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白夜行 >> 白夜行插曲 >> 正文 >> 正文

窃读记

来源:白夜行 时间:2019/2/2

为什么要叫窃读记,首先文章跟“窃”这个字是没什么关系的,主要是“读记”,而之所以起这么个名字,是因为《窃读记》是我小学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我记得很清楚,上过这篇课文后我开始爱看书的。

之前一直在看漫画。

这篇课文具体讲了什么我已经忘了,只记得那天放学回家后,我突然拿起了以前买过的一本《窗边的小豆豆》,他一直在角落吃灰,这本书我看了好几遍都是读到一半就看不下去了,着实艰辛,这次竟是一气呵成,花了两天的时间将他看完了。

故事是很好的,我从中读到了乐趣,而且还有一种莫名的成就感,这是很重要的,对于一个普通的小学生来说,乐趣,满足都是很平常的情感,成就感可不一样,然后我又找来之前没看完的几本书,都一一认真的看完了。

我那时床边有一个小支架,可以放台灯,我习惯临睡前半躺在床上看书,入夜,将一本刚看完的书放在了枕边,然后关灯,黑暗中我的心里荡出一种沉甸甸的很殷实的满足感,以及没来由的欣喜,就像是感觉窗户外随时会有彼得潘敲我的窗子,告诉我“还等什么呢,走!”

我当时因为喜欢看《知音漫客》,他们出的《漫客小说绘》系列我也期期都有买。

六年级的时候,我看的书累积到了我的作文上,我记得很清楚,有一次布置了命题作文,以往我写作文的时候都是在网上抄,东拼西凑,但是这次我打开了《小说绘》,看到一个名为《启航》的文章,我就顺手将这个题目运用到了作文题目,写这篇作文的时候也很顺利,一气呵成,甚至还运用了倒叙的手法,作文很成功,第一次被老师在课上点名夸奖。

然后这次以后的每次作文,我都会得到一个比较高的成绩。

我在当时的班里成绩算不上好,甚至数学还每次都是倒十,但是因为作文写的好,多次被老师夸奖,使我幼小的心灵得到了满足,我尝到了看书的甜头,便奋不顾身地扎了进去。

初中时代算是我看书的一个巅峰时代,初一第一次在市里的图书馆办了卡,我经常会去里面借书,当时还只能在少儿组里借,我选择了一种系列丛书,一整套的那种,世界名著,尽管我当时根本看不下去,但还是逼迫自己认真读完,类似于《高老头》《红与黑》《阴谋与爱情》这种晦涩难懂,哪怕我成年后都未必理解其中真理的书,我都看完了。

然后我挥挥衣袖,只记得一句话,“tobeornottobe,thataquestion.”

之后有一次我在系列丛书的旁边发现了一本名叫《夏天的故事》的书,插图封面都很好看,冲着这个插图,我开始抱着看看就走的心理看了第一行文字,结果一下就被吸引了,那句话怎么说的,我扑在书上,像饥饿的人扑到面包上。

我果断抛弃了名著。

初二的时候,我的年龄满了,可以借青少年组的书了,终于可以从少儿组出来了,开心的我开始看各种青春读物,简要来说跟大家的青春都一样,无非是韩寒郭敬明饶雪漫。

我最喜欢韩寒。

最初是因为我哥在看韩寒,而我耳濡目染,初一有一次放学,在学校的对面买了第一本他的书《光荣日》,尽管对于当时的我来说这就是本小黄书,我甚至都不好意思看下去,但还是在看完这本后又看了《三重门》《一座城池》《长安乱》《他的国》《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

我将韩寒的书全都看了,虽然都算是小黄书,但也真的很有趣,我觉得韩寒最大的技能就是冷幽默,还有很多非常恰当好玩的比喻,当时遇到这些好句子我都会誊抄在一个本子上,我发现原来比喻除了拟人拟物还有这么多丰富的角度,原来文章还可以这么写,很散,像《一座城池》基本上就是大段大段的对话,什么故事推进啊,情节啊,烘托啊,手法啊都很少,就是字里行间读来不禁发笑,很想读下去,那些妙语连珠,新奇的角度,在当时都是很大程度的影响了我。

窍用余秋雨老师的一句话,当形容词如女郎盛装、排比句如情人并肩,那就一定尚未进入文章之道,文章的极致如老街疏桐,桐下旧座,座间闲谈。

所以我写作文的时候,也会偏向这种冷幽默风格,很少用各种花里胡哨的写作手法,有次语文老师在课上这样说过,说我平时看着很文静,但是从作文中又能看出我是个非常幽默的人,这应该表现出来,这是优点。

我当时只是尬笑过去。

我是个幽默的人吗?我也不知道,当时对自己的定位还很模糊。

在看韩寒的同时,我也接触了郭敬明,看他第一本书是《梦里花落知多少》,这是我第一次读完小说后痛哭,真的是痛哭,因为结局太悲惨了,那时简直哭到我夜里都睡不着觉,想着天底下怎么会有这么悲伤的事,这种状况在我看完《夏至未至》后也是同样,然后我就不敢再看郭敬明的书了。

但我还是很喜欢郭敬明小说里的句子的,尽管现在看来除了包装好看外并没有实用,但那时就是我的QQ签名,QQ签名诶!有一段时间我甚至变成了忧郁少女,常常45°角仰望天空,感叹世事无常。

初二的时候中午不回家,在小饭桌里吃饭,当时我还是一个很害羞内向在生人面前不敢说话的小孩,宿舍里的女生们有一段时间中午会打牌聊天,很吵,我也知道我只要说一句她们也会安静的,可我只是背靠着她们躺在那,什么也没说,努力伪装自己是睡着的样子,但她们吵的我根本睡不着,所以后来小饭桌索性不去了,吃完饭我就偷跑出来了,左看右看,去了离学校最近的一家新华书店。

我会在那里买包顶牛然后看一中午。

我在那里看的第一本书是那年很火的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还蹭完了一整套《盗墓笔记》系列,我发现这种书一定要连着看,稍微隔得时间长点再看的话时候剧情就有些连不上了,这样太影响质量了,还不如不看,哪能算看书啊,只能叫阅读。

于是我开始看电子书,在网上找资源下到手机上看,这样就不会断了,所以我那会经常就是捧个手机从早看到晚,现在想想应该就是从那时开始眼睛一点点近视的,成绩也开始一点点下滑。

除了盗墓笔记,我还在书店看了一本名为《another》的书,这个印象很深刻,因为剧情真的很棒,是日本作家绫辻行人的悬疑推理小说,从这本书后,我迷上了推理小说。

顺便说一句,我初中的时候写作文的水平跟同龄人比起来算比较好的,作文次次都会被老师选中让我上去在班里念,于是我回忆起初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在讲台站着,手里捧着自己的作文。

但是我的考场作文一般,原因很简单,我写任何一篇作文的时候,提前都会看个什么书来找灵感,可是考场没时间让我去找灵感,我只好硬着头皮信手捏来,分数不算差,但也没有平时的作文写得好。

再说回来悬疑小说,就不得不说东野圭吾,我是从初三开始看他的书的,当时没有多余的零花钱,书店也去的少了,就只能用手机下载看,但是我看的第一本《彷徨之刃》是实体书,印象深刻,因为他是为数不多的实体书,还有一本《嫌疑人x的献身》。

实体书和电子书看起来差别还是挺大的,印象肯定不一样,所以我现在会后悔他的很多更好看的小说我没有看实体书,比如《白夜行》《放学后》《恶意》《宿命》等等我个人很喜欢的故事。

我几乎在手机上看完了东野圭吾所有的小说,当时真是迷恋推理到爆,还尝试着写过这类型的小说,但都不了了之。

说到对我有影响的书籍,就不得不说安意如的《人生若只如初见》,我觉得对我个人影响很大,这是一本讲千古唯美情诗的书,也是从这本书后我开始喜欢诗词,主动背诵很多自己收集的好诗,以往见到课本上的诗词都是只有“全篇背诵”的痛苦。

高中的时候看的书就没有初中多了,那时候喜欢音乐,开始捣鼓这方面了,会看一些爵士乐,和声学,摇滚乐等普及书籍,IP剧也才刚火起来,诸如《你好旧时光》《华胥引》《花千骨》《最美的时光》《大漠谣》等等后来都被改编成电视剧的小说,我只想说看书和看剧真是两码事。

上大学后看的书就更少了,大部分时间都在看







































中科医院用爱心承担责任
哪里医院治疗白癜风较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laiyindu.com/byxcq/427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