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阅读日期:年4月16日
结束阅读日期:年4月22日
题材类型:悬疑推理小说
推荐指数:★★★★☆
————
“正因为不知道未来如何,人类才能拥有梦想。”
————
东野圭吾是个“鬼才”,在读完《白夜行》之后我就深有感触,那种对人性至恶的刻画让人感到后背发凉,《白夜行》的结局是让我有些无法释然的,看完后心里多少有点堵。
现在的这本《拉普拉斯的魔女》虽然结局要好很多,但是细思极恐,更加让我涌起一股恶寒,东野圭吾也在推荐中写到“我想摧毁自己以前写的小说,这本书由此诞生”。
故事发生的开端是两处温泉地离奇的硫化氢中毒事件,虽然可以被定性为“意外”,但是出现了种种疑点,还有一位神出鬼没,似乎是拥有超能力的神秘少女,最终一步步走向事件的真相——一个更黑暗的阴谋,违背伦理与人性的残酷现实。
这是我第二次读东野圭吾的作品,还是像上次一样,没有多少废话直接就带入故事之中,干净利索,也没有那么多铺排渲染。我发现他的作品在章节的过渡上设计非常巧妙,那种类似电影镜头的转场,非常的有意思。比如上一幕是一个人在看书,翻开了某一页,下一幕就是另一个人合上书站起身来,而且基本上每一章都是以不同人物为主线进行的,虽然感觉会比较混乱,但是慢慢的就会发现所有的章节都是指向最后的一个事件。
就像是一块一块的拼图,拼凑成了整个故事的脉络。这样的阅读体验对于读者来说是非常有成就感的。
另外我也发现他特别喜欢写一种类似羁绊的情感连接,《白夜行》中亮司和雪穗之间的感情是共犯,两人互相依存彼此信任,不可分割。而《拉普拉斯的魔女》中圆华和谦人则也是这样一种关系。
”我隐约察觉到了,我察觉到你内心有很大的秘密,因为无法告诉任何人而痛苦不已,很希望有人能够和你分享,所以我今天做好了心理准备。即使可以预测各种事,但如果没有可以分享的伙伴,反而会产生一种与世隔绝的感觉......圆华有谦人这个伙伴,但多年来,谦人都是孤军作战。“
他们两人一个是拉普拉斯的恶魔,一个是拉普拉斯的魔女,是在这个世界上唯一彼此了解的人,他们的大脑经过改造已经超越了普通人,而同时袭来的是无法回避的孤独,所以同伴显得尤为重要。
我最开始以为拉普拉斯是一个地名或者传说的名字,但其实拉普拉斯是一个数学家,他提出了一个假想:
“假设有智者能够了解这个世上所有原子的目前位置和运动量,他就可以运用物理学,计算出这些原子随时间发生的变化,进而完全预知未来的状态——”
这个假设的主人公就是“拉普拉斯的恶魔”,理论上来说,掌握了原子活动的规律,加之运用,就可以预知未来的情况,当然大部分还是在物理范畴,社会和感情虽然也有规律,但是也会有误差,书中把这种能力表现为洞察力很强。
比如预测风向,什么时候会下雨,什么时候雨会停,气球会飘向什么地方,骰子的点数,保龄球能打掉多少个,我跟你猜拳你会出什么......
看上去像是预知了未来,但是其实是因为他的直觉很敏锐,普通人需要观察思考都无法判断的事情,在他们看来就是像饿了要吃饭的意识一样见怪不怪,很多时候是出于直觉的,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反正就觉得会这样。
“少年为难地垂着双眉,微微偏着头。‘为什么知道?我最怕别人问我这个问题,只能说,就这样知道了。’”
也因此,圆华选择加入这个神秘的拉普拉斯计划,因为儿时母亲在面前惨死的场景让她无法忘记,她想要成为“拉普拉斯的魔女”,这样她就可以预测沙尘暴的来临了。
其实看到这里我觉得和我上一本书《未来简史》中的很多地方产生了重合,不知道是不是巧合,那本书也是在探寻这样一个问题,人脑的意识和感情是否属于一种算法,通过掌握和改造,人们最终可以从“智人”变成“智神”,而这本书中的谦人就是一个因为脑手术意外变成的“智神”,但是由于研究还不完善,所以需要实验体进行重现,保证确实是可以通过这样的途径变成“智神”,便有了圆华的自告奋勇,冒着危险也要尝试。
虽然两本书一本是科普,一本是小说,但我却觉得两者产生了微妙的关联,又都是在探寻未来这个话题,仿佛真的有可能发生这样的事情,不过因为政治和其他的原因,这个技术并不能很快地普及,需要保密,所以小说里也给破案增加了许多难度。
“我无法克制探究心,到底是否有重现性?是否能够再度创造一个拉普拉斯的恶魔?一旦有重现性,也许可以掌握人类走向全新进化的关键——”
圆华的父亲同意让自己的女儿去做这么危险的试验,内心也是万分纠结,但是最终还是对人类未来的好奇心占了上风,我认为他不是一个好的父亲,但是这本书里有一个更不配当父亲的人,那就是谦人的父亲甘粕才生。
他是一个真正的疯子,虽然解释为他有基因缺陷,没有共情和产生父爱的某些基因,所以可以毫无感情的杀全家人,只是因为自己的完美主义不允许这样失败的家庭存在,而他还会把这一切拍成电影,他甚至觉得儿子没死透这个结局还是挺精彩的,因为最后的对峙也算是一种高潮。
“对甘粕来说,他们活在世上这件事就让他无法接受,所以光是离开他们,并没有意义。堂堂的甘粕才生,怎么可以在这个世界留下失败作品呢?无论如何都必须完成完美的作品......既然无法指望活在世上的你们能够符合我完美的要求,那就让你们消失,重新修正过去的记录。”
我觉得他就像是我之前看《关上门以后》里那个男主,他或许没有什么惨痛的过往,单纯就是人性的邪恶,所以才要伤害无辜的人,这样的人,多么让人毛骨悚然,而且他心思缜密,布了好大一盘局,所有的美好背后都藏着血淋淋的现实,如果谦人不是侥幸活下来并复仇成功,一切真相都将被掩藏。
他们最后在废墟的那段对话也很值得品味,在甘粕才生心中,人类就是渺小的存在,平凡的人就是蝼蚁,没有任何价值,说出的话也不会有人相信,很多人就这样度过了一生。
“看看这栋废墟,这栋废墟有什么真相?无论过去曾经发生过什么,如果在不为人知的情况下消失,就无法称为真相。因此,大部分平凡的人没有留下任何真相就消失了。自己无法创造出任何东西,也完全不思考,不负任何责任,只因为事不如自己的愿,就开始整天抱怨,这种人能够创造出什么真相?”
“人类是原子,即使每一个个体都很平凡,无自觉地活在世上,然而一旦成为集合体,就会戏剧性地实现物理法则。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个体不具有存在的意义,没有任何一个!“
谦人虽然和父亲一样有着基因的缺陷,但却持有不同的观点,人类命运共同体,人之所以伟大,因为团结起来的力量很大,足以创造未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生来存在的意义,再小的蝼蚁也是应该存在的。无论是谁,都不应该主动地放弃自己或者被放弃。
看完这一段我觉得心里有种说不出来的感觉,其实在《未来简史》中也曾说过了,在未来,大多数人都将变成“无用的阶级”,机器和智能可以代替绝大多数人的工作,那时候人们依旧可以活着,无意义地维持着生命,虽然比较悲观,但是我认为如果意识不到自身的所作所为,且放任自己继续堕落下去,存在的意义会接近为零。
我能理解作者是想要传达出一种对自我存在的信念感,即便是作为个体不够优秀,在集体中也能发挥巨大作用,或许很多自卑和不自信的人会因此获得信心,变得越来越好。但是也要冷静地接受这世界是不公平的,每个人能创造出的价值是有限的,不断学习让自己能创造出更多的价值,这是积极的表现,虽然大多数人都是平庸的,但也不至于放弃自己存在的意义。
这本书给我带了很深的思考,尤其是对未来的预知,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
“武尾舔了舔嘴唇,‘这个世界的未来,到底怎么样?’圆华没有回答,她陷入了沉默。武尾好奇地回头看着她。她深深地叹了一口气,摇着头说:‘我跟你说,还是不知道比较幸福。’”
或许在谦人和圆华眼中看到的未来,并不是很美好的未来,他们提前预知了这一切,便时刻被这样的预知提醒着,既无奈又痛苦,也难怪他们总是对好奇心泛滥到想要探寻未知的人们说,“这个世界上有些事,不知道比较好”,可能就是出于他们自己的感受吧。
正因为不知道未来如何,人类才能拥有梦想。如果所有的事都能够预知,活着也会很累吧。
乔小予
转载请注明:http://www.laiyindu.com/byxcq/90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