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野圭吾作品畅销全球的背后,隐藏着的法则究竟是什么?
东野圭吾
提起东野圭吾,满满的都是回忆。仍记得高中时偶然得到的一本《白夜行》,风格鲜明的写作手法、成熟的故事构架,以及书中压抑悲凉的推理,对少时的价值观产生巨大的冲击。(小编是真爱粉呀,因为喜欢看小说才报的文科,后来才知道我男神是理工出身.....(ㄒoㄒ))
理工男东野圭吾的逆袭之路东野圭吾,出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日本推理小说家。虽然人家现在是个作家,但是学生时代却是个不折不扣的理工男。大学的专业是电气工程,毕业后去了一家公司担任技术人员。他坦言之所以会走上写作的道路,是因为当时的工作太枯燥,薪水也少,他想做点不一样的事情,而写推理小说不仅能够给他带来新鲜的感觉,而且能够在工作之余有更多的补贴。与大多数人不同,他丝毫没有掩饰自己写作的初衷。
东野圭吾年开始写作,年凭借《放学后》获得江户川乱步奖。(江户川乱步是日本本格推理小说的代表作家,跟名侦探柯南没有半毛钱关系哟)这个奖项极大地鼓舞了他继续从事写作,于是他决定将写推理小说当成自己的职业,离开一直生活的城市大阪,来到东京闯荡。
但是最初东京的大城市生活并没有给他带来自己想要的辉煌,他在写作上陷入了瓶颈期。虽然创作了大量本格小说,但是这类题材已经被众多作家写的没有新意了。长达11年的时间,东野圭吾努力在传统的推理小说之外找到自己的方向。年之前,他一直在写书,但是在出版界却处于“消失”的状态。这个过程让他见识到了出版界的冷暖,经历了金钱和自尊上的困顿。也使他在获奖成名之后,“报复性”地”嘲弄“那些曾经看不起他的人。看东野圭吾的照片,发现他的颜值在日本推理作家中算得上是拔尖的。冷峻的眼神,时光雕刻的肌肤纹理,无不传达出他的坚韧和理性。我们甚至相信,这样一位上相的大叔,一定会做出些不一样的成就。经历了——年的瓶颈期,东野圭吾在年的时候出版了《白夜行》这部小说。从此以后,他成为“出版界的印钞机”,每年在日本本土的版税高达两亿日元。
电影《白夜行》
《白夜行》描写了一对“苦命鸳鸯”桐原亮司和西本雪穗为了保护彼此,而犯下了残忍的杀人罪行的故事。这部小说以日本泡沫经济为背景,文中出现了很多破败大楼的镜头,直指当时严峻的社会问题。单亲妈妈、酗酒父亲、问题少年等角色,杀母弑父、人性善恶等剧情,都在其中着有相当多笔墨。有人说他写出了一段世上最凄美的爱情,也有人觉得里面的人物反社会化,不应该被推崇者上升到大爱层面。
他的小说里,凶手变得不那么可憎,受害者也不总是值得同情。有评论认为,《白夜行》这部小说写作手法极其高超,全文对亮司和雪穗的心理活动没有一丝描写,但是却能将整个故事完整叙述,从而给读者更多的想象空间。当然,细读本书,会发现其传递的价值观有误。不少读者反映,虽然这本书披着大爱的外衣,但是却将爱建立在杀母弑父这样的犯罪行为上,有悖于人性,传递了不当的价值观。同时,两人的变态性格和残忍犯罪其实和自身的心理问题有关,不应该归咎于社会。作者硬将社会这个因素放在本来就很小的题材上,有些牵强。所以这本书和东野圭吾的其他小说一样,给人的感觉是:中华上下五千年,盘古开天辟地。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
不过,即使有这些批评,《白夜行》这本书在豆瓣的评分依然为9.1(是的,没错,是9.1分,不是8.1,也不是7.1分。《红楼梦》也才9.5啊!看来这本书很符合豆瓣文青的胃口嘛)。有读者评论,这本书里的恶是动人的恶,肃穆的恶,让人动容的恶……(纳尼?恶还能扯出这么多花样来?)年《嫌疑人x的献身》获得了直木奖,至此,东野圭吾的“逐奖”历程算是画上了一个句号。
电影《嫌疑人x的献身》
一般看推理小说,最酸爽的莫过于快要结束时凶手被指证的那一刻。很难想象开篇就道出凶手是谁的故事接下来能有什么看头,不过东野圭吾确实将它写得不一样。故事主要描写了数学天才石神,因为爱情制造了一个严密的杀人计划,他让警察误以为他是杀害女主前夫的凶手。实际上在最后一刻,才揭示出他策划的另一起谋杀。不过同《白夜行》一样,它的三观也为人诟病:石神为了包庇所爱的人,杀害了流浪汉,甚至想要代替所爱的女主坐牢。这既不符合现实中的人性,也不是优秀爱情的范本。有一句话说得好:真正的爱情不会建立在犯罪的基础上,也不会以犯罪来体现。
东野圭吾为什么在中国知名度很高?在百度指数里搜索“东野圭吾”这一关键字,可以看出,搜索“东野圭吾电影”的占大多数,其次是“东野圭吾小说下载”。可见,他的影响力更多的是通过电影的形式为中国大众熟知。
其中《白夜行》、《秘密》、《放学后》名位列所有小说搜索前三,第一本书出版于年,帮助了东野圭吾摆脱了版税收入的困境,也使他成为了天王级作家。同时,本书也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第二本书写于年,当时东野圭吾刚与妻子离婚。《秘密》描写了一对夫妇的感人故事,同时也获得了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后来改编成电影;第三本书是东野圭吾的成名作,于年获得江户川乱步奖,让东野圭吾决心走上写作的道路。
这三本书让东野圭吾的知名度得到很大提升。不仅是因为书中糅合了本格和社会派推理小说的风格,更是因为,东野圭吾在不断的写作中探索出了自己的风格——“东野流”。他从本格推理小说中跳脱出来,吸收了社会派松本清张的风格,逐渐形成以小人物故事为主、抒发人性善恶的个人流派。
日本推理小说家松本清张
从他的书中,网友总结出几大定律:第一,所有跟滑雪有关的小说都是骗差旅费的;第二,漂亮的女子都是邪恶的化身,就像《白夜行》里的雪穗。就算不是自己作恶,也会促使他人犯罪;第三,虽然东野圭吾被大家普遍认为是推理小说家,但是书中关于推理的东西写得很少,大多都是关于人性的。
通过分析年至今的舆情,可以发现与东野圭吾相关的新闻中,最多的是关于剧本改编成电影的新闻。比如,年9月和11月间,关于苏有朋将拍摄《嫌疑人x的献身》这一新闻让东野圭吾的媒体指数迅速上升;其次,新书发布会也成为紧随其后的舆情爆发点,特别是年《解忧杂货店》的新书首发,成为了当年的热点。而当年这本书也毫不意外地登上了亚马逊图书销售冠军榜。(商业和资本的游戏宝宝不懂~)
可见,东野圭吾在中国火起来一部分原因在于他的影视化作品的广泛传播。然后,我们再来看看人群画像,搜索该关键词的人群集中在北上广;其中男生占56%,女生占44%;年龄在20-29岁的人最多,约占46%。从中我们可以得出,东野圭吾小说的受众中年轻男性群体居多。其实这一部分人群是流行文化的主要消费者,也是宅男集中区。与其说是这一部分受众喜爱东野圭吾的作品,不如说是作者专门为了这一群体而写出的书。他的书中对女性有很大偏见,其中很少有正面的女性角色。除此之外,她们社会地位也很卑微,不是穷苦的单亲妈妈就是受虐待的孤儿,就算有漂亮成功的女性,性格上却颇似蛇蝎美人。而男性都是隐忍、机智的化身,能为了爱情“保护”女性,一手操纵所有的犯罪行为。他的小说世界里是男性主导的世界:刑侦、犯罪、操控……(简直是直男的终极幻想好吗!)
广末凉子主演东野圭吾小说改编的电影《秘密》
豆瓣里有一篇文章叫做《我为什么要吐槽东野圭吾》,里面明确表示,东野圭吾的书籍之所以畅销,是因为它就是大众读物,迎合了读者的需求:很多的推理和人设只是为了满足剧情的丰富度而设定的,不管它是否合理;他的作品画面感极强,因而很容易改编成影视剧,获得更大的利润;作品的开篇就讲矛盾突出,让读者在书店里翻看几十页就能迅速被吸引。不管他的写作手法多么高超,情节设置多么有趣,总之这一切的一切都只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不过,也有人说了,作家写书赚钱又有什么错?只要剧情丰富,能够给读者带来愉悦,他们自然愿意购买。而影视剧市场上的大多数作品不都是为了迎合大众的审美需求来制作的吗?为什么东野圭吾的作品过于影视化也是一种缺点呢?一千个观众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有人评价东野圭吾是一流的推理小说家,有些人认为他后期的小说只是披着推理的外衣,写着社会派的东西。很奇怪的是,很多批评他的人说他作品太过商业化,很容易改编成影视剧本,风格单一,看多了会让人觉得都是一样的套路。但是他们最后都会这样说:“即使如此,我最喜欢的推理作家还是东野圭吾。”
东野圭吾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魅力,让人对他既欣赏又不屑?可能是因为他将我们原本平淡无奇的生活写的不那么平凡了吧。最后贴心的小编为大家推荐5部东野圭吾的经典之作(∩_∩)。
《白夜行》东野圭吾小说的无冕之王,“我的天空没有太阳,总是黑夜,但并不暗,因为有些东西代替了太阳,虽然没有太阳那么明亮,但对我来说已经足够。凭借着这份光,我便能把黑夜当成白天。”
《嫌疑人x的献身》“逻辑的尽头,不是理性与秩序的理想国,而是我用生命奉献的爱情。“(小编的最爱!)
《恶意》“总之我就是看他不爽”一个令人产生如坠万丈深渊般寒意的杀人动机。你是我最亲密的朋友,你那么善良,那么美好,可我就是恨你,用我的生命来恨你。
《时生》来自未来的儿子,穿越回到了过去,和23岁的父亲(自我抛弃的人)一起学习、生活,一起追求母亲,看着他们走到一起,思考”生下一个只能活到18岁的儿子,到底是残忍还是幸福“这个问题的意义。
《秘密》“不管我变成谁了,我都永远爱你。”因为爱情,即便身死魂灭,也铭刻终生。
▼
本文为北大新媒体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北大新媒体
ti
微博:
北大新媒体转载请注明:http://www.laiyindu.com/byxcq/2730.html