此后的生活,必然是黑暗而难熬的。又有谁会永远待在没有太阳的白夜里?

本书还有一大亮点便是这两人的爱情。桐原亮司对唐泽雪穗的爱超过了对他自己的爱,他为了唐泽雪穗,付出了他所拥有的全部;同时,唐泽雪穗也成为了他唯一的依靠。为了满足唐泽雪穗的欲望,杀人,强暴,涉黄,盗版,种种恶劣的行为他都做过。但这一切,都是为了雪穗,如其所愿,她进入了上流社会。但在亮司坠楼的同时,她也失去了活着意义,生命中的太阳已经熄灭。对于任何一个正常人来说,这种爱显然是畸形的,是扭曲的。但真正应思考的,不是去谴责这种爱恋,而是思考为什么会导致这样的爱,并引发悲剧?

我认为,这与亮司所处的环境有关。父亲的事在他幼小的心里埋下了恶的种子,在雪穗的“关怀”下,在各种人事的压迫下,这种恶的种子开始生长,发芽;随着他逐渐长大,接触到的黑暗越多,种子成了树,扎根其中。而雪穗——一直影响他的人,成了他心中唯一的念想。亮司的悲剧是多方面造成的,在那样的环境下,他也是个牺牲者。

不希望书中的事出现在我周围,只愿这样的悲剧不再发生,只愿社会更好,人性更善。

内心的那缕光——“高尔基自传三部曲”读后感镇安中学高二(27)班朱炯翰

你的童年是怎样的?是树荫下的酣眠,是玩具里的世界,亦或者是家人的怀抱?今天我一口气看完了高尔基的自传三部曲,分别是《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它们借助阿廖沙的视角写了高尔基自己的故事,对俄罗斯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社会生活进行了描写,即使在今天,依旧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和非凡的文学魅力。

《童年》主要回忆了阿廖沙在外祖父家度过的痛苦童年,以一个小孩子的特殊视角来审视整个社会及人生。小说中展现的是当时整个社会的腐败没落,这个充满仇恨、笼罩着浓厚小市民习气的外祖父家中,影射的正是整个社会;但阿廖沙却没有放弃对光明和真理的不懈追求,即使生活艰难,即使现实黑暗。《童年》也是三部曲中我最喜欢的一本,我仿佛能够感受到青少年时期高尔基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想成为黑暗的一部分。同时书籍也给了他精神力量,为他的理想构筑了精神世界,打开他的眼界,诱使着他追求新的生活,于是在这个混沌的国家里,在醉意弥漫的灯火下,又多了一个痴迷书籍的人,多了一个追求新世界的人。

而《在人间》正如其名,讲的是阿廖沙被外祖父逐出家门后到“人间”去自谋生路的经历。比较于他兜兜转转的经历,我更喜爱他在一路上遇到的“指路人”们,像是船上的厨师斯穆雷,美丽的玛尔戈皇后,亦或是沉迷书海的军人夫人……他们为阿廖沙读书提供了信念,还有书籍,帮助了迷途中的阿廖沙了解生活,认识生活,思索人生的意义。更何况是在那个认为读书是“歪门邪道”的黑暗时代,阿廖沙为了实现读书的愿望所遭受到的屈辱令人难以置信。还有这样一句话:“读书扩大了阿廖沙的视野,丰富了他的理想,向他展现了越来越广阔的世界,使他争取美好生活的愿望更加强烈,为之奋斗的决心更加坚定。”由此我也理清了“青少年时代的高尔基走向成熟的另一个老师是书籍”的因果关系。

至于《我的大学》我并未过多地去挖掘。阿廖沙找到了志同道合的人们,让书籍带他到灰暗世界的一束光不断放大,逐渐变成了希望,他也从受害者变成了一位抗争者,坚定的相信着马克思主义思想,向充满希望的未来走去。

总之,高尔基的自传三部曲不仅展现了当时俄国社会的黑暗,更是展现了人们内心的那缕光,只要心有信念,光便不会消散。

转载请注明:http://www.laiyindu.com/byxcq/927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