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白夜行 >> 白夜行插曲 >> 正文 >> 正文

设计一道别人做不出的题和解答这道题,哪个

来源:白夜行 时间:2021/5/13

1

解答这道别人做不出题会更有自豪感。

两个智商旗鼓相当的人要是碰到一起,是一定要斗个输赢,分个高下的。

无论结果如何,都是对彼此的尊重。

好比武侠片里的高手对决,肯定有一人必须要倒下。

如果发生了握手言和的结局,一定是因为什么事儿左右了这场决斗。

生死之斗有时候并非冷血和自私,而是绝对的彰显实力和公平。

这部改编东野圭吾的同名经典作品《嫌疑人X的献身》中,苏有朋的处理手法将这两大理工科高手的对决表现的更加对立。

虽然第二部电影完成度要好很多,但是对于原作的精神立意和表达还差的很远。

5.5分,鼓励一下苏导,希望第三部电影可以及格。

2

说说这道难题。

东野圭吾的这道别人做不出来的题,他自己在另一部小说《白夜行》给出了答案。

自己在《嫌疑人X的献身》中布下的局没人能解,结果在《白夜行》中给了答案。

不要怀疑,虽然《白夜行》发表时间要比《嫌疑人X的献身》早十年。如果这么随便就用常理能解释的话,那就不是东野圭吾了。

推理小说中最常见的先抛真相,后解密,通过时间跨度或者空间跨度,或者情感跨度,让读者知道很多之前毫无相关的事儿最终都能密密麻麻的紧密连在一起。

让人惊叹的不是逻辑缜密的推理和设计精妙的故事情节,而是无论文字中传达的情感,故事中宣泄的情绪,以及读者在看的过程中的疑惑或者已经看完之后的思考,都能一气呵成产生巨大的情感共振。

我们陷入在东野圭吾对于感情表达的故事里,而非执迷于推理技巧当中。

推理小说最大的魅力在于,让不善于思考或者不善于理解的你,突然愿意用心去思考和认真的去理解。

3

毫不客气的说,日版本的《嫌疑人X的献身》要比苏导这版好很多。

好,是说对于原著情感表达的完整,以及演员的情绪到位。

好,是导演对于原著中献身有了更加清晰和深度的理解。

我猜想,苏有朋一定看了日版无数遍,甚至可能也尝试这用推理的手法,另辟蹊径让这部翻拍的电影更加有看点。

这点,我要告诉苏有朋,不用那么绞尽脑汁去想新的创意,我朝观众智商没那么高,领悟能力也没那么强,拍的太厉害人家看不懂会骂你烂片的。

所以电影中唐川问石泓:设计一道别人做不出的题和解答这道题,哪个比较难?

这道题,我觉得是东野圭吾问自己的。

这部电影的亮点就是让唐川和石泓两个高智商的理工男在赢这件事儿上发生了更加残酷的较量。

4

石泓出了这道题,为了隐瞒隔壁邻居杀人的事实,不惜再杀一人掩盖这个真相。

这个真相下面还有一层真相,就是在他决定自杀的时候是邻居给了自己活下去的希望。

他现在终于等到了来回报这个希望的机会。

这是一到别人做不出来的题,最起码在唐川出现之前所有聪明人都做不出来。

唐川出现之后,石泓增加了这道题的难度,让本来无解的超级难题变的更加无从下手。

他这么做的原因不是怕唐川解了这道题。

而是自己设置了一个唐川即便想到也不会相信的答案,甚至即便他相信也无法挽回的真相。

所以叫,献身。

所以在最后献身的环节当中,唐川的确猜到了真相,只不过是在石泓的计算之类。

所以在石泓最后的独白中说最终还是我赢了。

他千方百计使出连环计最终不惜搭上自己的命运就是为了赢唐川?

不全是。

最起码他这个“献身”计划中在唐川未出现之前还不算真正的献身,只需要让警方找不到证据最后不得不转移嫌疑对象,然后变成死局。

但是唐川一出现之后,石泓并没有觉得事情变得很棘手。

而是,一种,终于迎来了真正的终极对手。

这个对手在读书时代就与自己旗鼓相当,在自己大半辈子教数学的生涯当中都没有出现过这样的对手,以至于自己生活在只有数学的世界里孤独的想去自杀。

只有唐川的出现,这个“献身”的局才顿时变的有意义。

因为赢。

因为赢,可以搭上自己本来就要放弃的生命。

5

唐川在最后的侦查中得知石泓真正的计划,被迫入局。

真相已经大白的时候,较量才真正开始。

所以唐川去看守所见石泓的时候说了他在整件事中的计划,而被石泓直接否定。

因为即便现在知道真相也毫无意义,毕竟他已经完成了“献身”。

唐川并不服输,告诉了整件事的参与者邻居陈婧,导致陈婧去自首伏法,石泓面对陈婧对着自己下跪说并不值得他这么做的时候,情绪崩溃。

崩溃的并不是觉得一切的牺牲都徒劳了,而是输了。

可能不一定输给了唐川,毕竟如果说他赢了话,这赢的并没有技术含量。

但是高手对决,即便对方使诈让自己输了一招半式也是输了。

相比于死,可能输对石泓来说更加惨痛。

6

来,解一个逻辑顺畅的谜面题。

石泓是否因为陈婧一次嘘寒问暖无意中挽救了他的生命,而导致自己最终为了陈婧母女俩豁出去命来回报他们?

不是。

因为如果石泓真的一心求死,这时候有人来救,反而是坏了事儿。

但是他真的要死,有一万种安静的死法,可是他并没有死。

支撑他活下去的是陈婧母女?

并不是。

而是陈婧失手杀人的时候,正是一次完美作案让石泓找到了久违的活下去的意义。

在这次“献身”当中,陈婧母女提供了必要的硬件,为了增加难度石泓主动再杀一人提升了题面的软件功能。等到唐川意外出现的时候,石泓才意识到,唐川才是这道题增加难度的核心。

所以,石泓使出了杀手锏。

自杀。

回到原点,他想死。

这次自杀利用“献身”来完成,不但挽救了陈婧母女还打败了唯一的对手唐川。

而自己因为两条人命的故意杀人罪在身也必死无疑。

他即便想死,也要布下一道别人做不出来的题,所以他布下了这道题,最终也有自己来解了这道题。

没什么其他目的,就是死了也要赢。

7

其实在所有的推理小说的套路中,缜密的逻辑推理和情感宣泄都是障眼法。

一定是有一个比较特立独行又精神上固执的人奉行必要的理念,并且为此理念付出难以置信的代价。

再来解这道题:设计一道别人做不出的题和解答这道题,哪个比较难?

为什么说在《白夜行》中给了答案?

因为在《白夜行》里也说了献身,看过《白夜行》的人再看《嫌疑人X的献身》就会发现这虽然是两种不同的献身,但是更加完整和有关联性。

献身其实不是牺牲,而是成全。

《嫌疑人X的献身》中的石泓机关算尽,最后献身失败。

《白夜行》中的桐原亮司献身成功,最后成功让他保护的西本雪穗可以光明正大的白夜行。

关于献身,东野圭吾设计了一道别人做不出的题,在漫长的《白夜行》中给了答案,而这个题面却在十年后问世的《嫌疑人X的献身》中才出现。

这就是为什么我说,两部作品问世有十年时间的跨度,但是却暗藏了这道难题的题面和答案。

用现在时髦的话说就是,献身,正是完成了闭环。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苏有朋执导的这个版本的《嫌疑人X的献身》我只能给5.5分的原因。

苏导,掌镜做大导儿容易,但还是需要加强下阅读理解啊。

-END-

一个文风特别杂乱的公号内容有毒,谨慎

转载请注明:http://www.laiyindu.com/byxcq/88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