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知大家还记不记得,4月11日,是王小波的忌日。
不少文艺青年、文艺中年的朋友圈都在悼念这位已经逝世23年的作家。
其中蝉主一位朋友在朋友圈发问:“年轻一代,认识王小波的人多吗?”。
换言之,现在还有年轻人会读王小波的书吗?
文艺青年的高级感,光读语录不够
在年4月11日之前,王小波还是个只有文学圈里知晓的非著名作家,作品一直发表不出去,直到逝世之后,他有趣的才华,才被世人所发现。
虽说读书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但是他曾经说过的话却依然还广泛流传在互联网上。
近几年,他是以“撩妹高手”的身份被年轻人追捧,语录流传甚广。
比如,被人津津乐道他写给李银河的情书,流传度最高的是这两句。
“你好哇,李银河”
“一想到你,我这张丑脸上就泛起微笑”
情书集《爱你就像爱生命》里头的话语也总是被年轻人借来撩妹。
“当我跨过沉沦的一切,向着永恒开战的时候,你是我的军旗。”
“不高兴你比喜欢我更喜欢别人。你要是喜欢了别人我会哭,但是还是喜欢你。”
但他最为知名的作品,却是时代三部曲里的《黄金时代》。
每当有人过生日,我们总能看到这段话出现在朋友圈:
那一天我二十一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
后来我才知道,生活就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最后变得像挨了锤的牛一样。可是我过二十一岁生日时没有预见到这一点。我觉得自己会永远生猛下去,什么也锤不了我。
语录自然好用,但只有看过了《黄金时代》的原书,才能领略王小波文字的魅力,认识他笔下那个极致放荡又天真至极的陈清扬。
其实不只是王小波,在这个信息碎片化、键盘侠横行、戾气遍地的时代,一些作家、文化人说过的话通常很容易被摘抄出来,在互联网流行。
这些语录,可以准确表达出普通网友无法表达的情绪。
比如,关于骂人,钱钟书是一把好手,他的语录自然流传也相当快。
“眼睛两条斜缝,眉毛高高在上,眼距远隔得彼此要害相思病”
“对于丑人,细看是一种残忍”
“年轻的时候,我们总是会将自己的创作冲动误解为创作才能”
但是光读语录,其实是一种偷懒的行为,一不小心还可能像马思纯一样读到错误的张爱玲语录,贻笑大方。
张爱玲冷峻锋利的笔法,洞悉的是幽暗的人性。
她不会写“我便拱手河山讨你欢”这种爱你爱得要死的疼痛青春文学,只会冷冷地写当代男女纠结复杂的欲望,比如每个男人,都会爱上红玫瑰与白玫瑰,并且都会爱而不得。
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饭粘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
简而言之,要想真的成为一枚有思考而不矫情的文艺青年,光读语录肯定是不够的。
只要有人看书,这个世界就还有救
这也难怪,当手机已经成为我们的一个身体器官,当短视频、
转载请注明:http://www.laiyindu.com/byxcq/91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